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虛自汗有什麼特點?該如何調理?(附語音)

體虛自汗有什麼特點?該如何調理?(附語音)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我們再往後看,“厥氣留薄,發為白汗”。“厥氣留薄”指的是厥逆之氣流而不散,與真氣相搏。白與魄相通,白汗指的就是魄汗,也就是自汗的意思,魄屬於肺。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腎藏志,這是五神。魄汗指的就是自汗。《素問吳注》裡邊註解∶“厥氣,逆氣也。流薄,流而不散,與正氣相搏也。發為白汗者,邪實於裡則表虛,表虛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氣為陽,其色白也”。(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也就是說自汗,你像有很多人他平時就是不吃飯,也不運動的時候就容易出汗,稍微一運動出汗很多,稍微一吃點飯滿頭都是汗,這就是自汗,這裡邊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病理性的,一種是他身體體質本身就這樣,有的有的人是身體體質本來就這樣,就容易出汗,別人吃飯沒什麼表現,他一吃飯滿頭大汗,尤其是夏天。

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會發現同學們都在一起吃,因為都在食堂,都拿都打了一樣的面,都是麵條,有的同學吃的滿頭大汗,有的同學吃了之後你感覺他好像沒出多少汗,頂多就是鼻子尖有點汗津津的感覺。這說明什麼呢?但是這些同學都健康,不是有的健康,有的不健康,都很健康,那麼說明什麼?這就是體質問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一提出汗就覺得自己身體好像虛似的,有的人他就是這個體質,就容易出汗,你像我們軍訓的時候,軍訓那個時候都是十八九歲的少年,大家一起軍訓,軍訓的時候站軍姿,你就會發現有的同學那個前胸後背全溼了,全溼了一大片,出汗出的,有的同學就是微微的潮溼,甚至有的同學他都沒怎麼出汗。但是並不妨礙所有的同學都是健康人。


所以說在這裡就需要跟大家強調一點,不要一說自汗就是氣虛,你按照氣虛給他治,你給他吃黃芪、白朮給他補氣,給他用上黨參、五味子,你都給他用上之後吃了三年也好不了,他該出汗還出汗,他這與氣虛沒關係,所以說這種自汗是生理性的。病理性的自汗有個特點,這裡邊需要區分,是什麼特點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他在出汗的同時氣短乏力,他在那倒氣,或者是稍微一活動,別人還沒什麼事,他氣喘吁吁的,一看那汗都下來了,而且這種病理性的自汗就像水流一樣,身體非常弱。


我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就知道,就是那種大病初癒的人,比如身體裡邊內臟有些腫瘤,做了手術之後就回到家裡。回到家裡之後稍微一上樓,稍微一活動,渾身出汗,這種汗是什麼狀態,他就是病汗,這就是氣虛了,你這時候給他好好養生調養,用食療的方法也好,用中藥的方法也好,給他調養好了之後,你再去觀察它在同樣的活動量,之前還出虛汗,現在不出了。之前出的是虛汗,這就是病理性的自汗,這種情況下,你是可以給他用中藥給他進行調理的,我只是舉個例子。還有很多這種自害都是氣虛導致的,這時候你可以用浮小麥、甘草、黨參、黃芪,給他補上氣,汗就能慢慢好,所以在這裡一定要區別出來。


為什麼我得講這段,因為之前我的門診上來了一個患者,他就描述他渾身出汗,人很年輕,脈象也很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你看舌苔也沒有問題,通過望聞問切發現他身體並沒有太大問題,聲音還非常的渾厚,也沒有問題,所以我就跟他說,你這種情況是不是從小就這樣,他說對,我從小就這樣,我說你是不是小學,你印象當中小學,初中,上了中學之後也是這樣,他說對。我說你有沒有感覺自己出了汗,感覺沒有勁,他說也沒有。他說我就是想治療出汗。


我就告訴他,你這個身體並不是那種病理性的出汗,你這是生理性的,並不需要治療。他一聽就心就寬了,為什麼呢?他之前聽了好多這些專家講課,都說出汗多是氣虛,他就得自己定義為氣虛,完全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其實他沒有病。


所以在這裡,我們為什麼在臨床上要客觀的跟患者說呢?你不要說是人家本身沒有病,你還告訴他有病。我不是這樣,我覺得他沒有病的時候我一定要告訴他,就實話實說,告訴人家你這是沒有病的,你再告訴他原理,他的心下就寬了,就高興了,他說彭博我覺得你是一個能說實話的醫生,其實咱們在門診上遇到的這些患者一定要實言相告,有問題它就是有問題,沒問題他就是沒問題,有些病中醫擅長治療,叫做中醫的優勢病種,咱就用中醫的方法治,有些不是中醫的優勢病種,或者不是吃中藥能解決的,比如很多人腰椎間盤膨出突出,這種情況你用推拿或者是用按摩的方法,或者艾灸針刺這些方法可能更好,可能吃中藥就慢,所以咱一定要跟患者說清楚。(未完待續)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瞭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