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月23日,位於北京五四大街1號的中國美術館迎來建館60週年。作為中國美術的國家級殿堂,中國美術館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6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又一代美術館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美術館成為典藏文化藝術精品、展現中國文化自信、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場所。值此重要時刻,本報採訪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回顧中國美術館60年發展歷程。
1963年,毛澤東親筆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如今,這塊熠熠生輝的金字牌匾已經成為大美精神的象徵,這其中承載著家國情懷與人民關切,飽含著時代發展與文明傳承。
“1942年5月23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從此,這個日子就和中國共產黨文藝為人民的方針連在一起。而這一天,也是中國美術館的建館日。這是歷史的必然,它昭示著:中國美術館是一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滿含激情地說,中國美術館始終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共情,與美術家攜手,以經典力作豐富國家藝術寶藏。
▲ 在中國美術館“為新時代人物塑像:建軍節專場”中,青年雕塑家為抗戰老兵李裕厚塑像。
60年來,中國美術館舉辦了5500餘場展覽,收藏13萬餘件作品,9800多位藝術家進入國家美術收藏的名錄,年接待觀眾逾百萬人次,每年開展公共教育活動50餘場,組織中青年雕塑家“為新時代人物塑像”並將作品持續巡展至全國,近10年接待外國政要、國際貴賓千餘位……
60年來,無數觀眾通過中國美術館得到審美化育,許多載入中國美術史冊的重要作品首展於此,許多中國藝術家的名字從此馳聲走譽。當年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工作者,如今已有不少成為譽滿天下的老藝術家,中國美術館正是他們藝海遠航的起點;在黨的領導下,不同時期美術理論的導向從這裡引發;許多國外藝術大師及其經典作品,在這裡與中國觀眾第一次“零距離接觸”……
60年來,中國美術館砥礪奮進,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裡,堅持不懈,努力探索,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審美的殿堂、化育大眾的課堂以及國際交流的廳堂。
▲ 由中國美術館創作團隊完成的雕塑《旗幟》立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廣場。
展現時代風貌 傳承偉大精神
▲ 2017年12月,“美在新時代: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排隊的觀眾達數公里,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京城文化盛事。
2017年和2022年,中國美術館為慶祝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勝利召開,推出“美在新時代”系列典藏精品特展,備受觀眾歡迎,日參觀量突破2萬人次,一度出現觀眾排隊超過2公里的景象,成為轟動京城的文化盛事。
“中國美術館館藏的很多作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藝術性,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也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創造。如何使美術作品充分發揮影響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鑄魂,是中國美術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吳為山說。
建館以來,中國美術館致力於展示國內外藝術家的優秀創作成果、促進國際藝術對話與交流以及提高中國公眾的文化認知與審美水平,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各類美術展覽5500餘場。歷屆全國美展和歷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以及1993年的“羅丹藝術大展”、2003年的“百年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陳列”、2004年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2008年的“敦煌藝術大展”……都引起觀展熱潮。中國美術館是新中國美術事業的重要發生場所,也是重要的見證者。
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致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典藏大家藝術精品、加強國際國內交流、促進當代藝術創作、打造美術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務”,策劃和舉辦一系列弘揚中國精神、展現新時代新氣象的重要展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產生重大影響。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美術館第一時間策劃反映新時代人民形象、謳歌偉大時代為主題的優秀展覽,以經典美術作品展示人民的精神風貌,讓“人民至上”的理念通過藝術展覽更加深入人心。
“每逢重大時間節點,中國美術館總是以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大型綜合性美展鼓舞人們。”吳為山介紹說。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偉大曆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美術作品展”“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美術作品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展”等重大主題展覽,以及“民族大團結”“向醫務工作者致敬”“為抗疫而塑”“大美勞動者”“崇高的信仰”“美在扶智”等專題策劃展覽,都緊扣時代脈搏,以美術佳作展現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濃墨重彩抒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繪就了氣象萬千、壯闊恢宏的時代畫卷。
中國美術館加強對藏品資源的梳理、闡釋,精心策劃五大系列展覽:一是通過“典藏活化系列展”,展示古今中外藝術“高峰”,不僅成為中國美術館的品牌,也推動了全國美術館的相關工作;二是通過“捐贈與收藏系列作品展”,為現當代藝術大家及其家屬捐贈舉辦展覽;三是通過“弘揚中國精神系列展”,以“美在生活”“美在耕耘”“美在民間”“美在致廣”等主題展覽彰顯中華美學精神;四是通過“國際交流系列展”,讓公眾欣賞到國外藝術經典,也讓許多優秀展覽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五是通過“學術邀請系列展”,發現並推出了一批優秀藝術家及藝術家群體。
典藏美術精品 記錄時代印跡
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3萬餘件,包括古今中外特別是近現代的經典作品。藏品中有蘇軾、唐寅、徐渭、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潘天壽、蔣兆和、吳作人、李可染、董希文、吳冠中、朱德群等從古至今有代表性的藝術大家的繪畫珍品,有于右任、高二適、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名家的佳作;有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曾竹韶、蕭傳玖、張充仁、王朝聞、潘鶴、劉煥章、文樓、朱銘等大師的雕塑,有獨具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的年畫、泥塑、剪紙、農民畫等各類民間美術作品,也收藏有包括畢加索、達利、珂勒惠支及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等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
“中國美術館最早收藏的一批作品是‘嶺南畫派’創始人陳樹人先生夫人無償捐贈的116件繪畫作品。1964年,鄧拓先生捐贈的145件古代書畫珍品入藏中國美術館,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古代書畫藏品的不足。2005年,老一輩藝術家劉迅先生向中國美術館捐贈1783件藝術作品。2006年,90歲高齡的華君武先生將其歷年創作的漫畫2000餘件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吳為山如數家珍。
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自2014年10月以來,中國美術館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感召力,通過為國內外大師、名家辦展,接受捐贈和徵集作品已達1.3萬餘件。中國美術館還將六層空間開闢為“藏寶閣”,持續展示大師名作,這不大的空間被譽為中國美術館“皇冠上的明珠”。2020年1月,中國美術館策劃了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全面呈現了中國美術館的藏品結構和體系,並專門在正廳兩側牆面銘刻近年來828位捐贈者的名錄,讓捐贈者無私奉獻的精神高揚於全社會。
讓吳為山記憶猶新的是,2016年8月,著名油畫家、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創辦者顏文樑先生的學生、年逾八旬的雕塑家吳文家在病重之時與其子吳乙真輾轉聯繫上他,決意將珍藏已久的顏文樑晚年作品《晚霞雪景》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他表示不想藏之獨賞,以致日後流失,中國美術館是收藏此畫的最好歸宿,唯此是對老師的最高敬意。作品最終順利入藏中國美術館,老先生心願得償,中國美術館也因此豐富了顏文樑作品的收藏序列。2021年8月,中國美術館通過“典藏活化”舉辦“在激流中前進——館藏黃河題材美術精品展”時,老藝術家黃金程聽聞中國美術館所藏自己的畫作《黃河龍門》將會展出,便由女兒推著輪椅在展覽開放的第一天早早來到展廳參觀。吳為山當天專門守候在展廳並接待了他,當老先生看到自己30多年前完成的畫作被完好保存、精美展示時,流下了熱淚。時年97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將摯友熊秉明親手鍛造的雕塑《筆架山》捐給中國美術館,他說:“這份永遠的情感只有在中國美術館才能永存。”
加強全民美育 滋養美好生活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系列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人民群眾有十分迫切的審美需求,在將美術成果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方面,有廣闊的開拓空間。”吳為山說。2023年兩會期間,他提出“加強全民美育”和“推動‘為新時代人物塑像’進入公共空間”的提案,正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美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以及中國美術館工作實踐的切身體悟。
吳為山身體力行,推動中國美術館開展公共教育項目“為新時代人物塑像”,以發揮時代榜樣的引領作用。6年來,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雕塑班的中青年雕塑家們,為優秀黨員、時代楷模、人民教師、護士等塑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如今這一項目已成為全國品牌。
此外,為了讓藝術精品服務更多群眾,中國美術館通過“走向西部”“美在新疆”“回長安”等一系列展覽,持續將經典藝術送至邊疆和革命老區人民身邊,弘揚時代大美。中國美術館還通過組織“大師講大美”等講座活動,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俄羅斯國家藝術科學院院長採列捷利等中外名家,以多角度跨學科的形式探討美學與美育話題;通過舉辦“全國美術館公共教育年會”“中國美術館志願者交流座談會”等探討問題,激勵創新,引領全國美育事業發展;開展“館地合作”,以館藏資源為依託,與全國各省市文化機構一道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範圍,持續打造美育課堂……
在吳為山看來,實現全民美育要藉助創新科技,故而提出“一塊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的理念。中國美術館通過手機客戶端發佈“雲”項目,90集《中國美術館藏經典作品》視頻閱讀總量突破1000萬人次。2021年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美術作品展”有3億人次通過新媒體矩陣觀看;2022年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合作舉辦的“迎冬奧·美在逐夢——中國美術館藏體育題材美術作品展”引發觀眾觀展熱情,跨媒體總觸達逾1.14億人次;此外,《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美術裡的中國》《藝術裡的奧林匹克》等專題節目都利用最新電視技術手段,使靜態的美術館典藏“活”起來,為億萬觀眾奉獻了生動立體的大美世界……
“加強全民美育,是一項潤物無聲的系統工程,中國美術館責無旁貸。”吳為山說,“黨的二十大再一次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美育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進程,在此基礎上實施全民美育工程,必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完整地將中華民族的昂揚氣質展示給世界。”
▲2018年5月,由中國政府贈送、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應邀創作的馬克思青銅塑像在德國特里爾的西蒙廣場揭幕。
搭建藝術橋樑 傳播中國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館以藝術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提出國際交流“三個一”的理念——一張臉、一顆心、一個魂。“一張臉”是指民族國家的文化特徵,“一顆心”是彼此坦誠真摯溫厚之心,“一個魂”是共同維護珍愛和平之魂。
“2015年,紀念中新兩國建交25週年美術作品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在《孔子問道於老子》大型雕塑前,我曾向習近平主席彙報了有關雕像的創作體會: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就是問道與傳道的過程。”吳為山說。2018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他再次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中國美術館“用經典作品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舉措。
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館努力發揮“國家文化會客廳”作用,接待外國政要、國際貴賓千餘位。“不出國、不拿護照、少花經費,卻讓中國文化通過美術館的窗口走出去,讓世界文化走進來。”吳為山風趣地說。
美術作品是不同國家的人民溝通心靈的載體,為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中國美術館牽頭成立“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和“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舉辦系列相關主題出入境展覽。2018年,“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的巨大成功,成為中國美術館近年來開展文化交流取得豐碩成果的最佳印證。展覽中,來自61個國家的224件藝術品同時亮相,觀眾得以飽覽館藏畢加索、達利、珂勒惠支、葛飾北齋等藝術大師的真跡。在墨西哥舉辦“中國寫意”展時,中國美術館專門培訓了150名墨西哥志願者講述中國故事。讓吳為山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一位墨西哥學者表示:“看‘中國寫意’展覽的作品,只用眼睛不行,必須得用心去感受,用靈魂去撫摸。”
近年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標誌性藝術作品永立海外:《馬克思》雕塑永立馬克思家鄉德國特里爾;《百年豐碑》雕塑在法國蒙達爾紀市火車站廣場永久安放;《微笑的顧拜旦》陳列於瑞士國際奧委會總部;《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雕塑立於希臘雅典古市集;《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藝術巨匠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落成於達·芬奇博物館和圖書館;巴西庫裡蒂巴市將《孔子》雕像落成地命名為“中國廣場”;《鑑真像》《隱元禪師像》分別立於日本東京和長崎等。通過藝術交流,中國美術館猶如架起了一座橋樑,在這裡文化碰撞、文明互鑑、心靈相通。
大美開新境,丹青展華章。中國美術館走過一個甲子,愈發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吳為山信心堅定地說,中國美術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建館開放60週年為新的起點,繼承和發揚一代又一代中國美術館人的優良傳統,為建設世界一流美術館不懈努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貢獻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