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8年夏至1920年底的國內戰爭時期,蘇維埃政權為了擊退國內外反革命武裝進攻,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按照軍事共產主義原則對產品生產和分配進行調整,如實行餘糧徵收制、配給制、工業全部國有化、普遍義務勞動制度。內戰結束後,蘇俄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包括以糧食稅代替餘糧徵收制,恢復私人自由貿易和發展商業,支持私人小企業發展,實行租讓制、租賃制、合作制、代購代銷制,廢除平均主義的實物供給制等。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蘇聯工農業發展。
20年代末,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接著是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兩個五年計劃都提前了半年多完成。第三個五年計劃只實施了三年多,就被法西斯德國入侵打斷。五年計劃的實施是蘇聯快速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同時,蘇聯還順利實行了農業集體化,成功地把分散落後的個體小農經濟改造成了社會主義大集體經濟。
——《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第十章《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220-221頁
列寧和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