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腸息肉極易「癌變」!日常做好3件事,抗息肉、防腸癌!

01

4個因素

可能導致腸息肉的發生

腸息肉是指一類從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是消化內鏡檢查中的常見疾病,現代人患病率很高。

鄭主任表示,腸息肉的發生,常與四種因素相關。

1
遺傳因素

部分腸息肉有遺傳傾向,具有家族聚集性,一家人中會有多人存在腸息肉。

在臨床上,鄭主任見過很多家族性息肉病的案例,這種息肉很容易被人忽視,癌變幾率非常高

因此,親屬中患有結腸癌等疾病的朋友們要格外重視腸道息肉的早期篩查

2
吃肉偏多,吃蔬菜少

鄭主任表示,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結構易導致腸息肉的發生,生活中飲食偏葷的人群,發生腸息肉的幾率要比常吃蔬菜水果的人群高。

3
粗糧攝入少


膳食纖維對腸道健康十分有益,蔬菜、粗糧中往往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

而平時蔬菜、水果、粗糧吃得少的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遠遠不夠,這也會導致腸道息肉發生幾率的增加。

4
長期久坐

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容易導致腸蠕動減慢,容易引發有害物質在腸道滯留,久而久之,也很容易誘發腸息肉。

02

日常做好3點

將息肉扼殺在“搖籃”裡

腸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幾率,鄭主任表示想要預防腸息肉的發生,生活中先要做好三件事

1
堅持科學的飲食習慣


前面我們說了,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如蔬菜、水果、粗糧吃得少)的不合理飲食結構易增加腸息肉的發生幾率

因此鄭主任建議在生活中,尤其是比較愛吃肉的男性朋友們,三餐裡要保持一定比例的蔬菜及粗糧攝入

根據最新一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鄭主任推薦大家每天要至少保證攝入一斤的蔬菜半斤的水果,這裡的蔬菜指的是生重,大概是一捧的量。

2
預防便秘

鄭主任表示,排便是人體排毒最好的一種自然習慣,要避免腸息肉,一定要關注排便的問題,預防便秘的發生

杜絕便秘、規律排便,堅持科學飲食的同時還要注意多運動,避免久坐

3
定期檢查

腸鏡檢查是目前能夠發現腸息肉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很多人通過腸鏡發現腸息肉後,發現每次複診都會長出新的,總是好不了。

*圖源網絡

鄭主任坦言,在臨床上遇到這類病人時,常對他們講“長息肉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來做腸鏡

實際上,科學定期複查時所發現的新長出來的息肉,很大一部分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炎性息肉,對身體傷害不大,通過複查時的及時處理,可以有效地將會癌變的息肉扼殺在“搖籃”裡

因此,對於已經有腸息肉的患者來說,定期複查防止息肉再次生長、阻斷癌變最好方法

上了年紀沒有做過腸鏡的朋友們,尤其是有腸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儘早去醫院做個腸鏡,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03

腸息肉分多種

癌變幾率各不同

臨床上,腸息肉的類型有好幾種,它們可導致癌變的幾率也各不相同。

1
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叫增生性息肉,為良性息肉,癌變幾率很小。檢查出這類腸息肉的朋友們可以放平心態,每三年複查一次即可。

2
腺瘤樣息肉

相比於炎性息肉,腺瘤樣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可能。

腺瘤樣息肉又稱真性息肉,經腸鏡檢查,可以有不同的病理結果,不同病理結果可映射出的癌變幾率程度不一。

跟著鄭主任看腸鏡報告

一份合格的腸鏡報告,除了個人信息欄以外,一般配有4張或以上的內鏡圖像,然後附有具體的鏡檢描述,以及最終的診斷結果,有時會註明是否取病理活檢以及活檢部位和數量

*圖源網絡

根據腸鏡報告,我們就可判斷出是否有息肉發生息肉的部位,以及息肉的類型

報告顯示

未活檢

未活檢”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即不用進一步做病理分析,說明沒有息肉的問題,可以安心回家。

報告顯示

低級別上皮內瘤變

此處的“不是腫瘤的瘤,屬於較輕的真性腺瘤樣息肉,只需及時處理,定期複查腸鏡即可。

報告顯示

鋸齒狀腺瘤

鋸齒狀腺瘤相對於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更易癌

檢查出鋸齒狀腺瘤的患者,需每6個月到一年要定時複查腸鏡

報告顯示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中重度異型增生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是重度異型增生只是一個病理分類的說法,通俗來講,這類息肉都屬於早癌的範疇。

檢查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異型增生的患者,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癌變的進程會不停往前,因此這類患者需要特別關注病理報告對於病變切緣情況的描述

如果切緣是乾淨的,病理報告顯示“基底切緣以及側切緣陰性”則問題不大,只需每3到6個月複查一次腸鏡,堅持複查3年如果沒有再長,就不用那麼操心了。

而如果切緣未明確描述或有腫瘤殘留,則需要進一步治療

活檢後病理報告顯示

絨毛狀息肉

絨毛狀息肉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息肉,但檢查出絨毛狀息肉的患者同樣需要每年複查腸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