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研究:主食吃得少,壽命長不了!這個人不吃主食,7年後竟然….

權威研究:主食吃得少,壽命長不了!這個人不吃主食,7年後竟然....
黃帝養生

傳播養生知識

交流養生經驗

公眾號合作請聯繫 QQ:365300103

主食,是餐桌上十分“尷尬”的存在,“減肥,不吃主食了”、“吃飽了,不吃主食了”、“最近在控糖,不吃主食了”……

大家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不吃主食”的理由。

而且,近年來,主食的種種負面傳聞不絕於耳,甚至被扣上了“慢性病的元兇”的帽子。

不吃主食,死得更快!

日本有位名為桐山秀樹的作家,於2010年被查出糖尿病,為控制病情,他曾極力推崇“拒絕主食”,這也使得他的體重在3星期內從87公斤掉到67公斤。

但是,就在7年後,他卻因此在東京一家餐廳裡猝死,終年61歲,減肥的同時,他也被減了壽命!

雖然桐山秀樹只是個個例,但全球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佈過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總體碳水化合物(主食)攝入量和預期壽命之間存在著U形關聯,主食吃太少,會減壽。

這意味著,恰到好處的主食攝入能讓人活得更久。相對於主食吃的更多的人群,吃主食越少,死亡風險越高!

畢竟,不吃主食的危害太大了!


增心臟病風險

一般來說,為了填飽肚子,主食吃得越少,肉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得吃得更多,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就越高。

增大腸癌風險

少了澱粉食物,身體的能量供應就需要蛋白質來提供。

而蛋白質分解後會產生大量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促進大腸的腐敗菌增殖,容易導致腸癌。

導致大腦退化

據研究,大腦每天需要約130克澱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產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焦慮不安等症狀,嚴重影響大腦思維。

內分泌失調

不吃主食可能會使身體內分泌被打亂,對於女性朋友來說,不吃主食減肥還有可能會因此出現月經不調、閉經等嚴重問題。

易致低血糖

長期不食用主食,容易導致低血糖,使人出現心慌、頭暈、精神萎靡等症狀,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通過不吃主食來控糖。

容易營養不良

糧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人體最廉價的能量來源物質。


不吃主食、僅靠蔬菜充飢,往往能量來源不足,導致人體營養不良。

易發胖

有些人不吃主食,卻相應地吃了更多的肉類,油脂攝取多了,體脂增加也就難以避免了。

主食其實是個寶

01

調控血糖和血脂

燕麥的蛋白質含量在穀物中是較高的,其氨基酸構成也利於消化吸收。另外,燕麥還富含具有調控血糖和血脂功能的成分,如β葡聚糖。

02

給腸道添活力

多數未經深加工的穀物都富含膳食纖維,利於預防便秘、促進腸道蠕動。其中,蕎麥比較突出,其膳食纖維含量是大米的十幾倍,還含有保健成分蘆丁、槲皮素等,有助調節餐後血糖。

03

保護視力

每100克紅薯的胡蘿蔔素含量高達750微克,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吃半塊紅薯(約200克)就能滿足所需胡蘿蔔素。胡蘿蔔素能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能保護視力、預防夜盲症、防止皮膚乾燥、抗氧化。

04

增強免疫力

每100克馬鈴薯所含維生素C為27毫克,高於多數根莖類、鮮豆類和茄果類蔬菜。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鈣、鐵和葉酸吸收等作用。作為薯類,馬鈴薯還富含澱粉,可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

學會正確吃主食

01

吃夠量

建議人們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保證每天攝入穀類和薯類食物250克~400克,運動量大的人可適當增加。

具體最好這樣分配:全谷粗雜糧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乾重,按鮮重算,約是乾重的5倍重),其餘為精米白麵。

50克分量主食,用拳頭就可以估計↓↓↓

圖片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02

要多樣

我們常吃的精米精面會在加工過程中損失大量營養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

主食包括穀類、薯類和雜豆,可以是多樣化、粗細搭配,適量選擇全穀類製品。而土豆、山藥、紅薯、南瓜等食物澱粉含量較高,吃這些食物可減少主食的量。

03

護營養

一些錯誤的烹調方法會讓主食的營養大打折扣。建議不要過度淘米,反覆搓洗會使米粒外層營養素丟失;不要用撈蒸方式煮飯,即棄米湯再蒸;煮粥不要加鹼,發麵時最好用酵母,而不是小蘇打;少用油炸的方式製作主食。

04

小口吃飯,大口吃菜

過去資源匱乏,為了保證能量攝入,人們往往就著幾根鹹菜就能吃下一大碗飯,逐漸養成了“大口吃飯,小口吃菜”的飲食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現在應該將菜做得清淡一些,一大口菜配著一小口飯吃,這樣的營養搭配才更合理。

各類主食營養排行榜

蛋白質冠軍——燕麥

燕麥中的蛋白質含量在穀物中是最高的,吸收率也較高,還具有調控血糖和血脂功能,可以用來煮粥或者做成燕麥飯。

纖維冠軍——蕎麥

《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每100克帶皮的蕎麥裡含膳食纖維13.3克,可以預防便秘、保護腸道。

養胃冠軍——小米

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後虛損、食慾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

養顏冠軍——薏米

薏仁米營養豐富,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也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胡蘿蔔素冠軍——紅薯

紅薯的胡蘿蔔素含量最高,達到每100克中含750微克,有保護視力、預防夜盲症、防止皮膚乾燥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

補腎冠軍——黑米

黑米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保健及兒童骨骼和大腦的發育。

黑米不易煮爛,應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和老弱病人不宜食用。

補鈣冠軍——芸豆

數據顯示,每100克帶皮芸豆含鈣達349毫克,是黃豆的近兩倍,有助預防骨質疏鬆。

營養冠軍——糙米

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糙米口感較粗、質地緊密,建議煮前可以將它淘洗後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後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以上。

維生素C冠軍——土豆

每100克土豆中維生素C含量為27毫克,高於大多數的根莖、鮮豆和茄果類蔬菜,能增加人體免疫力,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等。

點擊上方關注【黃帝養生上品女人視頻號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走進健康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