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辨舌論治膽囊癌伴肝轉移、胰腺癌醫案

1.膽囊癌綜述
膽囊癌泛指原發於膽囊的惡性腫瘤,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惡化程度高、易早期轉移、早期難發現、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等特點。
膽囊癌患者臨床症狀有消化不良、厭油膩、噯氣、胃納減少等,在病程晚期可出現右上腹疼痛,黃疸及皮膚瘙癢,發熱及消瘦,甚至出現惡病質。發熱多由於繼發膽道感染所致。
中醫認為膽囊癌屬於“脅痛”等範疇,多由七情所傷、肝氣鬱結、鬱久化火、灼津為痰,或溼熱阻遏中焦導致清陽不升、疏洩不暢、脾失健運而病。
根據辨證,膽囊癌早中期選用疏肝利膽、開鬱散結、清熱化痰等治法,晚期選用扶正祛邪、益氣養血、調和脾胃等治法。
中藥與化療配合,可減輕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及病人耐受力,同時可提高療效。放療時配合中藥,可減輕放療的損傷,促進機體正常功能的恢復,增強體質,提高療效。
2.醫案
膽囊癌伴肝轉移,胰腺癌
趙某,男,88歲,2007年4月4日初診,清明。
主訴:黃疸、納差、腹痛2個月,加重10天。
病史:患者兩個月前出現納差,噁心欲吐,伴黃疸、腹痛,未經治療,10天前出現症狀加重,到某醫院就診,CT報告顯示膽囊軟組織團塊考慮佔位性病變,膽囊癌可能性大;膽囊多髮結石,膽囊炎;肝內多發轉移;胰尾癌。因患者年齡大,西醫建議放棄治療,故患者家屬前來門診邀請到家給患者診治。
刻下症:睏倦乏力,胃脘脹滿,兩脅肋脹痛、刺痛,腹痛,噁心欲吐,納差寐差,便幹尿黃。
檢查:患者床上半臥位,精神萎靡,消瘦體質,身體黃染,鞏膜黃染重,左上腹、右上腹均有包塊,質硬,下腹腹水徵(+),下肢浮腫至膝關節,舌苔黃膩,根部重,舌質紫暗有瘀斑,舌下絡脈紫粗曲張。尿常規:尿潛血(++),鏡檢紅細胞少數,尿糖(++),尿蛋白(++),尿膽紅素(+++),腹部B超腹水。CT報告顯示肝臟各葉可見多個大小不等類圓形低密度結節,呈輕度強化,低於肝實質強化,肝左葉肝內膽管擴張,膽囊不大,膽囊後璧可見突向腔內之軟組織團塊,於動脈期、靜脈期、實質期、延遲期量均勻強化,CT值達116HU,大小約1.0cm x
1.0cm,囊內可見多個高密度結節,無強化,CT值約118HU,囊壁均勻強化,於胰尾可見一3.0cm x2.5cm囊性團塊,部分囊壁明顯強化,肝門及腹膜後未見異常強化結節影。
辨證:患者年老體衰,膽道瘀阻,膽汁外溢,致身體黃染;瘀毒積聚成塊,故患者腹部出現包塊,舌質紫暗有瘀斑,舌下絡脈紫粗曲張,氣血瘀滯,導致浮腫、腹水。部位在肝膽、胰腺,證屬瘀毒結聚。
診斷:
中醫診斷:黃疸(瘀毒結聚)。
西醫診斷:(1)膽囊癌伴肝轉移;(2)胰腺癌;(3)膽囊結石;(4)腹水。
治法:祛瘀解毒,疏肝利膽。沈氏茵陳溫膽湯加減。處方:
茵陳15g(後下) 鉤藤15g 竹茹10g
茯苓10g 陳皮10g 枳殼10g
石菖蒲10g 鬱金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醋鱉甲15g 草決明30g 車前草30g
丹參30g 白花蛇舌草30g 靈芝10g
焦三仙30g 柴胡10g 香附10g
半枝蓮15g 金錢草30g
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日2次,腫瘤忌口。
2007年4月25日複診:便秘尿黃、全身黃染、脅肋脹痛輕,納可,寐差,舌質紫暗瘀斑點,舌苔厚膩,舌下絡脈紫粗曲張。繼用芮陳溫膽湯加減治療。

處方:
茵陳15g (後下) 鉤藤15g 竹茹10g
茯苓10g 陳皮10g 枳殼10g
石菖蒲10g 鬱金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草決明30g 車前草30g
醋鱉甲15g 丹參30g 柴胡10g
香附10g 白花蛇舌草30g 靈芝10g
焦三仙30g 金錢草20g 大黃10g
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日2次。
2007年5月17日複診:患者半臥於床,下床活動困難,全身黃染加重,呈蠟黃色,胃腕脹滿不適,脅肋脹痛,膝蓋以下發涼,食慾欠佳,便秘尿少,晝睡夜醒,下腹膨隆,血管顯現,呈青紫色,腹水症(+++),腹部包塊增大質硬,痛不可觸,下腹部壓痛,舌質紫暗,瘀斑明顯,苔黃燥,脈弦緊。告知患者病危,建議住院治療,患者拒絕。

處方:
茵陳15g(後下) 澤瀉10g 竹茹10g
茯苓10g 陳皮10g 枳殼10g
石菖蒲10g 鬱金10g 白蔻仁10g
丹參30g 浙貝10g 草決明30g
白花蛇舌草30g 生薏苡仁3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焦三仙30g 竹葉10g
豬苓20g 牛膝20g 白茅根20g
蘆根20g
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日2次。
2007年7月15日患者突然出現鼻腔出血,昏迷,住院治療3天病故。
按語:患者病情危重,診斷明確,證屬瘀毒結聚,治宜祛瘀解毒,疏肝利膽,方選茵陳溫膽湯加減。雖屬重症,但考慮患者年齡大,不能耐受攻伐之品,故選溫和的茵陳溫膽湯加減治療,同時配合疏肝利膽、軟堅散結、清熱解毒、通利二便之品。患者一度病情緩解,說明診斷治療思路正確。可惜仍回天乏術,患者病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