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肉類是大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家自制一日三餐,還是在外吃飯,亦或是外賣點餐,各種肉食大家肯定不會錯過。
然而,小編要提醒大家:碰到以下4種肉千萬別買,否則身體遭大罪!
去年11月,一則“大學生點外賣點到疑似淋巴肉,投訴後遭商家威脅”的新聞衝上熱搜。一時間,淋巴肉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不少網友表示:原來還有這種肉,好坑啊,商家太可惡了!還有網友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曾吃過淋巴肉而不自知↓
所謂淋巴肉,通常是指未摘除腺體(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的豬、牛、羊血脖肉和喉氣管肉,以及帶有淋巴結的肉。
其中,甲狀腺含有的甲狀腺激素對熱不敏感,性能較穩定,一般加熱並不能將其破壞(需600℃以上)。
人若食用,可能會引起類似甲亢的中毒反應,出現頭暈、頭痛、煩躁、失眠、四肢痠痛、疲乏無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圖源/壹圖網
腎上腺則含有腎上腺素,通常人食用後半小時內發病,可表現為頭暈、眼花、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手足麻木及心慌氣短等。
而淋巴組織是動物的免疫器官,內含很多巨噬細胞,其作用就是吞噬動物體內的各種致病物質,如細菌、病毒,甚至是致癌物質,起到過濾病原體的作用。
不過,它們只能吞食有害物質而不能分解,因此有害物質會在此處沉澱,越儲越多,也就是說,淋巴組織很容易被有害物質汙染。
原清華大學一附院營養科主任王玉梅就曾刊文表示:“這些細菌和病毒產生的毒素,高溫加工是不能被滅活的,毒素種類不同,損傷的部位不同,一般會對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危害人體健康。”
其實,我國《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早有規定,對檢出的病變淋巴結和膿腫要進行修割處理;氣管上附有甲狀腺的必須摘除。
但奈何不少不法商販利益燻心,常偷偷摸摸將不合規的淋巴肉悄悄出售。
因此,大家購買鮮肉時,要去正規的超市、肉店,並擦亮眼睛注意辨別。
摸:有明顯顆粒感(大小不均勻)、顆粒塊狀肉相對硬實、粗糙。
此外,在外儘量不要吃含肉餡的包子、餃子、餛飩等。如果實在想吃,應選擇正規乾淨的店鋪。
食用時若發覺肉餡很黏,超出正常口感,或很難嚼得動,就有可能是“淋巴肉”餡。
說到甲醛,大家都不陌生。它毒性大、刺激性強,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物質。我國也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甲醛。
然而,甲醛以其“價格低廉,漂白能力強,能使產品色澤鮮亮、外形誘人,保存期延長,能破壞水發食物的組織,使其更吸水而悄悄增重”等特點,獲得了不法商販的青睞。
於是,他們偷偷在很多水發食物上做手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甲醛魚”。
北京衛視生活頻道曾報道過,有商家為了給帶魚保鮮,使其色澤鮮亮、富有彈性、賣相更好,會用甲醛溶液浸泡帶魚。
節目中分享的辨別甲醛帶魚的方法↓
注意:鯧魚、魷魚、多寶魚、海參、蝦等生鮮,也是不法商販濫用甲醛的重災區。
人一旦食入“甲醛魚”,很容易產生中毒反應,輕則頭暈、咳嗽、嘔吐、上腹疼痛、胸悶氣喘、皮膚過敏,重則會昏迷、休克。
甲醛若是在人體內長期蓄積,還會嚴重損害肝腎等器官的代謝,並誘發鼻咽癌、淋巴癌、腦瘤、白血病等。
有些黑心商販會先把魚浸泡在甲醛溶液中,防腐保鮮,然後再往魚身上噴淋洗衣粉液,以確保魚外形完整、顏色鮮亮、賣相更佳。
甲醛的危害上文已提及,小編不再贅述。至於洗衣粉,裡面含有活性劑、軟水劑、漂白劑等有害物質。
一旦食用,容易刺激人的口腔、咽喉、食管及胃黏膜等,甚至出現灼傷、糜爛出血,引起口腔黏膜紅腫、心口部燒灼樣疼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圖源/壹圖網
注意:“甲醛魚”“洗衣粉魚”都被甲醛溶液浸泡過,因此會有甲醛的刺鼻味道,買前仔細聞一聞便知。
除了以上兩種甲醛魚,還有一種魚也害人不淺——柴油魚。
大家買魚,都追求“鮮活”,死氣沉沉、奄奄一息的魚根本沒市場。於是,有些黑心商販就會往魚池裡添加柴油。
如此一來,水裡的空氣少了,呼吸困難的魚就會使勁遊動,看上去就特別鮮活。
然而,柴油魚會刺激人的腸胃,讓人出現嘔吐、胸悶等症狀,還會影響腸胃的正常功能。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多動腦,不易老#
在留言區留下的答案吧
編輯:初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