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這麼難得,不值得被看見? 這麼難得,不值得被看見?作者: Admin / 2023 年 8 月 18 日 提問,有沒有家人和我一樣,超愛用紀錄片下飯? 尤其愛看有關非遺文物的,比如這種↓ 這種↓ 這種↓ 是不是以為自己在看什麼《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 然而這些畫面,真的只是出現在一部劇裡。 論悶聲幹大事,誰能拼得過《正好遇見你》 不得不承認,最開始打開這部劇,是被這神仙陣容吸引到。 頭一次看到有電視劇的陣容官宣有這麼多人。除主演之外,特別出演和友情出演高達幾十人,一個個還全都是有名有姓的演員。 打開之後意外發現,原來真正“神仙”的其實是非遺之美。 誰懂這種奇妙的反差感? 《正好遇見你》的主線,是以編導魚在藻(張楠飾)加入一檔大型文化類節目《傳承》後,與袁迦瑩(孫伊涵飾)競爭總編導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連串故事。 節目聚焦於蘇州博物館的文物展,從展出的文物入手,探尋非遺文化背後的傳承,目的就是要打造現象級綜藝,弘揚傳統文化。 劇拍了綜藝的誕生過程,綜藝又cover了紀錄片的內容與內涵。 《正好遇見你》有在玩一種很新的非遺宣傳 目前劇更新了14集,出場的非遺主角就已經有七種。 花絲鑲嵌、緙絲、瓷器、玉雕……平均每兩集一個單元,節奏真的是快到飛起。 但節奏快歸快,在非遺文化科普這塊兒,這部劇是真下了功夫的,一點兒也沒敷衍。 文物展示🈶↓ 工藝流程🈶↓ 歷史典故🈶↓ 每種非遺文化都有自己專屬的小短片,在劇情中完整呈現。 單元結束時,還有一段現實中非遺傳承人的記錄短片。 好傢伙,這才是正片吧! 點開《正好遇見你》,每天一個非遺小知識輕鬆get 既然劇中主角團的目標是要打造不一樣的現象級文化節目,只拍非遺工藝品,那肯定是萬萬不夠滴。 為了避免同質化,他們就將節目的鏡頭轉向了文物背後的人,展現文物與人之間的聯繫。 過去的人,現在的人,以及未來的人。 就像劇中一次又一次說的那樣,觀眾最愛看的是故事。 非遺如橋樑,連接著千百年前與現在的歲月,也正是經由一代代人的傳承,才能至今仍保留自己的溫度。 文物與“人”的故事,才最能打動人心。 在講述“過去的人”時,又用了歷史小劇場模式。這種情景再現並不陌生,但其中戲中戲結構,雀實讓我大開眼界了。 你永遠想象不到《正好遇見你》裡套了多少層故事。 比如玉雕單元。 慈禧準備壽辰,命人搜尋好玉卻不得,珍妃想要為臣子求情,卻被慈禧要求講個故事。 珍妃靈機一動,講起了乾隆與令妃的一段故事。 而在這個故事裡,乾隆又聽令妃講起一段明朝時嘉靖帝與玉匠陸子岡的故事 。 這層層嵌套,我願稱之為電視劇界《一千零一夜》。 歷史小劇場固然有趣,但要說最有意義也最引人深思的,還得是“現在的人”與“未來的人”之間的故事。 在第一個單元裡,花絲鑲嵌的傳承人劉文福想要把工作室傳給小兒子,可小兒子既沒天分,也志不在此。 與此同時,頗有天資的女兒劉蓮笙一心想要學習手藝,父親卻不肯傳授。自己偷偷學習,換來的卻只有冷言呵斥。 看似是父親重男輕女,可真正走進兩個人的內心才知道,劉文福懷著怎樣複雜的愛,才拒絕女兒踏入這門手藝。 因為自己深知這份事業會給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傷害,父親不願女兒走自己的老路。 但這樣自顧自預設的憐惜,實際上只是以愛為名的偏見。 當看到女兒對花絲鑲嵌的熱愛與執著後,劉文福與女兒互訴心聲,多年的父女誤會終於解開。 就像陶唐說的那樣,文物易修補,人心難痊癒。 每種表象下可能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每個人內心深處也都有著難以言說的秘密。如果只是片面地剖解,只會讓裂痕越來越深。 在情感療愈這塊,《正好遇見你》是真的拿捏了! 花絲鑲嵌單元的主題是“理解”,緙絲單元的主題講得則是“孤獨”。 非遺文化最重要的是發展還是堅守? 在這個問題上,緙絲傳承人林商英與女兒林海珊有著不同看法,已經形成了難以化解的矛盾。 林海珊忙於奔走國內外參展、與媒體打交道,致力於讓更多人知道緙絲,同時也生疏了技術。 母親林商英對此頗有微詞,認為既然想要傳承緙絲,就要好好地專注於作品。 而女兒卻認為是母親太過古板固執。在新的時代,非遺文化也應該順應潮流。沒有人宣傳,大眾又怎麼能瞭解這些瑰寶呢? 母親一句:傳承傳承,最重要的是有傳承人,現在人在哪兒呢? 這一句質問嚴苛又悲慨。 女兒忙著宣傳,學徒來來走走只剩下一個,林商英的無助不用多說,屏幕前的我們都能真切感受到。 其實很多非遺項目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 就拿緙絲來說,其根本原因在於手工藝作品的複雜與不可複製。 因為緙絲是通過不同色梭穿引緯絲的經線,與貫穿整個畫面的縱向經絲交織而成。完成一副緙絲作品,往往需要更換幾萬次的梭子,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 機器的出現擠壓了手工業市場的生存空間,同時,時代變化太快,能耐得住寂寞從事手工業的人也越來越少。 對於如何破局,《正好遇見你》沒有試圖給一個定論,但它卻給這種堅守的寂寞賦予了極其浪漫的情懷。 林家的緙絲工藝從光緒年間傳承至今,歷經四代風雨。 林商英的曾外祖母林章繡,因與戀人八字不合而斷了姻緣,從此一生撲在緙絲事業上,未曾成家。 她收養了林起鳳,也就是林商英的外婆,將緙絲手藝傳給了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女孩。 林起鳳長大後嫁了人,丈夫卻在新婚第二天便上了前線,杳無音訊。 有人說媒,想讓她改嫁給隔壁喪偶的男人,她斷然決絕。 但男人的女兒林雪心——林商英的母親,卻非常想讓林起鳳做自己的媽媽,為此甚至在林起鳳丈夫從前線歸來時,謊稱她已經改嫁離開。 直到去世,林起鳳才知曉真相。 懷著愧疚的林雪心傳承了緙絲手藝,將自己的姓氏改為林,也讓自己的女兒姓了林。 而林海珊,也是林商英領養的孩子。 看,串聯起林家的並非血緣關係,而是緙絲與愛。 這種聯繫更緊密,也更堅固。 正好前不久有一則熱搜,說的是#媽媽為傳承稀有劇種收女兒為徒#。 媽媽是真的想要將劇種傳承下去,而女兒也是真的熱愛,想要學習。 一切都很好,但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的第一反應更多還是無奈與唏噓。 儘管電視劇裡有那麼浪漫的傳承,可現實生活中,非遺的生存還是那麼舉步維艱。 還有前不久何賽飛的一吼出圈。 事情起因是在一檔戲曲節目上,主持人介紹到晉劇演員張軍波在省團五年都還沒能轉正,每個月只有1500的工資。曾經也是越劇演員的何賽飛情之所至,為其發聲: “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 “戲呢?錢呢?到哪裡去了?” 一番詰問,聲淚俱下。 很巧的是,何賽飛老師在《正好遇見你》中也有出演。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非遺,但非遺的保護與發揚,仍舊道阻且長。 無論是《正好遇見你》,還是劇中給的《傳承》,抑或是我們曾追過的那些文物紀錄片、弘揚傳統文化的劇集綜藝,都是一種呼喊。 來自遙遙彼端,穿過千古歲月,落在今時今刻,屬於華夏璀璨文化的吶喊。 它以文物與非遺手工藝品為載體,讓我們的靈魂與古老的文明共振,喚起血脈中本能的熱愛與嚮往。 只要有人發聲,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發聲。 那麼非遺的明天,總會好一點,再好一點。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