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自強上展現陝西擔當 | 習近平主持中國—中亞峰會及在陝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時說:“我的家鄉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首歷史,我彷彿聽到了山間迴盪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10年後,2023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陝西西安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他說:“中國唐代詩人李白曾有過‘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的詩句。今天我們在西安相聚,續寫千年友誼,開闢嶄新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陝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奮力追趕、敢於超越,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5月17日,在主持中國—中亞峰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陝期間,擲地有聲、飽含深情的話語,讓家鄉人民精神振奮,讓廣大文旅工作者倍受鼓舞,在三秦大地上引發熱烈反響。5月19日,陝西省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指出,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要一體推進文物保護和文明傳承,融合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文化自信自強上展現陝西擔當……

凝心聚力  共享發展機遇

“要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打開發展新天地。”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門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後這樣強調。

“我有幸在彙報會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並見證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對陝西文旅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聚力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推動文旅產業成為富民強省的人民幸福產業信心倍增。”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說。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唐長安城西市在歷史中曾扮演過極為重要的角色。如今的大唐西市以“文物保護傳承、文化事業繁榮、文旅產業發展”三位一體、互促共榮的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社會力量保護歷史文化遺址、傳承弘揚絲路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表示,將積極聯合中亞國家商協會和企業,依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和基礎設施,共建多國鏈、多品種、多語種、多幣種的“文化數字絲綢之路”,為文化藝術品、數字藝術品等搭建交易流通的大平臺,更好地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陝西與中亞五國文化旅遊合作發展,促進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不斷繁榮。

大唐西市博物館展覽宣教部副部長林喆表示:“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斷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博物館之間的合作交流,努力讓大唐西市博物館成為公眾學習瞭解絲路故事的重要場所。”

“我們努力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做強絲路文化,加強文明對話方面積極作為,在古絲路起點陝西西安、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海南三亞打造絲路歡樂世界兩個絲路文化主題公園,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文旅新IP。同時,積極拓展音樂劇《絲路之聲》和實景演出《馬可·波羅》等絲路主題的國際合作項目,致力於中國文化國際化表達的創新。”陝西旅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冰表示,接下來,將引導整合旗下景區、演藝、科技、旅行社各類資源,加強與中亞各國的交流互動,攜手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高質量文旅項目的開發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為國際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邁向絲路文商旅融合創新發展新高地。

融通古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月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西安市大唐芙蓉園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宴會後,習近平夫婦同貴賓共同觀看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天地日月育乾坤,夢繞長安多少回,拜別雪山回故里,雁塔晨鐘慰兒心,慈恩寺內求太平,祈福人間萬年春……”當天晚上,在紫雲樓前唱響阿宮腔《夢迴長安》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表示,非常榮幸能攜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119名演職人員參加中國—中亞峰會文藝演出,向多國領導人及世界展示陝西戲曲的魅力。

“阿宮腔是流行在陝西富平、禮泉等地的一種古老的戲曲藝術形式。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唱腔清麗婉轉、清雅俊麗,有明顯的拖腔,演唱時經常有‘那意呀唉’的典型特色。”李梅介紹,此次演唱是“新詞+老調”,以守正創新的姿態,推進陝西戲曲的時代表達,讓更多的人感知中國戲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賡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銜接。接下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和託舉,通過各類參演參賽活動搭建起人才成長的平臺。同時,大力推進包括秦腔、阿宮腔在內的陝西戲曲‘走出去’,發揮好其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用,讓世界有更多機會了解中華文化。”李梅說。

一池曲江水,見證了絲路沿線各國百姓的相知相親;一條文脈,貫穿民族的根與魂,凝聚國家的志與夢,鐫刻人民的情與神。

“易俗社人在不同時代,以獨特的大秦正聲詮釋時代擔當與文化使命。”黨的二十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表示,“作為新一代易俗社人,我們將繼承和發揚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滿足人民群眾在新形勢下的文化需求,為傳承振興秦腔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

面向未來 深化合作續寫友誼

石榴花是西安的市花,石榴樹的原產地卻在中亞。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漢代時,石榴沿絲綢之路從中亞一帶傳入長安,後被移植到全國各地。此次中國—中亞峰會的會標也正是六色石榴花形象。

5月19日,習近平主席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6棵石榴樹,既見證中國同中亞千年友好交往,也象徵中國同中亞緊密團結合作,更寄託對中國—中亞關係美好未來的期待。

在位於西安臨潼區的華清宮,一首《長恨歌》絕唱千年,近百株百年石榴樹生機勃勃。在距楊貴妃雕像不遠的地方,一棵1200多歲的古石榴樹臨水而生,枝繁葉茂。“這次峰會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氣派、陝西風采、西安形象的重要窗口,華清宮作為唐文化標誌性景區,承擔著展現千年古都悠悠文脈、萬千氣象的使命。”陝西華清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新垣表示,華清宮始終堅持創造歷史文化的新價值,讓更多人通過華清宮感受中華文化,從而弘揚中華文化,當好中華文化的使者。

“為確保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行,陝西文旅系統精銳盡出,高質量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用充分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陝西特色民俗文化的迎賓儀式、文藝演出,以及精心策劃的出現在本屆峰會多個場合的陝西文化元素,彰顯了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體現了禮儀之邦的熱情好客,續寫了中國和中亞五國友好交往的歷史畫卷,得到了中外賓朋的好評,成為峰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高陽表示,陝西文旅系統將抓住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行的歷史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依託陝西特有的歷史文化精髓和自然地理標識,在推出更多優秀文化文藝作品、提供更多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衍生更多新的文旅產業發展鏈中強動力、增活力,主動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持續深化與包括中亞五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陝西文化旅遊的影響力、美譽度,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陝西篇章作出積極貢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