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都,你一口氣能說出來幾個?
首先脫口而出的可能是北京,南京和西安也自然不用說,還有省會城市的鄭州、杭州,以及洛陽曾有的大唐盛世和開封的汴京繁華也時常為人們津津樂道,中國的八大古都中最低調的似乎就是安陽了。
如今的安陽不過是一座四線城市,即使在河南省內名氣也沒有那麼響亮,彷彿是被遊客遺忘的古都。但當你踏上安陽的土地,觸摸歷史向上溯源,感受到的盡是祖先的滋養。
三千年歷史的安陽有著太多數不盡的故事,這座城市宛如是一個來自遠古的老者,看著許多新潮迭起,卻依然保留著自己那份文明火種。
豫北要衝
安陽,古稱相、殷、鄴、彰德等,位於河南的最北部,也可以稱之為河南的“北大門”。安陽西邊是山西省的長治市,北部與河北省的邯鄲市接壤,南則接河南省鶴壁、新鄉,東接濮陽。
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的安陽,自古便是華北平原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地理上來看,安陽全境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展布。西高是綿延不斷的太行山脈,東低則是華北大平原,安陽正處於太行山通往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條件複雜多樣,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平原陂窪,是易守難攻的之地。
我們再來看河流,河流可謂是古文明的動脈,人類燦爛的文明遺產幾乎都離不開河流的哺育。流經安陽的河流主要有漳河、洹河(安陽河)衛河、湯河、淇河等,這幾條河流在安陽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首先是最北部的漳河,漳河干流大致沿河北、河南兩省邊界東行,漳河也代之黃河為現代地理河北、河南兩省的界河,民間故事西門豹治鄴中的河伯娶妻就發生在漳河上。
而在漳河之上最動人偉大的事蹟,莫過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安陽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了解決了林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困境,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紅旗渠。
削平了太行山1250座山頭,架起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修建12408座建築物,81人壯烈犧牲,在那個生產力極為有限的年代苦戰10年,創造了當代的“愚公移山”!當閘門開啟漳河水滾滾而來的那一刻,無數人站在渠邊嚎啕大哭。
一個縣級工程卻成就世界第八大奇蹟,無不書寫著中國人從來就不向困難低頭的壯烈史歌。
再看洹河,這條貫穿安陽市城區的河流正是安陽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安陽兒女,也孕育了燦爛的文化。
聞名世界的殷墟遺址就坐落於這條河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貞,其烄於洹泉”的字名,洹河見之於文字記載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婦好墓、甲骨文碑林和車馬坑。來源/殷墟景區、國家文物局
安陽的湯陰縣內的兩條河流——羑河與湯河也頗有名氣,羑河旁的羑里城就是周易文化發祥地,“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易經》
安陽還有一條盛產詩出歌的河,淇河。僅《詩經》中採自淇水衛地一帶的詩歌有近五十篇之多,比如我國第一首敘事詩《氓》,詩中寫道:“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裡的“淇”,說的就是淇河。
《詩經》中的淇河大多充滿了浪漫色彩,超越時光令人嚮往。
一片甲骨驚天下
清光緒年間,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發現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上刻著符號,於是大量收購龍骨進行研究,他反覆推敲、排比、拼合,最終確認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確屬一種文字。
這些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記錄了商朝人占卜時刻的卜辭,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卜辭的內容包羅萬象,我們也因此得以窺見三千多年前的古人世界。
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一帶,這裡正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
甲骨文發現地。圖源/殷墟景區
如今,中國唯一的文字博物館就坐落於安陽,這裡有最全面的關於中華民族文字起源和發展的介紹。從甲骨文到金文、篆隸楷行,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漢字歷經了幾千年的演變而生生不息,是目前十幾億中華兒女仍在使用的“活文字”。
甲骨文的發現,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
3300年前,商王盤庚帶著族群遷都到殷(今安陽小屯村),從此商朝的都城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經過長時間的經營,中國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後到商王武丁,他任用賢能、開闊疆土,商王朝一派繁榮之景。而武丁的妻子婦好也正應了河南豫劇中的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她不僅是商王的王后,也是主持祭禮的卜官,更是一名赫赫聲名的女將。
婦好曾率領一萬三千人去征戰侵入商朝邊境的土方部族,經過激戰婦好大獲全勝,這一戰績也被記錄在甲骨之上“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餘”。
1976年,當考古人員在對殷墟進行考古發掘時,婦好墓的出現,讓世人因此認識一個更為真實的婦好。她如尋常女子般愛美,墓中出土了銅鏡、瑪瑙珠這樣的飾品,同樣也愛“武裝”,隨葬品更有戈、鉞、鏃這樣的兵器。
從1928年發現殷墟,到1972年發掘商代王室婦好墓,現如今殷墟發掘還未停止。
殷墟,這座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也是中國科學考古發掘的開端,在中國考古學界流傳一句話,“沒有哪處遺址的重要性超過殷墟”。
今天的殷墟已不僅僅意味著一座商代都城的舊址,更是中華文明探源最為關鍵的節點之一,世界範圍內公認的人類早期文明重要遺存。
七朝故都京畿地
“中原文化殷始創,觀此勝於讀古書”,這是郭沫若先生對安陽的讚譽。殷墟,是我們走近安陽、讀懂安陽的一本古書,但安陽不止如此。
安陽被稱之為七朝故都,除了耳熟能詳的殷墟商都,還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
在踏入這段紛爭的歷史前,我們需要知道鄴城,鄴城遺址位於今安陽城區東北18公里,為春秋時期齊桓公初築。
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攻取鄴城,彼時鄴城則成為曹魏的首都,直到曹丕代漢,遷都洛陽,鄴城則為陪都。
曹魏鄴城(鄴北城)復原示意圖
後司馬氏篡曹魏政權,統一建立西晉王朝,但西晉統一併沒有維持多久,國土就被南北分割。其南部為東晉,北部國土則被五胡十六國所取代。
讓我們聚焦於北部的十六國時期,鄴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三國的都城,一直到北魏統一北方,五胡十六國被終結。
而北魏後又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鄴繼而成為東魏的都城,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篡魏,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北齊仍以鄴城為首都,這也是鄴最後的一朝首都。
東魏北齊 鄴城平面示意圖
而西魏這邊,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禪讓於宇文覺,即孝閔帝,西魏滅亡,北周建立。在北周大象二年,隨著隋王朝的建立者楊堅焚燬鄴城,一代名都成為廢墟。
而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治所和民眾都被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古鄴城已不復存在,鄴移治安陽後,安陽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鄴城。隋唐以後的鄴、鄴城、鄴下、鄴中都是指的安陽城,如李白《鄴中贈王大》中的“鄴中”及杜甫《石壕吏》詩中“三男鄴城戍”等。
“殷和鄴都是安陽的前身,安陽繼承殷和鄴成為河北平原南部、太行山東麓的都邑。”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認為:“盤庚舍奄就殷,曹操舍許就鄴,石虎自襄國遷鄴,慕容雋自薊遷鄴,高歡舍洛陽都鄴,可見安陽是古代農業最發達的黃淮海大平原亦即‘中原’的中心,所以多次被統治中原的王霸選定為宅都之地。”
老城訪古寶藏地
宋景德年間增築安陽城,周長19裡。明洪武元年,將安陽城改築為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長9裡113步,只有原宋安陽城之半,城內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形成了“東府西巷”的分佈排列格局,有9府18巷之說。
現留存明清時期彰德府古城,兼具中國北方古城的典型風貌特徵,其民居建築以北方傳統四合院為基調,西風東漸的民國商業建築存留至今,堪稱“沒有圍牆的建築文化博物館”。
如今彰德府古城的護城河與兩處城牆角尚存,城內坑塘水系、街巷肌理仍然延續著古制。古城內文物古蹟眾多,如韓琦廟、城隍廟、鐘樓、高閣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安陽城裡的地標—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可登塔)
天寧寺塔又名文峰塔,始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為磚木結構密簷式塔,塔身形成上大下小傘狀的優美外觀,又用喇叭塔作為塔剎,這種造型在全國是罕見的。
既然提到了安陽的塔,就一定要說到修定寺塔,位於安陽清涼山,有著 “世界第一花塔”之稱。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創建於唐代貞觀年間(627-649),是一座單層磚浮雕舍利塔,門額上刻有多處佛龕和唐宋題。
修定寺塔最為矚目的是全塔遍嵌高浮雕磚,僅塔身四壁就用模製菱形、矩形、三角形、五邊形以及直線和曲線組合的各種型制的雕磚3775塊、圖案76種,裝飾面積達300多平方米,不留一處空白。
安陽修定寺塔,無論從它的造型到結構,或從佈局到工藝都別具匠心,為我國古塔中之瑰寶。
還有最近熱度頗高的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來源/人民網(安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魏武帝曹操,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難評價的人物之一,有人說他是亂世英雄,亦有人稱他為奸臣。“一代梟雄”曹操辭世之後葬於何處更成為一個謎團。隨著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二號墓的發掘,在安陽這片土地上終於掀開了曹操高陵的神秘面紗……
除此之外,安陽還有著國內第一座監獄——羑里城 、重建於明景泰元年的岳飛廟、袁世凱中西合璧風格的大型墓葬(袁林)……或許當你在安陽逛了這麼多歷史遺蹟,可能會有些“能量”不足,那安陽有什麼特色菜呢?
在安陽可都是“硬核”美食,且看這隻有在安陽才能吃到的扁粉菜,由排骨高湯熬製而成,搭配青菜豬血和豆腐營養均衡,扁粉條QQ彈彈有嚼勁。
而這道菜的靈魂就是秘製辣椒,其特點便是香而不辣,看起來火辣吃到嘴裡就只剩滿口的香,扁粉菜是無數安陽人魂牽夢繞的家鄉美食。
三不沾
煎皮渣
除此之外,安陽還有很多地道小吃,比如道口燒雞、煎血&煎灌腸、煎皮渣 、三不沾,到了安陽這些特色小吃可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