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溼氣常被稱為“萬病之源”,很多人都認為“溼”是南方的專利,其實不然,國醫大師路誌正就曾鮮明指出:北方亦多溼。
人體溼氣分內溼和外溼,南方多以外溼為主,北方以內溼為主。
由於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人們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鎮啤酒、四季吃冰激凌、夏季吹空調、口味重而多鹹,在外又常為寒氣怫鬱,溼不能越,導致現代人十分容易出現體內溼重。
溼邪如不祛除,可使病情遷延難愈,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可從以下五大信號判斷。
即使睡眠時間很充分了,但起床後還總覺得很困卷、乏力,覺得頭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裹著,懶得動彈,那麼,就要懷疑身體裡有溼氣了。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脫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早上起床後突然感覺自己小腿肚非常痠痛、沉重,或發現最近體重增加了許多,那證明您出現虛胖的現象,也是體內溼氣重造成的。
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或者舌體胖大,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那就證明您體內的溼氣太重,應及時調理。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致溼邪困脾、引發疾病。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內溼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攝取的營養物太多,難以消化,化為溼氣;或者食用生冷食物,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功能。
建議:適當減少酒、肥甘厚味、甜食、油炸食品等油膩食物攝入;少吃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
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吹乾頭髮擦乾身體。
茯苓15~20g,薏米20g,生薑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鐘。
加入生薑(如果是舌苔黃膩的或者易上火的體質就不要放生薑),煮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差不多隻有一碗水,倒出水趁熱喝即可(第二次喝的時候,繼續加一碗水,煮開後煎20分鐘,一般可以喝三次)。
功效:此茶有清熱、健脾祛溼的功效。若體質偏寒的,可以多下幾片姜。糖尿病人不適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