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我們吃的食物也越來越多元化。大家也難以剋制對美食的“誘惑”,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吃太飽,甚至是吃撐。
偶爾一次兩次地吃撐,對身體的危害可能不會太大,因為消化系統會對這些食物慢慢進行消化。但是經常吃撐的話,對於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有哪些病可能是“撐”出來的,是否餓一餓就行了?
顯而易見的,經常吃撐,我們胃部總是處於飽和的狀態的話,就會很容易引起肥胖。
人們在吃撐的時候,攝入的營養過剩,體內多餘的熱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存儲在身體裡面,進而容易造成肥胖。
肥胖不僅僅會影響人們的外形,還會誘發很多種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等等。
其次,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很多也是由於吃撐造成的。經常吃得太多,太飽,會使得人們的胃部的負擔過重,另外就是消化系統,由於攝入的食物太多,經常會需要超負荷的工作來對這些食物進行消化。
長期下去,就容易引發胃糜爛、胃潰瘍、胃炎、消化性潰瘍、急性胰腺炎等等的疾病。
另外一種因為吃撐,而比較容易造成的疾病是骨質疏鬆。如果長期吃撐的話,會使人體內的甲狀旁腺激素增加,極易導致人體的骨骼過分脫鈣,而骨骼過分脫鈣的話,就會形成骨質疏鬆。
如果一個年輕人,平時就有經常吃撐的習慣,那麼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的甲狀旁腺激素含量越來越多,即便平時在堅持補鈣,還是會出現缺鈣的現象。這樣的話,到了老年之後,患有骨質疏鬆的概率就會明顯增加。
另外,經常撐還會使人體很容易產生疲勞,加速大腦的衰老。我們都會有一種感受,就是當吃得很飽的時候,就會感覺人很累,很想睡覺。
就像如果中午吃飯吃得很飽的話,就會想馬上睡個午覺,如果不睡的話,一下午的工作都會覺得很疲勞。
這是因為當人們吃得過飽的時候,機體會調動部分其它部位的血液集中到胃部、腸道等消化系統去協助工作,幫助大量食物的消化,那麼此時流經腦部的血液可能就會相應減少,大腦的反應就會比較遲鈍、麻木。
如果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下的話,就會使人體很容易疲勞,加速大腦的衰老。
以上就是列舉的一些由於吃飯過撐而導致的一些疾病,對於正常人而言,如果長期處於吃得太飽的狀態下,就會造成一些疾病的發生,面對這些情況還是要適當餓一餓。
當然,對於那些本身就存在基礎疾病的人,吃撐的危害就會更大。
冠心病患者不能吃“撐”。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吃太飽的話,血液的重新分佈會受到影響。
因為人體在吃飽的狀態下,此時會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血壓會上升、心率會加快。
但是,由於攝入了過多的食物需要進行消化,消化系統內的血液分佈就會增多,那麼相對來說,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變少。
長期這樣的話,就可能會導致冠心病患者在吃飽之後出現心絞痛的症狀。
除了患有冠心病的人群之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不能吃“撐”。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值在7.8~11.1mmol/L之間,而糖尿病的患者,空腹的血糖值在7mmol/L以上或者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值在11mmol/L以上。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醫生會建議,不要一次性攝入過多的糖分,還要控制多鹽多脂類食物的攝入。
如果糖尿病的患者經常吃撐的話,就會導致攝入熱量過多,餐後的血糖值超過正常值,就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
建議糖尿病患者,少吃多餐,不要讓自己有飢餓感,但每日要控制好總的攝入量。還要堅持每天花0.5~1小時進行適量的運動,這對於血糖的控制也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也不能吃“撐”。患有高血壓的人群,本身血壓的波動就比正常人較大,而人們在吃得很飽的情況下,血壓值就很容易會上升,所以,高血壓患者不能吃太飽,不然不利於血壓的控制。
患有高血壓的,在飲食上要注意保持輕微的飢餓感,少吃多餐,控制好體重對於血壓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富含鈣、鎂的食物,比如大豆、魚、新鮮蔬菜、核桃、紅棗等等。
既然吃撐會引發人體那麼多疾病,如果我們平時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吃撐了,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呢?下面就為大家來講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