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醫聖張仲景的得意名方,控住血壓,穩住幸福

分享一個醫聖張仲景的得意名方,控住血壓,穩住幸福

五苓散是醫聖張仲景的一個得意名方,被譽為“古今利水第一方”。


利水,就是促進體內水溼之邪的排洩,能通暢小便。

常用於改善諸如小便不利、口渴、嘔吐、腹瀉、自汗等病症,療效顯著。

說白了,五苓散就是人體水液的調節劑。

臨床觀察證實,五苓散用於降血壓,療效很好。

去內溼和治療高血壓病有什麼關係呢?有些朋友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高血壓病,中醫界多從“肝”論治,清肝瀉火、平肝潛陽等乃常用治法。

不少人一見高血壓病便對號入座套用清肝、平肝之法,但臨床實踐發現,以肝論治高血壓病,有時療效並不盡人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相當一部分人肥甘厚膩不絕於口,而身體鍛鍊日趨減少。

長此以往,脾胃功能日益受損,運化日益減弱。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運,不能佈散津液,氣血就運行不暢,導致水溼積聚於人體之內。

水溼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邪無出路,反逆於上,則可出現頭痛眩暈。

小便不利,水動於下,上衝於心胸,則可見心悸胸痺等等。

五苓散現代劑量:豬苓9g,澤瀉15g,白朮9g,茯苓9g,桂枝6g。用量僅供參考。

五苓散是以溫陽化飲為主要功效,但方中的茯苓卻有很好的寧心安神作用。

煩者,即煩躁。高血壓患者常表現為煩躁、失眠,而煩躁、失眠又會導致血壓的升高。

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鬱是導致煩躁的主要原因。

精神情緒問題與高血壓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鎮靜安神雖然不是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是不可忽視的。

五苓散是由溫性藥物為主組成,特別是桂枝,具有較強的溫通經脈作用。


中醫臨床多用於寒凝經脈,氣血不暢,寒凝血瘀之痛症。


高血壓患者在寒冷的環境和季節的血壓,一般都會比溫熱季節高。

所以溫通血脈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也是不可忽視的。

方中以茯苓、豬苓、澤瀉淡滲利水為主藥,白朮則健脾運溼、補脾助輸,使水津四布,水溼不致停聚;

桂枝辛溫通陽,以助膀胱氣化,氣化則水自行,配茯苓溫陽利水。

諸藥合用具有通陽、化氣、利水、消腫之功,共成化氣行水的名方,也被稱為中藥中的利尿劑。

利尿藥是高血壓治療中的第一線藥物,五苓散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身體諸組織及組織間隙中聚攏至腎臟,使水有出路。

故臨床多用本方加減治療具有頭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質淡胖有齒痕等特點的高血壓。

高血壓病麻煩的地方就在於,血壓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其他許多代謝改變。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高等。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其他代謝方面的改變。

五苓散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中不可多得的方劑。統方僅五味,卻集鎮靜安神、利尿降脂、擴張血管於一方。

而且該方尚有養心、強心、護腎作用,能有效地防治靶器官的損害。

現代高血壓的治療思想,也已經不是單純的降壓。


而是在降壓的同時,必須採取綜合治療措施以減輕心腦肝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這就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優勢了,強調整體觀念,綜合辨證,多環節調理。


傳統飲品 酸梅湯 每付120克
3付23.9元  5付36.9元  8付49.9元
或戳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購買專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