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自從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後,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髮生週期性經濟危機。最大的一次危機發生在1929年,一直延續到1933年,席捲資本主義國家。
這次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票市場出現拋售股票的浪潮,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危機很快波及金融業,危機期間有5000多家銀行倒閉,廣大人民失去存款,失去保險金,無力償還債務而失去抵押的土地和住宅,變得一無所有,流浪街頭。實體經濟也不能倖免,工業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暴跌,到1933年商品貿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大批人員失業,生計陷入困境。危機沒有停留在美國,而是像瘟疫一樣迅速傳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面對世界經濟大危機,美國採取的應對危機措施十分典型,稱為“羅斯福新政”。例如,整頓銀行與金融業,消除金融欺詐;復興工業,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田納西水電站;調整農業,開展社會保障,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第十章《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217-2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