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已至,人們在換上薄衣單衫的同時,儲存了一冬一春的肉肉亦將重見天日。那些崇尚以瘦為美的瘦身大軍們,又將開始不惜以節食、抽脂等方式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先看看減肥者們孜孜以求想減掉的這個“肥”,究竟是什麼呢?《說文》:“肥,多肉也。”《內經》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豐滿,體形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指脂肪多。減肥的人們視油脂如惡魔,談脂肪色變。
徐老師在《字裡藏醫》告訴大家:人身上的油,液體、半固體的叫做“膏”或者“肓”,它們充盈骨髓腦髓,營養心腦;堅硬的固體被稱做“脂肪”。《禮記》:“凝者為脂,釋者為膏。”肪,指的是肥厚的、成塊的硬脂,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板油。
脂肪就是半成品的精,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之所以要長脂肪,一則為了貯存能量,二則為了保溫取暖,還有固定、包裹臟器。當人的臟器寒冷的時候,身體出於本能,會吸收、合成脂肪,形成“小棉襖”來包裹、覆蓋臟器。
有的女病人減肥到骨瘦如柴,走到哪裡都得帶個棉墊子,否則直接坐在座位上就會覺得臀部硌得慌,甚至在有冷空調的地方,能感覺到冷氣往小腹“嗖嗖”直竄,因為沒有了脂肪的保護,寒氣就直中臟腑。
在這裡尤其想說的是,對於心臟而言,膏肓是包裹、保護心臟的脂膜,也就是心包。心包是心的宮城,心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所以成語“病入膏肓”是指病邪入到了人體最後一道防線,無可救藥了。當人拒絕攝入或武斷吸出脂肪的時候,就是暴露心臟和其他重要臟器於外,招邪惹禍,然後就有了心寒齒冷,最後大多陷入深深的抑鬱之中,甚至以自殺結束生命。
所以,用極端的方式抽出的脂,其實是我們身體最寶貴的精——人體的戰略儲備,是身體儲存能量、精血的“預備隊”,在必要時它可以發出光和熱,產生動力,產生氣,會養我們的神,讓人覺得活得有意思。做過抽脂手術或者長期靠劇烈運動出汗、利尿劑等減肥的人,其實就是在大量流失體液、過分失精,最後的歸宿就是失神。
還有一些人為了減肥,採取不進食或不吃主食光吃黃瓜、蘋果和蔬菜或熱門的生酮飲食等近乎自虐的方法,最後把自己整到喪失食慾,導致厭食。
殊不知吃了就“胖”,問題不在食物。當食物經過胃研磨、消解、攪拌以後,被送到小腸,小腸稱赤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於此,三焦分泌的胰液和膽分泌的膽汁注入到了十二指腸,由小腸為酶的工作提供足夠合適的溫度,使得化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才能把有形的物質轉化成能量;有的人喝白水也長肉,問題不在水。喝進去的水要變成津液,需要胃的加溫,小腸的泌別清濁,膀胱的儲藏再氣化蒸騰。飲食入胃後,哪個環節出問題,它們就會以半成品或垃圾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痰飲”、“痰溼”、“痰濁”淤堵在身體各處。所以與控制攝入相比,提高人體臟腑的功能才是正道。
現在的人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膩,起居無常——過度熬夜,以妄作勞——房事不節,衣著單薄暴露,起居貪涼等等,導致陽氣過分消耗,“陽化氣,陰成形”,身體陽氣嚴重不足,氣化無能,這才是導致體內脂肪、甚至痰溼等病理產物的堆積的根本原因。《素問 異法方宜論》:“臟寒生滿病。”我們在臨床治療或身心健康評估時,但凡肥胖的患者,腹診時都是一肚子的冷硬結,胃脘和臍周都是冰涼,寒不可觸。
盲目減肥不僅是殘害自身、不自愛的行為,也是內心自卑不自信的典型表現。對待減肥這個課題,我們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減寒。“陽氣者,如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提升臟腑溫度最好的方式就是艾灸、曬太陽。陽氣足了,其它問題就會改善,減肥只是個副作用,臟腑溫度提升了,體內的脂肪不但不用減,還可以有效的化成滋養我們的精血。
好好吃飯。《黃帝內經》確立“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把種子類的五穀作為飲食的主要構成部分,就在於種子的功用是繁衍後代,因而種子含精最高。而且消化種子類食物消耗的元氣最少,有助於節省陽氣。去讀徐老師的《飲食滋味》吧,讓這本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營養智慧之書,教你如何“貴生”不自賤,從“吃對”開始。
好好睡覺。堅持早睡,徐老師主張“晚九朝五”,爭取在晚上九點入睡,因為此時是三焦工作的時間,識神退位,好好休息,好讓身體集中能量化解脂肪;有的人睡眠時間長,但是覺淺不深沉,呼吸不好,只是昏過去了,睡得好,呼吸好提高氣化能力,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好好站樁。周老師說過,站樁是一種“微”運動。是動而不耗,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是看似平靜的樁形裡面五臟六腑之氣“運”起來、活泛起來的勃勃生機。想想站樁的人為什麼打嗝、吐痰、流淚、哈欠、噴嚏、大小便增加……身體不會說謊,身體知道答案。在每一次的站樁裡,去蓄氣,增強身體的運化能力,去找回並安住你的心神,做到身心不二。當你的臟腑之氣“運”起來,你會發現站樁不是用來減肥的,減肥只是站樁的贈品。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慎重減肥,善待脂肪,過多的人為,便成“偽”,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將中醫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先懂得飲食法則和臟腑陰陽,順勢而為,你或許無“肥”可減,順便就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