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文化 · 浪漫的法國人,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另一種文化 · 浪漫的法國人,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一杯咖啡配上一個下午的陽光和時間,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種散淡優雅的態度。

1669年,中東商人帶著咖啡來到法國,咖啡傳入歐洲,卻唯有法國發展出數量最多、檔次最高的咖啡館,以至於歐洲各國的貴族當時必須到巴黎才能喝到稱心如意的咖啡。

法國人對咖啡的愛是毋庸置疑的,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法國也是參戰國之一,國內部分老百姓擔心戰爭影響日用品的供應,紛紛跑到超級市場搶購。電視臺聞訊前來,將鏡頭對著抱滿“緊缺物資”的顧客,卻發現他們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



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諸多文人政客,思想家喜歡聚集在咖啡館裡,點上一杯咖啡,暢所欲言,討論上一整天。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曾寫道:“咖啡館的櫃檯就是民眾的議會廳。”
幾乎沒有哪個法國藝術家不曾與咖啡館有一段浪漫邂逅,作曲家夏布裡埃、詩人魏爾蘭、畫家莫奈、作家海明威、思想家薩特、波伏娃……連畢生潦倒的梵·高都曾住在一家咖啡館的閣樓裡,留下曠世名作《夜晚的咖啡館》,說:“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在這家咖啡館舉辦一次我的個人畫展。”


在大革命結束之後的和平時期,無數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繪畫家、音樂家都將咖啡館視為他們的第二個家。藝術家們就在咖啡館裡一方面創作,另一方面與志同道合之士漫談,探索藝術風格、主題、技巧和新方法。不同的咖啡館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子,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
法國人崇尚的自由、平等、博愛常被濃縮在這方寸之間。如果你想研究法國的歷史文化,那你一定要去走走法國的咖啡館,品品法國的咖啡。


巴黎有兩間著名的咖啡館,據說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和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兩店對街而望,均處於巴黎六區的聖日耳曼大道上,存在主義作家薩特那句“自由之路經由花神咖啡……”成為了這家咖啡館最好的廣告語。
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於味道,而是環境和情調,即使一小杯的價錢足夠在家裡煮上一壺,也不願意閉門 “獨酌”。讓人歇腳喝咖啡的地方,在法國可說是遍佈大街小巷,巴黎市區不大,卻有著大大小小近12000多家咖啡館。


馬路旁、廣場邊、河岸上、遊船上、甚至艾非爾鐵塔上都有咖啡館的存在,這座簡潔明快的城市彷彿對咖啡館有著最大的包容度,不分等級成份,也無論清高與世俗,客人們沐浴著陽光,品飲著咖啡,談天說地,聆聽著街頭音樂家送來的美妙旋律,欣賞著戀人們旁若無人的擁抱親吻。
不在咖啡館,便是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或許是法國人日常最生動的寫照。大家都在享受著悠閒,沒有人認為這是在揮霍時間,而很多人願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往往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慕道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