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的運氣義(上)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編者按

現在學習《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時,一般都會針對每一經介紹相關的經、腑的意義以取得總體概念,而沒有介紹的則是與五運六氣相關的方面。但無論是《黃帝內經》的運氣七篇,還是《註解傷寒論》抑或是《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都有關於運氣對於病情影響的論述,可見了解運氣的重要性。劉力紅老師在《思考中醫》中詳細介紹了每一經的運氣義,本文摘錄了其中的陽明義,分3次連載。

 

1)燥義

 

兩陽合明的關鍵是合,有關合的意義我們前面已作過討論,就是聚合陽氣勿使發散的意思。那麼燥的意義呢?《說文》雲:燥者,乾也。燥就是乾,所以,乾燥往往連起來用。在這裡大家應該注意“乾”字我們用的繁體,而在繁體裡,它與易中的乾卦是一個字。乾(幹)與乾(qián)是同體異音字。

 

幹為什麼要與乾同體呢?這就牽涉到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

 

乾卦在後天八卦裡處在西北方位,一提西北,大家很可能就會自然地把它與乾燥聯繫起來。在寫這段文字之前,我剛好應邀到西北去會診一個美國病人,上機前穿著襯衣,可一下飛機就得穿毛衣。天冷這還沒什麼,多穿幾件衣服就解決了,作為南方人最受不了的就是這個乾燥。到的第二天嘴唇就乾裂了,等到第三天就起了焦巴。西北為什麼會這麼幹燥?可見幹乾同體不僅僅是一個借用的問題,還有深層的涵義。

 

乾燥相對的是潮溼,就像寒熱相對一樣。前面我們討論寒的時候是從熱這個角度去談,這裡我們討論燥也可以借用這個方法,就是從溼這個角度去論燥,看看燥在陰陽上是一個什麼樣的變化。

 

原來溼中也有陰陽

 

研究溼我們還是先從它的造字入手,溼的形符為“氵”,說明溼與水有關聯;溼的聲符為顯,顯是什麼呢?我們常常與顯連用的一個字就是明,明顯或者顯明。是什麼東西能夠讓我們獲得明顯或者顯明?白天是太陽,夜晚是燈火。太陽也好,燈火也好,都是陽的象徵,陽能使之顯,陽能使之明。故顯者陽也,陽者顯也。

 

顯義了知以後,溼義就很容易弄清楚。

 

什麼是溼?怎麼形成溼?水加陽為溼,陽蒸水動以成氤氳者為溼。

 

溼與水有關聯,溼從哪裡來?溼從水中來。所以很多地方我們是水溼並稱,但,溼與水又有區別,這個區別就在“顯”上,就在陽上。溼雖從水中來,但它畢竟不是水,必須是陽氣散發以成蒸動之勢,以成氤氳之勢,這個時候才成為溼。所以,陽氣的散發蒸動是構成溼的一個條件。

 

我們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春夏秋冬四時裡,哪些時候多溼,哪些時候少溼?當然是春夏的時候多溼,秋冬的時候少溼。我們再從方位來看,東南西北又是哪些地方多溼,哪些地方少溼呢?東南陽也,其地溼多;西北陰也,其地溼少。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溼的差別?很顯然就是因為在陽氣散發蒸動的程度上有區別。

 

六氣的本質是什麼?

 

春夏的陽氣蒸蒸日上,所以連帶出的這個溼就自然很多,而秋冬的陽氣由發散轉為聚合,聚合了就無以蒸騰。無以蒸騰,那構成溼的這個條件就缺少了,所以秋冬自然少溼。

 

而由這個秋冬少溼又自然連帶出一個重要的相關問題,就是燥的問題。燥溼相對,多溼了自然少燥,少溼了自然多燥。為什麼秋冬乾燥?為什麼西北乾燥?說穿了就是溼少了,就是陽氣的蒸動少了。這樣一來,溼燥的問題就又回到陰陽上來了。

 

我們探討事物就是要抓住它的本質,什麼是事物的本質呢?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就是陰陽。所以,我們從這樣一個層面來討論溼,來討論燥,這就抓到了本質,這就是《內經》所說的求本。

 

十九病機為什麼不言“燥”?

 

燥、溼在這個層面上的意義清楚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病機十九條,就覺得十九條中不言燥並不是什麼疏忽,也不足為怪。實際上,言溼言熱,燥在其中矣。陽氣散發則為溼為熱,陽氣聚合則燥生矣。因此燥也好,溼也好,不過是陰陽的不同狀態而已。劉河間、喻嘉言自以為高明,給病機補上一條燥,看起來很有必要,其實是著相了,是蛇足了。

 

溼的易象表達

 

有關溼燥的這樣一個意義,我們還可以從易卦的方面看。《周易》的第五卦叫做需卦,用文字來表述這個卦象就是水天需。上卦為水為坎,下卦為天為乾。

 

易系統本來有三個分支,我們常說的《周易》只是其中的一易,除此之外,還有連山、歸藏二易。《周易》以乾天為起手,《連山》以艮山為起手,《歸藏》以坤地為起手。

 

在《歸藏》易中,需卦叫作溽卦,溽是什麼呢?溽者濡也,溼也。因此,需這一卦就是專門用來討論“溼”的。我們要把溼這樣一個概念、這樣一個問題放到二維平面上來討論,那就非需卦莫屬。

 

我們看需卦,看溽卦,看這個“溼”卦,什麼叫溼呢?水在天上即為溼。水在空氣中瀰漫、氤氳即為溼。

 

水何以在天?水何以瀰漫空中?離開陽氣的蒸騰是不成的。陽氣不能蒸騰,陽氣聚合了,水就無以在天,水就無以瀰漫,這個時候水就只能潤下,而不能“潤”上為溼。沒有溼,燥就自然產生了。

 

2)燥何以配金

 

在《內經》裡燥氣配金,所以,燥金往往合稱。燥何以配金呢?明白了上面所談的燥義,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

 

金在五行中是質地最重的一個,為什麼它質地最重呢?就是因為它的聚斂沉降之性。而這個聚斂沉降之性正可以使陽氣沉斂,沉斂則不蒸發,水下而不上,燥便產生了。燥金相配便是因為這個因緣。

 

◎燥的易象表達

 

老子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合,前後相隨。”其實燥溼也是這個關係。我們看與前面需卦相隨的一個卦是訟卦,訟卦的卦象正好是把需卦倒過來,即上乾下坎為訟。既然需卦表溽、表溼,那麼,訟卦一定就是表幹、表燥。

 

訟卦表燥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接前之義,乾上坎下,乾陽上升,坎水下降,水下而不上,故為燥也;另一方面,訴訟之事,古云官非,在五行屬金,而金與燥的因緣前面已經述過了,從這兩方面看,訟卦確實是一個表燥的卦。我們將訟、需兩卦作一個對照,燥溼的關係就非常明確了。

(待續)


作者簡介 |

劉力紅,1958年生,醫學博士,教授。就讀於廣西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於院內師從陳亦人、陳治恆教授修習傷寒之學;於院外隨李陽波、王慶餘、曾邕生等師修習易、道、醫學。著有專著《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及學術論文30餘篇。

 

來源:摘自《思考中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者:劉力紅。圖片來自網絡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