老農正在地裡幹農活,突然被專車接進北京,鄧公:終於找到您了!

老農正在地裡幹農活,突然被專車接進北京,鄧公:終於找到您了!

1951年中旬,志願軍達成了5次戰役的既定目標,準備按照原計劃後撤,聯合國軍見狀,立即貼上來追著志願軍打,以求敗中取勝。彭老總為避免志願軍被“咬尾”,下令幾支精幹部隊於各交通要道設伏阻敵,掩護大部隊撤退,儘量減少我方的損失。

柴雲振正是阻敵部隊中的一員,他所在的134團奉命在某一處高點構築陣地,攔截聯合國軍的追兵。由於時間緊迫,柴與戰友們接到上峰命令之後,星夜兼程趕到預定位置,隨後又馬不停蹄的開始構築防禦工事。大約10個小時後,敵人在坦克的掩護下洶湧襲來,向著134團發起猛烈進攻。

志願軍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下死傷慘重,最前沿的兩個小陣地接連失陷,敵人一時聲威大振,馬上揮師向我方防禦縱深挺近,其先鋒部隊甚至已經摸到了134團3營指揮部附近。柴雲振發現指揮部遭到攻擊,迅速集結剩餘的6名部下,悄悄摸到敵人的側翼,端起機槍、衝鋒槍一陣掃射,瞬間撂翻了7、8個敵人,其餘敵人被嚇了一跳,慌忙逃走。

柴乘勝追擊,協同兄弟部隊發動反攻,一舉收復失地。在此期間,一個美軍少尉試圖重整部隊殺一個回馬槍,把立足未穩的志願軍趕下去,柴雲振眼疾手快,舉槍精準將敵少尉擊斃,敵人頓時散作一團,狼狽逃下山去。不久之後,敵人捲土重來,此時志願軍已然傷亡大半,柴手下的戰士也僅剩6人可供調配,但他並未因此生出退意,而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和敵人血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至第二天中午,陣地上僅剩3名志願軍戰士了,而且已然彈盡糧絕。聯合國軍趁此機會發動了總攻擊,百餘名兇悍的敵人端著長槍短炮衝上志願軍的陣地,其他2名戰士在白刃戰中先後犧牲。柴雲振的手槍倒是還有3發子彈,他抬手扣動扳機,接連放倒了3名敵人,第4名敵人瞅準機會,一個飛撲將他撞倒,而後與他展開近身肉搏。

對方人高馬大,力量上佔據絕對優勢,柴雲振一時被壓制,好幾次都差點被刺刀刺死。但他並未因此屈服,拼命反抗,最終用盡全力抱著敵人滾下了山崖,想要與對方同歸於盡。萬幸墜落的時候,他沒有傷到要害,反而撿了一條命,剛好有一位朝鮮老鄉從附近走過,看見他還活著,就連夜將他背到後方醫院救治。

1周之後,他被送回國內療養,傷愈之後,他落下了殘疾,無法再回到前線作戰,於是便退伍返回老家生活。時間來到1980年,朝鮮領導人來到中國訪問,期間向鄧公詢問柴雲振在哪裡,自己想和這位戰鬥英雄見一面。鄧公馬上安排總政部以及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去找柴。由於時間久遠,柴雲振的軍籍資料丟失,政府的工作人員不知該從何找起,只能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示,以期藉助媒體的力量找到這位老戰鬥英雄。

柴的兒子在看到報紙之後,覺得其中描述的人很像自己的父親,於是便向有關部門打去電話說明情況。很快,當地武裝部與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將正在地裡幹農活的柴雲振接到北京與鄧公會面,鄧公親手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隨後又安排他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勝利紀念活動。

柴雲振回到家鄉後被選為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並且還得到了不少的補貼,晚年的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去中小學演講,宣傳愛國思想,號召青年學生們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為國家崛起與民族振興而奮鬥。2018年,這位百戰老兵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在家中安然去世,時年93歲。他的遺體葬在一座烈士陵園中,供後人永世瞻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像柴雲振一樣的戰士還有很多,他們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吃著乾巴巴的炒麵,喝著雪水,用簡陋的武器與敵人較量,靠著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任務,以弱勝強,擊敗了強大的聯合國軍,將戰線穩固在了38線附近,保護了朝鮮社會主義兄弟,同時也有力的守衛了國門,將戰火隔絕在外。朝戰也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與尊嚴,自此之後,中國徹底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形象,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雄獅睡醒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