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做大國家藝術基金 助力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

做強做大國家藝術基金 助力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

今年是國家藝術基金成立10週年,也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藝術基金的工作線索很多,任務很重,但核心的工作線索只有一條:出精品、攀高峰。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是文藝界迫切需要回應解答的總書記提出的時代之問,也是國家藝術基金在新的歷史起點要深入求索、全力破局的核心課題。

01

何為高峰?

實際上,文藝高峰的定義是難下的,遠非地貌高峰那樣一望可知。現當代的高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連是否存在高峰都有不同回答。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高峰沒有標準呢?並不然。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認為,政治和藝術統一、內容和形式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儘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統一,這樣“三統一”的作品就是好作品。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形成“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之勢;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這些論述從藝術作品的形式、內容、思想、功能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要求,可以視為文藝高峰的客觀、共通標準。

總的來看,藝術作品高峰的顯現,是有特定標準和規律的,比其他生產過程更為複雜和艱難,而好的作品能夠立得住、留下來、傳得開,歷經歲月洗禮,成為精品和經典。

02

何以高峰?

我們擁有藝術創造的大高原,但稱得上高峰的作品從哪裡來呢?縱觀古今中外的文藝發展史,文藝作品高峰迭起,它們的出現往往有如下幾個規律:

第一,從時代中來。文藝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偉大民族、偉大時代必然有自己的“代言人”,文藝高峰之作就是時代的“代言人”。文藝工作者只有深深地融入時代洪流,深入社會生活的火熱一線,才能感知時代脈動、觀察社會百態、感受時代發展,才會在滾滾洪流中站穩腳跟,在文化衝突融合中堅定心志,孕育出獨屬於一個時代的新史詩。

第二,從人民中來。文藝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高揚人民性是中國新文藝發展道路的核心要點,也是攀登文藝高峰的第一重臺階。從文藝發展規律來看,藝術反映社會現實,而廣闊的社會是由億萬人民個體組成的,因此,反映社會,歸根究底就是描寫人民。打造新時代的文藝高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人民、寫人民、人民寫”的創作方法。

第三,從傳統中來。文藝高峰棲身在廣闊奔流的歷史文脈之中,更需要從中汲取養分和能量。傳統文化延綿不斷、生生不息,既要一脈相承,也要隨時代發展。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高峰作品,但這些高峰之間也依循著歷史發展的線索。楚騷、漢賦、六代駢語、唐詩、宋詞、元曲,彼此之間不是互相更替,而是繼承發展的關係。為鑄就當代的文藝高峰,需要堅定地回望傳統與歷史,賡續好中華傳統文脈,傳承好歷史經典,弘揚好中華審美風尚,堅守好中華文化立場,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展現好中華審美風範,用文藝把中華文化精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才能不斷生成新的傳統、新的高峰。

第四,從高原中來。正如地殼造峰運動的自然機理所揭示的那樣,高峰和高原往往相伴而生。真正的高峰並非孤峰,它有眾多可以與之比肩的峰頂,有堅實的高原作為基底。唐代是公認的中國古代詩歌頂峰之一,《全唐詩》收錄有近5萬首詩歌,唐代詩人有2000餘名,李白、杜甫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公認的高峰式人物。可見,高峰的形成必然經歷一定的歷史發展,並有眾多優秀的藝術家投身其中,有厚實的高原託舉,有璀璨的群星輝映,文藝高峰得以順勢拔地而起、峰嶽聳峙。

第五,從市場中來。與傳統的文藝生態相比,市場和經濟要素在當代文藝生產中更為活躍。今天的文藝作品具有藝術、技術和商品等多重屬性,具有社會和市場雙重效益,在為人民帶來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激發起文化消費潛力。當代文藝高峰與市場並不矛盾,好的作品應該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只此青綠》《平凡的世界》《醒·獅》《永不消逝的電波》等一批精品力作,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03

國家藝術基金何為?

第一,藝術基金要承擔什麼樣的角色?長期以來,國家藝術基金對自身有3個定位,即藝術創作的風向標、助推器和孵化器。10年來,國家藝術基金共資助項目7116項,這些項目有較好的藝術質量和社會效益。在歷次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評選中,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佔比80%左右。未來,國家藝術基金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實現提質增效,要自我加壓,從藝術創作的風向標、助推器和孵化器提升到做好藝術高峰的風向標、助推器和孵化器,助力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自覺以藝術精品、高峰式人物的有無和多寡作為衡量藝術基金工作成效的關鍵指標。

第二,藝術基金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如何通過國家級的藝術資助平臺,在海量項目中優中選優,把有精品品相的項目選出來、實施好、推上去,機制化地推動精品藝術的誕生?這是時代給出的大課題。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是要有好的制度。用好國家藝術基金這個改革工具,關鍵要發揮出好的制度效能。要發揮風向引領效能,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方位和事業發展趨勢,加強資助規劃的設計和資助邊界的探索,通過資助什麼、不資助什麼、重點資助什麼來向文藝界傳達正確的信號,發揮引領性作用。要發揮助推激勵效能,藝術創作打磨需要時間,孕育精品的過程更為漫長,但基金運作、項目實施有明確週期要求,這要求在熟悉藝術活動、精品培育全流程的基礎上,探索進行更為精細化、階段化的扶持,對有衝擊精品可能的項目“扶上馬、送一程”。要發揮孵化培育效能,一是要孵化精品,幫助方向正確、藝術價值高、潛力較大,但短期內市場不能完全配置資源的項目渡過成長期。二是要培育出精品的環境生態,精品的形成需要有相適應的、形成合力的社會環境和市場條件,要通過自身工作,有效優化生態、培育好土壤,引導全社會形成期待精品、選擇精品、追捧精品的良好環境。

二是要有好的機制。怎樣評選出具有精品品相的作品,使資助的演出、展覽和人才發揮最大效益?2014年以來,國家藝術基金既普惠性地大面積支持各種文藝主體積極投入藝術生產,形成重巒疊嶂、芊芊莽莽的高原生態,又適時地設立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重大項目,選優拔萃,定點用力,推動一批優秀作品擔當時代、追求高遠、精益求精,形成從高原衝刺高峰的集團效應。下一步,國家藝術基金要進一步加強謀劃設計,優化評審機制,提高資助精準度、集中度、美譽度,切實把精準評審、有效監督、創新推優工作做好。

三是要有好的群體。高峰的打造必然要有高峰式人物。一線文藝工作者是文藝活動的主體,是攀峰者。國家藝術基金從設立之初,就以發現培育新人、提高藝術素養、提升專業能力、健全隊伍體系為目標,設立了藝術人才培訓和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接下來,國家藝術基金要努力打造規模宏大的藝術人才隊伍,加緊培養大師巨匠,引導藝術家沉潛於創作,專注於攀峰,為世界貢獻一流的民族文藝精品。

四是要有好的心態。藝術高峰的認定是一個滯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歷史去驗證。真正的高峰往往人跡罕至,觸達頂峰需要耐心和韌性。所以,文藝工作者既要有捨我其誰、迎難而上的自覺意識,也需要有從容以對、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態。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藝術,當前,國家藝術基金正在為藝術高峰的產生提供更強大的基底、結構和動能。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未有天才之前不妨先做做培植泥土的工作。國家藝術基金要助力文藝高峰的湧現,就要做強做大自身,一步一步做好培土厚植的基礎工作,確保有肥沃的土壤、健康的生態保障、足夠的動力機制。惟其如此,在文藝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在經歷俯衝消減、塵埃落定以後,高峰會在萬眾期盼中如約而至,共赴新時代之約。

(作者系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