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場 | G7廣島峰會:私心重,私貨多

輿論場 | G7廣島峰會:私心重,私貨多

5月19日至21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的七國集團(G7)峰會在日本廣島舉行。

G7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協調西方宏觀經濟政策。但近年來,G7原本的經濟合作屬性日漸淡化,對抗色彩則不斷增強。2021年,在美日兩國的鼓動下,G7領導人聯合聲明首次寫入臺海局勢相關內容。今年,輪值主席國日本更是首次把“印太”與“經濟安全”設為單獨議題,意欲帶節奏將矛頭對準中國,助美推動“印太戰略”和對華遏制打壓。峰會期間,G7發表的聯合聲明等文件不斷炒作涉華議題,妄談臺海局勢,對東海、南海、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和中國核力量說三道四,稱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並以所謂“經濟脅迫”影射中國。

民眾在日本廣島參加遊行反對七國集團峰會

從安全和經濟兩方面雙拳出擊打壓中國,美日有怎樣的“小心思”和“如意算盤”?不斷“跑偏”的G7或將給地區和國際社會帶來怎樣的挑戰和隱患?讓我們聽聽大家的見解。

楊伯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

日本的一系列動作,不是被動地追隨美國,而是基於對自身利益的精打細算主動做出的戰略選擇。對外,日本要竭力阻止地區局勢被中國主導。對內,日本精英層希望擺脫“戰後體制”束縛,實現軍事鬆綁。為此,日本一方面想借美國及其盟友夥伴的力量,增加戰略籌碼;另一方面通過挑動地區緊張對抗,讓美國對日本的“抗華”意願與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需要,從而縱容和支持日本軍事鬆綁。

傅夢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此次峰會上,針對中國的問題處於格外醒目的位置。日本為了彰顯自身地位、發揮在國際事務中的引領作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鼓譟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等。究其背後,日本在實現軍事野心、早日成為“軍事和政治大國”方面私心較重,同時也是為了密切配合美國、維護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需要。

蘇曉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七國集團不斷糾纏臺灣問題,美國和日本是背後的推手。美日一直嘗試“以臺製華”,此次峰會再次炒熱臺海局勢,目的是要把臺灣問題國際化,進而達到插手中國內政、在大國競爭中遏制中國的目的。美日的一系列負面動向,帶給地區和國際社會的不是發展機遇,而是挑戰和隱患。

呂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每屆G7峰會都有美國主導的議題和結論,美國和其他六國雖有一些共同表達,但背後的利益訴求並不一樣。在涉華議題上,美國更在意如何遏制中國,歐洲國家則更在意如何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利,哪怕口頭上對美國附和,但本質上是不願捲入不屬於自己的危機當中的。G7絕不是鐵板一塊。

陳洋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日本主辦此次峰會邀請了多達8個國家參加擴大會議。此舉一方面折射出G7的焦慮,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的下降,導致G7的全球話語權不斷減弱,為了延續和提振自身存在感,G7只能通過邀請更多非成員國參會,掩蓋自身影響力下降的事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G7有意挖角和打造有別於G20的“小圈子”。

環球時報

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注入的多邊主義清流,與G7在廣島排放的地緣政治汙水,對比鮮明——從起心動念來說,一邊是“你好我也好”的命運與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基本出發點;而另一邊是“我優你劣”的帝國傲慢,是“唯華盛頓獨尊”的利益體系。在具體做法上,一邊是“發展至上”,只要是有利於發展和繁榮的事情,都會得到提倡,這注定了它也是開放和包容的;但另一邊則處處展現出搞小圈子、集團政治的封閉和狹隘,它也必然充滿著對抗與破壞。

 

中新社

日本一邊稱要通過此次G7峰會向世界傳遞廢除核武器的和平信息,一邊又扮演美國的“馬前卒”,竭力謀求與美“核共享”去實現“國家安全”,顯示了日本自相矛盾的心理。


日本右翼政客不斷操弄核議題,是想推動日本社會漸漸拋棄核禁忌傳統,將擁有核武器視為“正常”的國家安全需要,將部署核武器視作合理安排,最終將發展核武器當作“水到渠成”的選擇。

英國《金融時報》

此次G7峰會上,“經濟安全”成為了主要議題之一。顯然,美國是炒作“經濟脅迫”話題的主要推手,而懷有私心的日本趁勢“貼心”地遞上了“刀子”。事實上,要說“經濟脅迫”這頂“帽子”,美國自己戴最合適。

編輯:段非平

圖片來自網絡


下圖進入微店

《人民中國》
2023年第5期
當月5日發行
點擊圖片可購買→

掃一掃,關注人民中國

微信ID:peopleschina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