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身體一個地方,能夠增強心肌供血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有人生氣了或者是受了刺激,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女性,就會出現捶胸頓足哭天喊地的,這時候往往是氣運行不順暢,氣滯血淤,心臟供血不足,她心臟肯定會很難受,尤其是那些有心臟病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幫她刺激膻中穴,提高心肌供血。如果有心臟疾病的朋友,發現胸口難受的時候,就要趕緊坐下來休息,用大拇指輕輕地按揉膻中穴,給身體一點外力的幫助。臨床實驗也發現,刺激膻中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
膻中穴怎麼找呢?
膻中穴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心口窩的地方,也就是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怎麼按摩呢?
用雙手合十輕輕的拍打,每天拍打2次,一次3分鐘左右。
膻中穴是心包經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稱為氣會。它充盈於心髒的外圍,協助心氣推動心脈搏動。如果宗氣不足的話,人體其它地方的氣就會來填補,所以稱之為氣會。因為膻中穴是和人體最重要的物質活動基礎—氣密切相聯的,但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虛、氣機淤滯等等都可以找膻中穴來調治。年紀大點的人,由於經年累月的堆積,血管往往有些堵塞,很難像年輕人那樣順暢自如。所以,平時作為一種保健措施,也可以經常按摩膻中,加強氣的運行效率,這樣對於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好的幫助。
經常腹瀉或大便黏膩,解決方法。
腹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徵的病症,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對於腹瀉還有黏膩的問題,有一個方法很有效,前一段時間,我本人就有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來看到王執中在《針灸資生經》記述了自己的一個病案,就試了一次,艾灸神闕穴一次,15分鐘左右,就艾灸了一次,腹瀉的問題就解決了,大便也成型了,很管用。
在《針灸資生經》記錄的王執中自己的醫案是這樣的,大夫每天診病無數,但也會有生病的時候。王執中大夫曾患臍周腹痛,每次均伴有想大便的感覺。每當痛瀉發作,他自己就用手指按壓痛處,都能使疼痛減輕。後來他嘗試艾灸神闕穴,就是肚臍中心部位,這一試還真的不疼了。此後每當他患腹瀉或臍周腹痛,都是通過艾灸肚臍,一灸就好,瀉止痛除。
每個人的腹部都有一個肚臍。中醫學認為:肚臍是人生命的根蒂,一個人在成形之初,是以胎兒的形式寄生在母體,就是靠臍帶與母體相連,吸取營養,才得以生長、發育、不斷長大。肚臍也是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就是神闕穴, 屬於人體身前正中線的任脈。“闕”意為宮門,穴當臍中,胎兒由此處獲取母體營養而具形神,被喻為“元神之闕門”。可見,肚臍也算是人的“生命之門”了!人出生以後,它在人體擔負的傳輸氣血的功能依然存在,是聯繫先天之根肝腎和後天之本脾胃的橋樑和樞紐。
神闕穴怎麼找呢?
很好找,就在我們肚臍的中央。
怎麼去艾灸呢?
可以直接懸灸,在艾灸的時候,對準穴位,距離以感覺到熱到還能忍受的程度的就行,如果有過熱或灼痛感就要再距離遠一點,也可以用艾灸罐,一般一天艾灸一次,一次在15分鐘左右就行。艾灸多少天就可以了,自己感覺沒有症狀了就行。
如果覺得受不了艾灸這股味道,也可以用按摩的方法來代替,用大拇指垂直按壓,按下後再揉一揉,按壓3分鐘左右,一般一天按摩2次,有這方面症狀的粉絲,大家可以試試艾灸或按摩的方法。
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髒之根的說法。艾灸神闕穴穴,可以起到溫補脾腎,培補元氣,調和陰陽的功效。陰陽調和,氣機通暢,則腹痛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