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辣條”又上熱搜了。
這個人是誰呢?
B站坐擁40萬粉絲的美食博主,曾認證的“阜南好人”。
圖源:B站
2023年4月27日,這位頗具影響力的網絡紅人卻突然被拘留了。
原來先是因偷貓被人舉報,後經阜南縣公安局查明,此人不僅偷貓、虐貓,還將虐貓過程拍成視頻在互聯網大肆傳播。
4月27日,“傑克辣條”發佈道歉信:“將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動物的生命”“請大家給我一次機會”。
短短10天后,#傑克辣條 虐貓#詞條再上熱搜,有網友爆料他被釋放後,仍在直播虐貓。
“一隻特別有骨氣的奶牛貓”
關注“傑克辣條”虐貓事件的朋友,或許都沒辦法忘掉那隻“特別有骨氣的奶牛貓”。
在其發佈的一則虐貓視頻中,一隻奶牛貓,被關在無法挪動身體的狹小籠子裡,活活餓了三天,等來了慘絕人寰的處刑日。
先是被鐵籤狠狠扎刺,渾身滲血,又被拖出來綁在樹上。
它的指甲被鉗子一個個拔下,纏著電線的身體被拖拽扔到河裡,拖出來,又扔進去,如此反覆。
奄奄一息的“小奶牛”帶著滿身泥水,最後再次被吊在了樹上,被踢踹、被火燒。
“它到死都沒有叫一聲,就只哈氣。”
這句話不是出自旁觀者的痛惜憤慨,而是“傑克辣條”在虐貓群的炫耀。
不屈服的獵物,反而滿足了惡魔的折磨欲。
可怕的是,如此令人髮指的施虐行徑,不過是虐殺暴行的冰山一角。
在那些虐殺愛好群中,還有成千上萬的“傑克辣條”,而他們病態癖好的背後,則是千千萬萬只慘遭虐殺的“小奶牛”們,它們鮮血淋漓,它們逃無可逃。
2005年,“復旦大學研究生虐貓事件”引發全社會熱議。
校園內流浪貓接連失蹤,調查的同學發現了頻繁領養小貓的研究生張某,最後在他宿舍發現了一個血淋淋的籠子,和一隻被刺瞎右眼的小白貓。
張某最終寫下自白書,承認了他的虐殺事實。
20多隻小貓,被他以領養的名義蒐集,然後被打死、丟棄。
2006年,“高跟鞋虐貓事件”再引公憤。
一隻小貓被一名穿著高跟鞋的女子活活踩死,其虐殺過程被拍攝成視頻,在網上進行售賣。
2020年,“山東理工大學生範源慶虐貓”,手段之殘忍令人震驚。
鞭打、剝皮、挖眼、掏腸、火燒、電擊……兩個月內,80多隻流浪貓被虐待致死。
範源慶同樣拍攝了上百部虐貓視頻,在微博、QQ等平臺宣傳販賣。
2021年,浙江警察學院教師王照蔚被爆出常年虐殺貓狗,他建立了多個QQ群,憑“半年虐殺300多隻”的戰績,在虐殺界當起了老師。
如何虐殺更“好玩”?他教別人用開水燙、用微波爐叮、用洗衣機絞……
如何找到更多的下手對象?他在朋友圈營造愛寵人設,甚至混入了杭州的動物保護組織,流浪的貓貓狗狗毫不費力地落入他手。
半年虐殺300多隻,意味著平均每一天就有兩隻貓狗慘死其手……
但“爭取殺更多”並不是唯一的追求,極致殘忍的虐殺手段才能滿足他的變態心理。
於是“凌遲小狗”——一刀一刀割向小狗直至看到跳動的心臟,成為了王照蔚在虐殺圈的成名作。
一條血色交易鏈
作為一個心理健全的正常人類,相信沒有誰看到這樣的文字、圖片、視頻,不會感到噁心、痛苦、憤怒。
即便是做足了心理準備,即便面對的是已經打碼處理過的材料,還是會讓人極度生理不適。
但為什麼這樣的惡行還是層出不窮?
有利可圖是核心原因。
虐殺動物販賣視頻,如今已形成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而這條產業鏈在十多年前,甚至更早,就已初具雛形。
06年“高跟鞋虐貓事件”曝光後,大家發現高跟鞋女子虐貓實際上並不是出於某種變態癖好,而是為了錢。
她是被賣片中介找來的“表演者”,拍攝一次能賺兩到三千。
虐貓事件當事人公開檢討書
這種“美女踩動物”的視頻在當時很受一部分群體的歡迎,不色情,不違法,無成本,還很掙錢,自然吸引了一群逐利之人。
虐貓女子雖然也擔心被人發現,但最終她被一句話說服——“看這些片子的人都是心理變態者,不會讓人知道的。”
賣片的中介則表示,他對殺死一隻貓沒有興趣,也不享受虐待的過程。這麼做只是為錢,拍下來提供給網站,一次兩千,比他一個月的工資要高,還不包括賣碟和高跟鞋的錢。
2011年“虐兔門”事件則曝光出一個專門拍攝虐待動物視頻的組織——“crushfetish”(譯為“粉碎崇拜”)。
他們同樣會徵集一些美女模特,讓她們在視頻中虐殺小動物,拍一次三千到六千不等。
隨後他們會將這些視頻切割為幾段,每段大概四五分鐘,放到國外的網站上售賣,一條視頻售價4美元~10美元。
央視新聞/新京報
然而十年後,臭名昭著的虐殺團伙頭目——“舒克”被曝光,其瘋狂讓我們忽然意識到,今天的互聯網虐殺產業鏈,或許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大,也更可怕。
作為以“虐殺動物+製作、售賣虐殺視頻”為生的“虐殺專業戶”,舒克既是虐殺界的名人,也是這個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虐殺團伙已經不再需要靠投放國外網站來盈利了,“舒克”有自制的獨立播放器,以每分鐘一元的標準面向用戶進行“收費觀看”,甚至還可以直播虐貓,邀請用戶進行打賞。
圖源:澎湃新聞
虐殺信息、虐殺視頻的傳播渠道也變多了,QQ群、貼吧、閒魚、抖音、快手……其中QQ是業務主營平臺,他們通常以愛貓做群名打掩護,在各種“愛貓分享群”交流虐貓手法,出售虐貓視頻。
只要10塊錢,就能買到上百部的虐殺視頻。
因為視頻數量越來越多,視頻內容也隨之變得垂直化,單是某種虐殺手法的系列作就多達200多部。
根據不同“顧客”的喜好,舒克還能為他們提供定製服務。
圖源:澎湃新聞
從想要虐殺的品種、大小到電擊火烤開水燙等各種施虐方式,只要給錢,什麼要求都能被滿足。
十年前,某些參與虐殺的人可能還只是利益驅使的“表演者”,而如今,想要加入這個圈子,甚至還需要上交“投名狀”——即拍攝自己的虐貓視頻,還得“有創意”。
在這個龐大的黑色產業鏈中,殘忍如範某慶、王照蔚、“傑克辣條”之流,顯然也只是冰山一角。
道歉有用嗎?
虐殺動物屢禁不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目前仍無法可依。
偷貓犯法,大量傳播虐貓視頻犯法,但單純的虐貓行為並不違法,抓到了,只能要求他道歉。
所以範源慶道歉了,舒克道歉了,“傑克辣條”道歉了。
範源慶致歉
道歉之後,虐殺照舊。
範源慶致歉後繼續虐貓
有人會說,不過是一隻動物而已,虐貓和虐蟑螂有什麼差別嗎?
為什麼要因為一隻貓,去毀掉一個人?
18年前,復旦大學研究生張某因虐貓備受批判,其父親就曾表達過這樣的不解:
“孩子偶爾因為情緒不好做錯事,而且不是違法亂紀的大事,為什麼大家對貓那麼有同情心,而對個孩子卻那麼不寬容?”
這種觀點並沒有意識到虐貓行為的嚴重性。
首先,所謂“虐”,就是將不必要的痛苦施加於動物,而這種痛苦,會讓人痛苦。
所以傷害動物,等同於傷害人。
我們反對動物的殘忍,實際上也是在反對冒犯他人。
其次,隨著如今互聯網虐殺動物產業鏈的畸形繁榮,我們不能忽視其對未成年人造成的惡劣影響。
大量報道和調查顯示,虐殺群內確實存在不少未成年人,虐殺動物產業鏈上有未成年的參與。
@中國新聞週刊曾報道一名十七歲的高中生,為賺錢買手機開始拍攝虐貓視頻,“第一次虐貓時會害怕,後來就上癮了,享受‘開膛破肚電擊等痛快的方式’。”
@中國新聞週刊
而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虐貓群組織者在直播時會進行虐貓“宣講”,宣稱虐貓如何能使人精神愉悅,且並不違法。
圖源:澎湃新聞
究竟有多少未成年人是在這樣的誘導下真正加入虐貓行列,我們不得而知,但虐殺群的存在,對辨別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來說,必然是一種可怕的威脅。
再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動物虐待與某些暴力犯罪行為之間存在關聯。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項針對“處境危難之兒童”十年期的研究中發現,在6~12歲兒童中,那些虐待動物的兒童較其他兒童日後觸犯暴力犯罪的概率高出兩倍有餘。
聯邦調查局探員羅伯特·k·雷斯勒對連環殺手進行了研究,他指出“像傑弗裡·達默(漢尼拔原型)這樣的殺人犯通常都會從兒時開始殺害和折磨動物。”
精神病學醫生約翰·馬歇爾·麥克唐納也曾提出著名的犯罪三要素——縱火、尿床、虐待動物,這被認為是兒童和青少年暴力反社會行為的標誌之一。
2020年,日本曾發生過一起震驚全國的惡性事件,一名81歲的流浪漢被五名少年毆打致死,只因老人試圖阻止他們虐待流浪貓。
當然,我們不能斷言,虐待動物的人就一定會走向犯罪,但這種虐殺暴行無疑顯示了人性之惡。
如羅翔所言:
人不應該完全順從自己的本性而活,人有高尚的一面,人也有邪惡的一面,我們不能順從自己邪惡的一面而活,我們要順從自己高尚的一面而活。
這恰恰就是生而為人的我們,與動物的差別。
儘管反虐待動物立法之路異常艱難,儘管還有諸多存在爭議的問題,但我們永不能放棄關注和討論。
希望大家在看轉發,支持和呼籲立法禁虐,不是什麼聖母心氾濫,只因我們是人。
我們要保護人心。
24 / May / 2023
監製:視覺志
轉載:她刊
微博: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