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到底有多好吃?江南三月,以花入饌

春意盎然,百花競相開放,除了到處賞花、拍花,春天吃花也是一件風雅又有趣的事情。

吃花,文藝一點的講法,叫以花入饌,自古就有。屈原在《楚辭》裡描寫過“餐花飲露”:“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算算曆史,這句話已經超過2000年。

古時,會這般遠離人間煙火,去一門心思研究吃花的人,最早基本上都是文人雅士。畢竟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吃花”約等於“吃空”。

但從宋代開始,情況就不一樣了,吃花這件事成了全民皆喜愛的一種雅緻生活方式。王公貴族以花饌顯示其富貴榮華,民間淑女則認為“食花如花,花容體香”。水靈靈的時令花卉,可以制糕點,也能入茶入酒。

南宋時,還出過一位隱士林洪,是個美食家,認認真真搞了多年“花饌譜”,專門集結成了一本《山家清供》,裡面共寫到了八種花十二道菜。

所以,春天的花到底能有多好吃?又有哪些花可以做成美味佳餚?

玉蘭花

油炸當零食,還能治鼻炎

首先是正在滿城盛開的玉蘭。

上期杭州Discovery,我們介紹了杭州植物園的鎮園之寶“天目玉蘭”,就有網友留言說:“玉蘭花味道肯定很好,不然小松鼠不會吃得這麼香。”還有人說:“玉蘭花是做茉莉花茶的原料之一。”

不過,曾有茉莉花茶專家專門介紹過,玉蘭花做原料這個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確切來說,打底的應該是白蘭花。

那玉蘭花怎麼吃?當然不能像小松鼠和小鳥那樣簡單粗暴抱來就啃。歷史上,還要數慈禧太后吃得最講究。

據說,慈禧對玉蘭花情有獨鍾。每到宮苑裡高大的玉蘭樹盛開的時候,慈禧就會令宮女們採摘完整肥碩的花瓣,帶回御膳房,將花瓣浸在雞蛋液、澱粉糊裡,再炸至金黃酥脆,做成玉蘭片當零食享用。

炸玉蘭到底好不好吃不知道,但玉蘭花確實是一味重要中藥,叫辛夷。

《神農本草經》中說辛夷“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現代研究表明,辛夷中揮發油成分具有收縮鼻黏膜血管及抗組胺作用,主要成分木蘭脂素具有較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有些治鼻炎的中成藥裡,就有辛夷這味藥。

梅花

梅花湯餅

論好吃,梅花也不會輸。

《山家清供》裡,描述過各式與梅花有關的食譜,梅粥、湯綻梅、蜜漬梅花等。其中有一道,南宋人愛吃的梅花湯餅,類似湯麵片。

大致做法是,用白梅花和檀香末泡過的水來和麵,擀成麵皮,再用梅花模具按出一朵朵薄花片,煮熟後瀝乾撈起,澆以去油雞湯,成就了一道風雅的梅花湯餅。

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十分鐘情梅花食物,曾作詩《蜜漬梅花》:“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句裡略無煙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他還愛食梅粥,又寫了一首《寒食梅粥》:“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梅粥怎麼做?先把落下的梅花花瓣揀選洗乾淨,用雪水和白米煮粥,等粥熟了,再把梅花放進去一起煮。把一整碗的詩情畫意裝進肚子裡。

宋人還發明瞭一種梅花做的解酒神藥,叫“素醒酒冰”,這個雅緻的名字據說是北宋詞人黃庭堅起的。形狀有點像Q彈的果凍。用淘米水浸泡瓊芝菜(也叫石花菜),在太陽下暴曬,頻繁攪動,等到發白,搗爛。煮到爛熟取出,放入十數瓣梅花,等它成凍,用切碎的姜、橙做蘸醬,可以醒酒,聞起來還有寒香撲鼻。

櫻花

櫻花宋菓

早春的“顏值擔當”,還有櫻花。

中國栽培櫻花歷史很悠久,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日本的早櫻也是從中國引種的。除了花本身好看,櫻花還被用來製成各種精緻糕點,櫻花宋菓就是兩宋時期春日限定的一個點心“爆款”。

現在日本很流行的“和果子”,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了。櫻花宋菓有點像冰皮月餅,餅皮由米粉製成,再壓出櫻花的外形,傳統的中式糕點都是重油重糖,大量的糖可以作為食品保鮮劑,防止腐敗。

甜膩膩的櫻花宋菓,最理想的搭配,是應季的櫻花茶。

說起來,“吃櫻花”一直延續到現在,薯片、可樂、餅乾、冰激凌、蛋糕年年都要出各種櫻花口味,不過很多人說,吃了這麼多年櫻花限定,其實也沒搞懂過,櫻花到底是什麼味道的。

紫雲英花

草籽炒年糕

紫雲英也是春天裡才有的花。它也是我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還專門有一種紫雲英蜂蜜。

除了花蜜美味,它的嫩莖也能食用。

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裡也寫到了紫雲英,“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瀹(注:yuè,意為‘煮’)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著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

周作人寫作“草紫”,但民間更多是叫“草籽”,浙江很多地方最日常的一種吃法是草籽炒年糕。不過,紫雲英也分為有毒和無毒兩種,若少量長期食用會慢性中毒,大量食用則會導致急性中毒。所以,如果不會分,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

洋槐花

槐花麥飯

最後要說的是槐花,要等到春末初夏的時候,才輪到它登場亮相。

槐花也有兩類,一類是洋槐,一類是國槐。洋槐花氣味清香,口感甘甜,能吃;國槐的花不能吃,還有毒。

洋槐花做的槐花麥飯,在陝西民間十分流行:洋槐花和以乾麵粉,拌勻後用籠屜蒸熟。

蘇東坡曾給友人寫信,描述了自己吃齋的一天,“食麥飯、筍脯,有餘味。”陸游寫詩自敘隱居生活,也說“瓦盆麥飯伴鄰翁,黃菌青蔬放箸空”。但他倆吃的麥飯,應該都沒有加洋槐花。

因為宋朝時只有國槐,沒有洋槐。國槐土生土長在中國,自古就有,而洋槐是從海外來的,歷史還不到300年。

國槐花有毒不能吃,但國槐的葉子古人還是吃的。林洪在《山家清供》裡還提到過一種“槐葉冷淘”,就是用槐葉做的。從國槐上採摘最嫩的葉片,先焯水,再搗碎,擠出碧綠的汁液,用來和麵,做成麵條。麵條煮熟,過冷水,撈到盤子裡,用醬做澆頭,再撒幾片焯過的槐葉做裝飾。

宋人食譜中還有一款“槐芽溫淘”,也是用嫩槐葉做的麵食。過冷水的面叫冷淘,用熱水過的面叫溫淘。曾有人問蘇東坡:“天底下什麼東西好吃?”蘇東坡一口氣說了好幾樣:“爛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撥心面作槐芽溫淘,糝以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稻,薦以蒸子鵝。”槐葉做的麵食榜上有名。

仍舊是蘇東坡,他還曾發明過一種“炸牡丹”的吃法,又愛喝“桃花茶”,說他的“大宋美食博主”也不為過。

春天花兒的味道到底好不好?但古人吃花,本也不是為吃而吃,更多還是一番風雅,一種腔調。

溫馨提醒,春日賞花,可千萬不能去採了來吃,文明賞花,人人有責。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餘夕雯 製圖 高薇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