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8.5-15 | 鄂爾渾峽谷探尋大唐遺存 蒙古國國家科學院×歷史講壇考古合作

【蒙古國】8.5-15 | 鄂爾渾峽谷探尋大唐遺存 蒙古國國家科學院×歷史講壇考古合作

守護國保 / 傳承文化

歐亞草原歷史上的三個強大草原帝國——匈奴、突厥、蒙古都興起於蒙古高原,這些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對世界歷史進程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民族很早就以狩獵業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隨著畜牧業的移動性增強,遊牧業逐漸成為草原民族最主要的生產方式。

匈奴龍城遺址

遊牧民族的流動性強,相應的聚落遺存就很少見,因此,蒙古高原得以保留的古代遺址非常寶貴。沿著蒙古國中部鄂爾渾河兩岸的廣闊河谷,散落著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大遼、蒙元的眾多墓葬及與其相關的墓上建築祭祀性雕塑,城市遺址、碑文等遺存,考古價值極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鄂爾渾碑銘


匈奴時期開始蒙古高原出現城市遺址,2017年中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大型土木祭祀建築臺基遺址,被認定為匈奴的宗教祭祀中心“龍城”遺址。突厥時期,突厥汗國與大唐來往頻繁,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等三處鄂爾渾碑銘記載了唐突之間的密切交流,是蒙古高原難得的文字遺存突厥可汗、貴族的墓葬遺址也集中分佈在鄂爾渾峽谷,突厥汗國的創建者骨咄祿和他的兩個兒子毗伽可汗、闕特勤的墓葬均在此發現。


回鶻汗國首都 哈拉巴拉嘎斯


回鶻汗國時期,英武可汗滅突厥後,鄂爾渾河谷建立了第一座都城窩魯朵八里(哈拉巴拉嘎斯)唐代稱其為回鶻單于城,遼代稱其為卜古罕城或窩魯朵城。在大遼統治蒙古時期留下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址契丹人為保護行進在漠北的駱駝商隊建造維州、鎮州、招州漠北三城城內街道和建築佈局井然有序,城牆上有馬面,城門外有甕城,城的規劃和建築技術與中原地區一致。


▲蒙古帝國首都 哈拉和林


蒙古帝國時期,帝國的首都哈拉和林也位於鄂爾渾河谷,成吉思汗1220年從曲雕阿蘭遷都至此並興建新都。這裡是13世紀中葉世界的中心,地緣位置極為重要,羅馬教皇的傳教士、南宋朝廷的使節團、波斯商人的駝馬隊、高麗王國的進貢者……都在這裡彙集;大汗的詔令從這裡發出,送達歐亞各地。哈拉和林城被不斷的損毀、修建,直至北元結束。


泰哈爾巨巖、草原巖畫、草原鹿石

鄂爾渾河自古以來是北方各遊牧民族駐牧的地方,許多遊牧民族曾在這裡建立政權並修建都城。世界文化遺產爾渾峽谷文化景觀的遺址都清楚的反映出遊牧生活、遊牧民族社會與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共生關聯性,以及展現出鄂爾渾峽谷在中亞歷史上的重要性


歷史講壇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考古系博士後,隋唐史、北方民族考古、中外關係史研究學者徐弛老師,與蒙古國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推出深度考古獨家行程:
蒙古國大唐遺存探尋之旅!

鄂爾渾河谷流域

1

文化講師

徐弛老師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系博士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博士
研究方向為隋唐史、北方民族考古、中外關係史

足跡遍及亞歐大陸,實地考察過中國所有省份,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伊朗、土耳其、印度、蒙古、意大利、法國、匈牙利、德國和俄羅斯布里亞特、哈卡斯、圖瓦和阿勒泰共和國等地的遺址與博物館數百處,參與課題5項,發表論文數篇。


G·巴圖寶力德(Г.Батболд)

蒙古國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Мартагдсан Пугу Аймаг》等著作、論文數十篇,有多篇論文翻譯為中文,作為主要發掘者,曾參與僕固乙突墓、頡跌利施可汗陵等多項重要遺址的發掘工作。

2

行程概要

3

行程亮點

  • 超小眾的考古遺址深度探訪

遊牧民族在大多數時段內都控制著北方草原,建立起強大帝國與中原王朝對峙,匈奴對大漢、突厥對大唐、蒙古對金宋,而出自蒙古高原的這三個草原帝國都曾將自己的首都或統治中心設立在現在蒙古國中部寬闊的鄂爾渾河流域,其中,尤其與唐朝同時存在的突厥、回鶻兩個汗國遺存眾多。除此之外,唐朝戰勝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之後,成功在此實行過數十年的羈縻統治,留下了眾多城址,關中風格的大型墓葬。這裡有唐朝建造的僕固乙突墓和巴彥諾爾壁畫墓,唐玄宗御書漢文的闕特勤碑,有白居易手書遺存回鶻可汗玉冊,漢文碑刻、大唐石像、建制清晰的城池寨堡……尋訪蒙古國大唐遺存,從一個個大漠孤城揭示草原民族與中原王朝間真正的相愛相殺。
  • 蒙古國國家科學院考古所獨家合作
特邀中國人民大學考古系徐弛老師和蒙古國國家科學院考古所專家,參與發掘的專家精心設計的線路,一一串起最有價值的考古遺址,帶你探訪這些散佈在草原上的遺存現場分享最深度的解讀,介紹最新的考古發現!

  • 廣袤的蒙古草原風情
夏天來蒙古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草原!大河奔流、草場青青、絕對的避暑勝地,空氣清晰、每晚都是夢幻星空秀。在國家自然保護區還可以看到成群的蒙古野馬奔馳而過,也有鹿、狐狸、狼、土撥鼠等等野生動物。在蒙古輕鬆實現肉、奶自由,牧民家的天然新鮮肉、還有夏季清爽的馬奶消暑必備!全程小車越野,舒適又刺激!

4

費用詳情

25800 元/位
【單房差:3300 元/位】
識別二維碼報名

費用包含:

  1. 講師:全程文化講師+蒙古國家考古所專家

  2. 服務:全程中文領隊

  3. 門票:行程內所有門票、文保費

  4. 交通:舒適空調大巴+越野車

  5. 住宿:三晚烏蘭巴托五星酒店、一晚蒙古包住宿、六晚當地市鎮最好住宿

  6. 餐食:二十頓正餐、十頓早餐、礦泉水不限量

  7. 設備:無線講解器

  8. 保險:旅遊意外險


費用不含:

  1. 辦理簽證費用(可提供免費協助)

  2. 往返大交通費用

  3. 價格住宿默認標間(一間房2個人),如需單獨一間房,補交單房差即可。標間按繳費先後順序拼房,封團時如出現單男或單女,最後一位繳費的學友需補交單房差。

  4. 博物館拍照費和其他未提及的費用

* 重點說明:

  1. 歷史講壇&蒙古國家考古所聯合舉辦 ,烏蘭巴托之外,全程越野車。
  2. 住宿條件相對差,有6晚住小鎮、1晚住蒙古包,我們會找當地最好的酒店,但是跟國內還是會有差距,特別在意的學友慎重考慮。
  3. 行程主要是在野外考察,有8天是越野車穿越在蒙古大草原,不可控因素增加,如遇天氣、路程等原因可能會造成極少數的文物點不能去,敬請諒解。
  4. 蒙古國的博物館拍照單獨收費,如果有需要,提前告知領隊。
  5. 領隊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當天或者跨天的景點遊覽先後順序。

報名後有事退出怎麼辦?

1.集合日前10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實際未產生費用(有可能包含門票、餐費、住宿等);

2.集合日前10天以內,所有費用將無法退款。

5

行前預習

  • 後突厥汗國


552年,在今蒙古國地區古突厥民族建立了突厥汗國,又稱突厥第一汗國,為原先在柔然統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連合使用古突厥語的各遊牧部落,一度控制漠北、中亞等柔然故地。581年,突厥以阿爾泰山為界分裂成東、西兩個汗國,前者統治著蒙古草原,後者統治著天山草原和哈薩克草原。顯慶二年(657)閏正月二十一日,唐高宗發大兵滅西突厥,突厥第一汗國自此滅亡。

突厥被消滅的半個世紀後,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權,被視為東國恢復建立,被稱“後突厥汗國”。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糾眾七百反抗唐朝,南路佔領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路派暾欲谷率兩千人攻佔漠北的烏德鞬山(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杭愛山),建北牙,又建南牙於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重建突厥政權自號頡跌利施可汗,即後突厥汗國。

蒙古國國家考古隊發現 頡跌利施可汗 骨咄祿陵

691年,骨咄祿死後,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可汗。696年,武則天派閻知微冊拜默啜為遷善可汗,默啜幫助武周攻擊契丹獲勝。武則天再派閻知微持節冊默啜為特進、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河北道趙州、定州,掠男女八九萬,重建東到渤海灣,西到天山的突厥帝國。716年,拔野古部落潰兵頡質略將默啜伏擊斬殺,默啜的兒子拓西小可汗繼立大可汗,骨咄祿的兒子闕特勤將其擊殺。闕特勤奉兄長默棘連即位,稱毗伽可汗。
西沃圖烏蘭突厥大墓 可能是與武則天為敵的默啜可汗陵

毗伽繼位後,任用老臣暾欲谷為謀臣,招納離散的部眾,並於720年打敗唐朝的征討大軍,重振突厥汗國。暾欲谷認為“唐主英武,民和年豐”,不可為敵,毗伽遂在大勝之後向唐求和,“請父事天子”。727年,吐蕃約毗伽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絕,還將這一情報及時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讚賞,兩國遂建立良好關係,互相開展貿易。

突厥汗國史研究的重要遺存 三通鄂爾渾碑銘: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  世界文化遺產
731年,闕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將軍張去逸等送唐玄宗璽詔前往弔奠。併為他立祠廟,刻石為像。唐朝派去6名畫師,在廟的四壁精心繪製闕特勤臨陣作戰的壁畫。732年,立《故闕特勤之碑》,其漢文碑銘由唐玄宗“御製御書”,碑上還刻有古突厥文字的銘文。734年,後突厥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藥發作但尚未身死時,發兵殺死梅錄啜及其族黨。毗伽死後,唐玄宗派宗正卿李佺前往弔奠,併為立廟和碑,命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撰寫碑文。此石碑立於735年,也刻有漢文與古突厥文兩種銘文,和《故闕特勤之碑》樹立在同一地方。
毗伽可汗陵出土疑似毗伽可汗半身像與闕特勤陵出土疑似闕特勤頭像

毗伽可汗死後,國人立其子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冊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繼立為苾伽骨咄祿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衛將軍李質冊封他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參予政事,國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馬,在東者稱左殺,在西者稱右殺。741年,登利忌左右兩殺權勢過大,與母親合謀,誘右殺至可汗牙帳,將他殺死,奪其軍隊。左殺判闕特勤害怕被殺,先發制人,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另一子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葉護殺死,另立其弟為可汗。接著骨咄葉護又殺掉這可汗,自立為可汗突厥進入全面崩潰階段。


毗伽可汗陵出土金冠

唐玄宗以突厥內亂,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諭回紇、葛邏祿、拔悉密等部落。742年八月,骨咄葉護被拔悉蜜、回紇、葛邏祿三部所殺,拔悉蜜酋長自立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葛邏祿自為左、右葉護。突厥餘眾共立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

毗伽可汗陵出土金銀器 銀鹿非常精美 現藏國家博物館
唐玄宗想招降烏蘇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玄宗派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聯合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攻烏蘇米施,烏蘇米施被擊潰。744年八月,烏蘇米施可汗被拔悉密部所殺,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時,回紇、葛邏祿共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唐玄宗派王忠嗣出兵進攻突厥。745年正月回紇懷仁可汗擊突厥白眉可汗,殺之,獻於唐朝長安。後突厥滅亡,阿史那家族完全喪失了草原的統治權。

布古特碑,前突厥汗國的碑刻,以粟特文書寫,在突厥學中是一件極重要的遺物,現藏於後杭愛省博物館



  • 回鶻汗國

回紇與葛邏祿,拔悉密起兵,推翻了突厥汗國,殺突厥白眉可汗。兩年後,回紇與葛邏祿推翻拔悉密,骨力裴羅受封為奉義王及骨咄祿毗伽闕懷仁可汗。王庭(牙帳)設於鄂爾渾河流域烏德鞬山,居民仍以遊牧為主。回紇的首領不稱可汗,名俟利發,回紇有九氏族,最強是藥羅葛。後來加入拔悉密、葛邏祿又稱十一姓。

回鶻首都 哈拉巴勒嘎斯

立國後,回紇因歷史的關係一度與唐朝的關係友好。756年,唐朝敦煌王李承採納毗伽公主(回紇英武可汗女,藥羅葛氏)為妃。回紇曾經三次向唐朝和親,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寧國公主嫁葛勒可汗為可敦,榮王女嫁英武可汗為可敦,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嫁鹹安公主、唐憲宗時期嫁太和公主。

回鶻白八里城 富貴城

回紇人曾經在鄂爾渾河上游建城,名為窩魯朵八里,磨延啜(葛勒可汗)時代在色楞格河有一富貴城,是由粟特工匠建的。安史之亂時,唐室無力壓制周邊,向回紇借兵,得其出動4000騎兵協助平叛。回紇自恃平亂有功,在762年收復叛軍佔領的東都洛陽時,回紇軍將財帛盡數搶掠。後其連年的侵擾唐邊境,西域地區更是在之後三十五年時間內陸續被吐蕃和回紇所完全佔領。

磨延啜碑、回鶻磨延啜祭祀遺址

唐建中元年(780),登裡可汗與唐疏離,宰相頓莫賀達幹(登裡堂兄)擊殺登裡,自立為合骨咄祿毗伽可汗,並向唐稱臣,被唐封為武義成功可汗。武義成功可汗請求唐將“回紇”改稱“回鶻”,唐朝准許改名,並冊封頓莫賀達幹為長壽天親可汗。

▲查干蘇木巴勒嘎斯遺址

回鶻後因統治無道,內訌不斷。回紇汗國末期,汗族藥羅葛氏被推翻,鐵勒部之一的阿跌氏篡奪了政權,於846年被所屬部黠戛斯所亡。回鶻人部分西遷部分南下,南下的回鶻人與唐朝發生衝突,唐朝張仲武、劉沔、石雄等數次擊敗回鶻,殺獲十幾萬回鶻,其中有大量回鶻侯王貴族。部分回鶻人西遷後,政權又被鐵勒部的僕固氏篡奪。留在原地的一部分融入契丹。

哈拉巴勒嘎斯出土文物


///

其他時代遺存:

  • 匈奴龍城遺址

2017年,中蒙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中部地區發現的匈奴三座城相連的遺蹟,在中間的一座城還發現有大型祭祀性建築臺基遺蹟。該都城周圍由內外兩層城垣包圍,裡面有一個人工水池。從殘留的房屋建築頂棚裝飾磚瓦中,考古工作者們還發現上面刻有“天子單于”等古漢語文字字樣的若干瓦片。這些依據證明,這座城市遺址應該是匈奴國家政治中心龍城所在地。


  • 艾爾根敖包鮮卑墓地

艾爾根敖包墓地沿著沖溝和坡梁分為三個區域,目前共發現112座墓葬。根據墓葬地表石塊堆積的情況可分為方形和圓形兩種封堆,方形石堆墓規模較大,一般為帶有墓道的豎洞室墓;圓形石堆墓則以豎穴土坑橫洞室墓為主。這批墓葬斜坡式墓道豎洞室墓與豎穴土坑橫洞室墓的形制特點,我國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的七郎山的鮮卑墓群頗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出土的陶器、樺樹皮器帶有明顯的鮮卑文化因素,極有可能是與鮮卑西遷南下的遺存有關;同時,出土的木棺和陶灶等遺物也反映了一定的匈奴和漢文化因素。



  • 初唐巴彥諾爾壁畫墓

2011年,蒙古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聯合考古隊在布爾幹省巴彥諾爾蘇木東北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一座按唐墓規制建造的大型壁畫墓,墓內共發現唐代風格的壁畫40餘幅,拜占庭金幣及仿製品40餘枚及各式金銀器。發掘報告這樣總結了此墓葬重要性: 根據墓葬形制,葬式及出土遺物,可以認定該墓葬為東突厥汗國時期的遺存,墓主人可能為突厥貴族人物。該墓葬的發現對古突厥民族的歷史、文化及喪葬習俗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的發現也證明了公元7世紀時候遊牧民族就有建造大型壁畫墓的歷史。該墓在形制與出土遺物等方面與中國唐代墓葬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除此之外,該墓還出土了許多東羅馬帝國與波斯薩珊王朝鑄造的金銀錢幣。這些為突厥汗國與西方的拜占庭帝國、薩珊帝國及唐朝之間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有價值的資料。

  • 僕固乙突墓

僕固乙突墓出土漢文墓誌銘 現藏扎納巴扎爾美術博物館


僕固乙突(635—678),鐵勒僕固部人,唐朝安北都護府轄下金微州都督,657到678年之間參加唐軍“東征靺羯西討吐蕃”,並於乾封元年(666)參加唐高宗李治的泰山封禪,卒於高宗儀鳳三年,或為僕固懷恩的祖輩。2009年7月由蒙古國與俄羅斯聯合考古隊發掘僕固乙突墓(中央省扎穆日蘇木,位處烏蘭巴托西北280公里,在土拉河東岸和北岸),其中有墓誌銘“大唐故右驍衛大將軍金微州都督上柱國林中縣開國公僕固府君墓誌銘並序”,詳細記載了其生平。出土文物均藏於扎那巴扎爾美術博物館。




  • 遼代遺址

遼代自建國,就開始深入西北,經營漠北,土拉河下游地區成為遼代西北邊防要地。除了利用回鵑時期城址之外,另新築了幾座城址,包括青陶勒蓋、哈爾布哈、烏蘭和日木等。哈爾布哈與烏蘭和日木城址均為十字街道佈局,分為四坊。烏蘭和日木古城保存極好,護城壕、城牆、馬面、甕城清晰完整,規劃嚴謹。青陶勒蓋城址稍顯特殊,由南北兩座城址組成。南城是後來接築,城牆低矮。遼末,耶律大石出奔,在漠北土拉河會七州十八部,稱王並建立南、北面官屬。遼亡將近一百年後,長春真人西遊路過此地,看到東、西二城址,基礎若新。這東、西二城應該就是偏東面的青陶勒蓋古城和偏西面的哈爾布哈古城。

▲和日木登吉古城 大型遼代城址,但發掘出與唐朝城址類似的瓦當,可能是初唐僕固乙突擔任都督的金微都督府。

烏蘭克熱木城

青陶勒蓋城

哈拉不哈城


  • 哈拉和林遺址


哈拉和林,又稱哈剌和林,簡稱和林,在忽必烈汗建元帝國、遷都至大都之前,是蒙古帝國的首都。成吉思汗時期的1220年從曲雕阿蘭遷都至此並興建新都。1260年爆發的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中,該城市一度遭受毀壞。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並遷都大都後,哈拉和林成為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治所,仍為漠北最重要的都市。


1277年,蒙古窩闊臺汗國君主海都在反叛的戰爭中一度攻佔和林,元軍直到次年才將窩闊臺汗國的軍隊逐出。不過,14世紀以來該城市得以恢復發展。大德十一年(1307),罷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皇慶元年(1312),元仁宗將和林等處行中書省改名為嶺北等處行中書省,並將和林路改名為和寧路。

元朝滅亡後北元政權以此地為首都。但是由於失去漢地的經濟支持,已大不如前。1372年,明朝左副將軍李文忠率軍攻入哈拉和林,造成重大破壞。1380年,明軍再次攻克哈拉和林。1387年明朝軍隊在捕魚兒海(今中蒙邊境之貝爾湖),俘虜7萬蒙古人。1388年,也速迭兒刺殺脫古思帖木兒之後,北元裂解為韃靼和瓦剌。15世紀初期蒙古諸部分崩離析,和林也逐漸沒落。達延汗在16世紀初將哈拉和林訂為首都,之後瓦剌佔據此地。
1586年,成吉思汗第29代孫、喀爾喀那顏阿巴岱汗取哈拉和林城遺址材料,在旁邊建立了額爾德尼召。他曾經赴土默特阿拉坦汗王府所在地呼和浩特,拜見三世達賴並取經,獲得數件佛教聖物,並被授予“汗”的稱號,還為建寺而受戒。


  • 博格達汗宮

博格達汗宮博物館,最早修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歷史上是清代外蒙古最高宗教領袖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居住和進行政教活動的場所,1924年建成博物館,建築採用蒙藏文化風格與漢式工程做法相結合的建造手法,反映了新的民族建築設計理念。是蒙古國最重要的歷史古蹟之一


  • 扎那巴扎爾美術博物館

以造型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得名於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札那巴札爾,創建於1966年6月23日。館內藏品從舊石器時代到20世紀初,博物館藏品來自蒙古歷史的不同時期,其中有匈奴、回鶻和突厥時期的文物,包括僕固乙突墓出土的所有唐代文物。藝術方面涉及傳統藝術,札那巴札爾畫派及作品,唐卡和圖形繪畫,嵌花壁掛,宗教儀式舞蹈和民間藝術,建築。也有1893-1903年間,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時代的用具及藝術品、佛像,還有數百幅蒙古畫家的藝術作品。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更多線路詳情點擊查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