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力量——徐老師珠海公益講座擷英

5 月 21 日,徐老師應邀在“說不盡的南懷瑾”之“民族復興與文化傳承”公益論壇中進行了專題發言。2023 年是南懷瑾先生誕辰 105 週年,南懷瑾先生一向深刻關注民族文化和教育發展命運。教育和文化事關國家民族的復興,關係著中國夢的實現。南懷瑾先生曾多次在其講座和著作中提到對未來世界局勢乃至文化發展的關心,寄託了對當下國人繼承傳統文化、煥發中華文明生機的殷勤付囑。此次“說不盡的南懷瑾”公益論壇就是為感懷南懷瑾先生心繫中華文化的拳拳之心,倡導從傳統經典中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徐老師的專題發言圍繞黃帝內經展開,摘錄如下:

演講|徐文兵老師

文稿整理|厚朴紫蘇

視頻剪輯|天天

***演講完整內容可在本文文末觀看

1

我們從南師身上看到了一個真正中國人是什麼樣子。厚朴有一個校訓,說的是人在事業上遞進的過程。總結了六個字,認識知覺感悟。認字是最低級的。認字以後知道它的本義,進步一點,形成了知,這是人最基本的思維訓練。但是中國人的高級之處在於超越這種意識層面上的思維,迴歸到人的本性。南懷瑾老師有很高的覺,很敏銳的感,最後形成了自己的悟。所以南師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完美的中國人修為的過程。南老一生所做的事情、所產生的影響是普通人不可想象的。所以我用一句話形容,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千丈。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南老的很多著作大家都知道,比較熟悉的有《論語別裁》《莊子南華》。但是南老有一本篇幅不大的書叫《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影響力不像論語和莊子那麼大。但是這本書是一個生命的指南。換句話說,如果有個人指點你說這本書很重要,而且給你做了一定的解釋,如果你在生命的早期就接觸到了這本書,我想你的人生意義就完全變了。所以我們今天既然在說“說不盡的南懷瑾”,那我今天就沿著他說的《小言黃帝內經》這條思路,給大家把黃帝內經這個事繼續說一下。

2

“黃帝內經”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也就是在西漢、東漢的時候出現在國家圖書目錄裡面,在此之前沒有這個詞。那麼有些人研究認為《黃帝內經》是東漢、西漢人寫的。那麼我跟大家說《黃帝內經》絕對不是兩漢的人寫的,是誰寫的呢?司馬遷的《史記》裡面有一篇叫《扁鵲倉公列傳》。在這篇文章裡記載了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是扁鵲秦越人,文章記載了他從一個酒店的店小二變成一個名醫的故事。司馬遷記載他碰到了一個老人叫長桑君。長桑君住酒店觀察他十幾年以後,跟他說我有禁方書,經過考察我想傳給你。“公勿洩”。意思是你不要輕易傳給外人。然後扁鵲就接受了這套書,跟著長桑君去修煉。史記記載扁鵲達到了“可視見垣一方人”。“視見”是什麼意思?大家應該注意到,“視”左邊偏旁部首是“指示”的“示”。凡是有通神,與天地溝通的那種狀態的字都帶這個偏旁。比如我們常說“精氣神”的“神”。所以“視見垣一方人”是什麼狀態,是閉著眼睛的狀態,這叫“視見”。有人問閉著眼睛怎麼能看到東西呢。你想想做夢的時候眼睛是不是閉著,夢裡面是不是有很多形象?那個狀態就是“視”。所以我們現在都是用退化了的淺薄的思維去揣度我們的古人。在司馬遷的記載裡面扁鵲繼承了這套禁方書,但是沒有提禁方書的內容或者篇目。但是在他同一篇文章裡面,記載另一個人叫倉公淳于意,他的求醫過程毫無保留的記下來,包括所有他學的醫學科目。為什麼記下來呢,是因為他要向漢文帝報告。漢文帝下了昭書問淳于意你是怎麼學的,你跟誰學的,你都學了什麼。在司馬遷的著作裡面記載了他學的最重要的科目。這時候不叫《黃帝內經》,叫《上經》《下經》《陰陽》《揆度》《石神》《藥論》。所有的篇目記載得一清二楚。那麼後世漢文帝組織了大批優秀的高級中醫專家把這些淳于意獻出來的書目整理彙編,最後形成了兩套醫學著作,一個叫《黃帝內經》,一個叫《黃帝外經》。《黃帝內經》十八卷,《黃帝外經》三十七卷。

那麼問題又來了,“內經”和“外經”有什麼區別?古人講“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把身內的事解決好了然後再說身外的事情,也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情。換句話說,在中國人的道德價值標準裡,一個病夫是不能治家也不能治國的。所以《黃帝內經》所講的內容全部是關於如何保證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四川一個漢墓出土了一本《天回醫簡》,裡面零星地反映出了淳于意和扁鵲學習的那些內容。裡面也提到了《上經》《下經》,提到了《脈書》。我們現在殘存的《黃帝內經》裡面也零星記載說古代有《上經》和《下經》,“上經言生氣通天也,下經言病之變化也”。所以《上經》《下經》記載的內容統統都歸到了《黃帝內經》。這本書講的是人生理心理變化的規律以及人出現問題以後表現的病理狀態,我們統稱為藏象。而《黃帝外經》三十七卷講的內容是治國打仗,政治經濟多方面的內容。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四篇冠名以黃帝的經文,暫時命名為《黃帝四經》。其實《黃帝四經》就是《黃帝外經》的內容,講的就是身外之事。

在經歷了漢朝的王莽新政、赤眉之亂,東漢復興,後來的三國兩晉以後各種戰亂,很多我們的經典都失傳了。到了太平盛世唐朝的時候,有個太醫令叫王冰,他把散亂的醫書彙集成了一本書叫《素問》,這是現在中國人能看到的《黃帝內經》的一部分。但是他看到的不是《黃帝內經》的原文,是一個師生解釋《黃帝內經》經文的對話體。大家應該記住,只要帶“論”就是對話。所以我們看到的《素問》是真正的《黃帝內經》的改寫版,而不是它的原文。到了宋朝,又把《黃帝內經》中有關經絡、腧穴、針刺方法的書集成了八十一篇,就是《靈樞》。很有意思的是,中原經過戰亂以後《靈樞》也失傳了。宋朝高麗向中原進貢的時候,就包括了這本《靈樞》。然後宋神宗又把《靈樞》重新鐫刻、排印公佈於天下。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失傳了,“禮失而求諸野”,我們從國外又繼承回來了。所以中國人是靠這兩套《黃帝內經》的簡寫版、改寫版一直堅持到了今天。這就是南懷瑾先生提到的《黃帝內經》。

3

大家知道我可能是因為在 2008 年的年末,我應梁冬的邀請每個禮拜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晚上 11 點到 12 點講《黃帝內經》。我們講了一年多。到 2010 年初,一共講了四篇半《黃帝內經》。真的要感謝梁冬,感謝這個時代,感謝“中國之聲”這個平臺。那時候互聯網還沒像現在這麼普及,但是這個節目當時就影響了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後來這個節目停播了以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我們的這套對話《黃帝內經》節目在互聯網的平臺上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基本上幾個平臺的播放量都過億。所以這個節目深深的影響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對中醫有興趣的人。後來我們講的內容集結出版為五本書。第一本書是介紹《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講我們中國古代的人是什麼樣的,就是南懷瑾先生那樣的。在節目中我說過,“做人要做這樣的人——真至聖賢”。《上古天真論》展示了我們的祖先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身心是怎樣健康的狀態,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他們的世界觀是什麼,他們的生命觀又是什麼。在我和梁冬講這個節目之前,很多人對中醫的觀點就是給人扎扎針、拔拔罐什麼的。他們沒有想到中醫在技術背面有那麼深邃的思想,有那麼高級的追求還有靈魂層面上的信仰。我們通過《上古天真論》這一篇給大家傳遞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上古天真》

第二本是講《四氣調神大論》。這個“四氣調神”是講季節、天氣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對人身心的影響以及如果確定了人不能勝天的這種價值觀以後,如何順應天時天道去把控自己的人生。《黃帝內經》講應時而御神。“時”講的是季節變化,“四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些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是那麼的親切,表現了我們中國人對天地的一種敬畏和一種謙卑。中國叫神州,我們是能跟天地神靈溝通的人。中華民族這麼多年,經過多少場瘟疫,中國人變成全球最大的民族單體。建國之初經過那麼多的磨難還有 4 萬萬人口,這都是中醫的功勞。習主席前年在河南南陽視察參觀張仲景醫聖祠時說,中華民族在幾千年跟瘟疫做鬥爭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現在看看對傳統文化的忽視破壞,對中醫藥的諸多限制。可以這樣說,看得見的戰爭大家都有意識,這種看不見的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洗腦容易被忽略。現在演變成一提自己的祖宗就自卑,一提我們就落後。先不說中醫的委屈,先說吃飯的委屈。我跟梁冬對話的時候說早餐應該吃點醬豆腐、臭豆腐,有的聽眾給我留言說“我原來吃個醬豆腐、臭豆腐,覺得特自卑,特不好意思。”我一聽,完了,這都是這麼多年文化殖民的結果。文化殖民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你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卑。那麼“四氣調神”講的是應天,就是說要順應天氣的變化。春天不要幹殺生的事,到了秋天再幹。冬天要閉藏,不要去冬泳,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教誨。如果不愛聽,那你就去冬泳。《黃帝內經》最偉大一句話叫“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四氣調神》

第三本講的是《異法方宜論》,這篇講的是地利。是說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會受到風土人情的影響,會影響到人們的體質、生活習慣以及疾病。所以東方的人容易得什麼病,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針刺方法。南方的人容易得什麼病,應該採用什麼樣的針刺方法等等。東方的人誕生了一個砭石療法,就是現在的刮痧療法。到了南方,用小針微通其經脈。到了北方用艾草。因為他們吃肉、喝牛奶,所以“臓寒而生滿病”。到了西方,金石之域風沙很大,他們用草藥的方法。中間物產比較豐富,人們“食雜而不勞”,類似現在吃的多動的少,容易得中焦阻滯的病,用導引和按蹺的方法。導引就是打太極拳、五禽戲。按蹺就是讓別人按摩。所以《異法方宜論》講到了中國人古老的智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採取一種治療方法。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異法方宜》

第四本講的是《金匱真言論》。大家記住古人有本書不容易,因為那會都是竹簡和木牘,而且很多東西就像扁鵲老師說的是禁書,不隨便傳給外人。所以《金匱真言論》這本書就是講中醫天人合一的價值觀,也就是說中醫認為人是有神的,天是有神的,這兩者應該是共振、共鳴,有所溝通,而不是人為阻斷。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金匱真言》

第五本講的是《靈樞·天年》,當時沒講完。這篇說的是在古人的認識中,人天賦的壽命應該是 120 歲。《黃帝內經》的觀點是沒到 60 歲去世叫“夭”,過了 60 歲去世是“打折”。120 歲打九折應該是 108。有人說中醫很模糊無法標準化,於是就不能接受。那什麼是精確,什麼是模糊?科學最高級的規律叫測不準原理。我們中國人做飯都是這個幾塊,那個幾段,鹽少許。就說這個鹽少許,是不是特不精確?西方菜譜上都標著克數,規定得很清楚。然後我們就特自卑,一定要把中餐標準化、量化。我說這是犯傻,其實那些是貌似精確的模糊。為什麼呢?幾克看起來說的很精確,但是吃飯的人什麼樣,天氣如何,每個人的口味鹹淡不一樣,放的東西就是不一定的。而一個好的中醫或是廚子,會根據今天來的人的情況,今天天氣的情況,比如太陽暴曬就多擱點鹽,如果是陰天就少放點鹽。這些都在他那種藝術化的訓練裡面掌控並決定著,沒有精確最後卻達到了精確。再有中國的樂譜也是精確,每個人演奏時的心情、聽眾、環境都會影響到樂譜的改變。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活生生的、有趣的人的狀態。所以說回長壽,這裡古人明確的告訴我們到了什麼樣的年齡段去做什麼樣的事情。很多人說中國古人平均壽命不到 40 歲。從新疆一個考古遺址發掘出來中國漢朝的戶籍資料,非常完整詳細。漢朝征服西域以後保持了 100 多年沒有戰亂,雖然有瘟疫,戶籍資料顯示那個城市幾萬人的平均壽命是80多歲,這就是證據。《靈樞·天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講了一半以後因為中國之聲改版,後來就停播了。我和梁冬轉戰到旅遊衛視把這篇講完。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靈樞·天年》

然後十年以後,2018 年,我跟梁冬又對話講了《黃帝內經·靈樞》的另外一篇,叫《通天》。《通天》主要根據體質、身心狀態把人分成了五類。有太陽之人——躁狂的人,有少陰之人——陰毒的小人,有太陰之人——貪婪,有少陰之人——好顯擺,還有一種陰陽和平之人。就是古人的體質分析。古希臘有九型人格,日本有森田,還有弗洛伊德,中國人對體質是有自己的認識的。現在問抑鬱症怎麼治,《黃帝內經》專門寫了躁狂、抑鬱,Bipolar 兩種狀態描寫的清清楚楚。發病原因、治病方法都有,但是我們把祖宗的好東西全丟掉了。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靈樞·通天》

那麼後來我又寫了《黃帝內經前傳》和《黃帝內經後傳》,這是兩本歷史書。說得是在“黃帝內經”這個名字出現之前,“黃帝內經”是什麼。《黃帝內經後傳》是講《黃帝內經》被整理編撰以後,書籍散失,被編輯、篡改以及傳承的過程。《黃帝內經》之前就是《上經》《下經》《陰陽》《揆度》《脈書》《石神》《藥論》。

 《黃帝內經前傳》《黃帝內經後傳》

《黃帝內經》自唐朝後 1,400 年沒有被改動過,因為沒有史料,沒有依據。但 2008 年有件驚天動地的事件發生,這一年北京白雲觀三申道長,道名劉志賢,貢獻出一套有 70 多代完整傳承脈絡,口口相傳的一套書。這套書的全名叫《玄隱遺密》。三申道長學醫的過程跟司馬遷記載的扁鵲和淳于意學醫過程完全一樣,都是一個人找到他,說我要傳你,你別外傳。然後他把《玄隱遺密》一共五冊全部背下來。裡面有很多比甲骨文還早的文字。其中《黃帝內經》十八卷完全是《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另一冊叫《陰陽大論》,講的是五運六氣,也就是更詳細的天氣變化對人的影響。還有兩冊,一個叫《九真要》,一個叫《九常記》。《九常記》對應現在《靈樞》的內容。《九真要》就是我剛才說的《黃帝四經》,講的是打仗、經濟,平天下的內容。所以這套書的寶貴程度,我無以言表。

《玄隱遺密》

三申道長 2008 年把它公佈到互聯網上,但是我知道這個事是在 2012 年。所以就《黃帝內經》這件事,2008 年出了兩件大事。一個是我和梁冬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講《黃帝內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比共和國年齡還老,原來叫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能在這麼的一個平臺講我們祖先的寶貴的《黃帝內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今天藉著南老的這種氣場跟大家傳經送寶,傳的就是這個經,送的就是這個寶。我 2012 年知道這套書的時候,一開始把它當成偽經。讀了四年以後認定這是真經,因為古人寫東西,今人寫東西都有文風。我用小楷毛筆抄寫了一遍,一共 37 萬多字,用了一年零八個月。學習《玄隱遺密》以後,我做了另外一件事。我發現現在的《素問》和《靈樞》是根據《玄隱遺密》改編的,在改編的過程中刪了很多東西。所以我跟三申道長請示把刪的東西補上。因為讓普通人讀《玄隱遺密》太難,普通人能接觸到王冰版,而且有的人已經很熟悉,那麼我基於《玄隱遺密》把刪掉內容補上,把後人亂加的內容標出來,這也是個有功德的事。大概歷時一年多時間,把《素問》整理完了。我用四種顏色來標識,王冰版和三申版共有的內容用黑字;王冰版有三申版沒有的,顯然是後人加上去的,用綠色標出來。王冰版沒有三申版有的用紅字標出來,這就是被刪掉的。我發現刪掉的都是最寶貴的東西。我覺得他們倆都不對,用藍色標出,但是非常少。最後出版了這套四色版的《素問》,這本書由國家最權威的醫學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的第二年就獲得了國家圖書出版獎,還被選作禮賓司送國禮。我現在給厚朴臨床班的學生在講這套書。因為王冰版的《素問》藏象內容被刪的太多了。而在三申版裡面完整記錄了心的功能、腦的功能、甲狀腺的功能、胰腺的功能。

 重廣補交《黃帝內經·素問》四色版 

4

非常敬仰南老,南老開了一個太湖大學堂。我在北京建了一個厚朴中醫學堂。根據國家的中醫政策進行中醫師承教育,把沒有醫學背景但想學中醫的人通過三年的師承教育培養成中醫助理醫師,然後再培養成中醫師。我從 2009 年開始做這個工作。從厚朴一期到現在已經畢業了六期,300 多個學員,其中有 130 多位學員已經考下了醫師證和助理醫師證。他們已經成為厚朴中醫診所和健康管理中心的骨幹。我們的診所沒有醫保,看病是不能報銷的。但是我們很好的活下來了,就證明了一件事,不搞中醫現代化,儘量把中醫原來的樣子繼承下來,也會活得挺好。

說說我們開設的課程。我們有胚胎學課程。胚胎學是在研究“兩精相搏謂之神”以後整個的發展過程,從中胚層、內胚層、外胚層的發展,完美解釋了十二經絡為什麼聯成這樣。為什麼頭疼能醫腳,為什麼腳疼不能光紮腳。在《玄隱遺密》裡面關於胚胎的發育有完整的介紹。

還有一門形體結構學。為什麼不能叫解剖學呢?解剖學是研究死人的,我們中國人是研究活人的。中醫是大數據,幾千年來神農嘗百草總結出來的,都是基於活人的觀察。我們有站樁課,站樁、呼吸、吐納。現在總是習慣在意識層面上解決問題,但是沒有修身,沒有悟道,沒有靜坐,沒有站樁,不知道先要修之於身,把人改變了才能改變內在的思想,是不行的。“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想用後天淺薄的思想去了解深奧的東西,只會陷入死衚衕。中國人講“開慧”,開的是什麼,是放開後天的意識去開先天的東西。這在南老很多的講話、著作中都提到了。先修身再修心,你要達不到那種狀態也別想做中醫。中醫是講感講覺的,一進門我看你一眼,大概就知道你是個什麼狀態。

另外我們有茶道課,茶道課不是為了裝逼。我發現現在的人活得喪失了作為一個人最起碼的覺,就是味覺和嗅覺,都靠強烈的刺激來吃飯。通過茶道課恢復嗅覺,恢復味覺,在這個訓練的基礎上再恢復感。這種感就是你泡一口茶,我喝一口,大概能知道你的狀態。還有飲食課,有中餐還有西餐。有人問為什麼要設西餐課。中藥很多都是從外國進口來的,包括很多香料藥,比如乳香、沒藥。出產在哪不重要,它代表了當地人的體質、代表當地人的飲食。說西餐不好吃是因為沒吃過好吃的西餐,把漢堡、披薩當西餐了。當你學完西餐課以後,回頭再看中餐就發現中餐背後孕育著更高級的智慧。所以後來我們在網上又開了美食課,今年又開了食療課。我們發現很多人是在瞎吃瞎喝,把自己吃壞了,所以我們要把最基礎的覺恢復了。

說回厚朴的校訓。認識知覺感悟。校訓是說培養人才按這個次第。你認字不代表你識字,你不認字不代表你不識字。六祖慧能不認字,我的師傅張志順老道長據說也不認字。但是藉助文字表達是探索真理的方式之一,不是唯一。我為什麼讓大家去認繁體字。因為繁體字裡面蘊含的信息和能量是匪夷所思的,是想象不到的。我屢次講過,說起咳嗽,到底咳還是嗽,沒人知道。說起疼痛,我說你是疼,還是痛,沒人知道。認字又如何,最後還是不識字。你看南懷瑾老先生苦口婆心在說,看到這麼優秀這麼寶貴的東西被糟踐了以後痛心疾首。校訓還有一句,道理德法術器。道是天道。地道藥材是兩個意思。一個是長在這個地方,這是“地”。“道”是要按天時,應時播種,應時採收。現在覆蓋上地膜,搭上大棚,那就不道。地還是那塊地,長出來就不是那個東西。理是地理。德是人為。你怎麼做人叫德。符合天道叫有德,不符合天道叫失德,沒做的很全面叫缺德。道和德有時候是衝突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拿人情去揣測天道就不對。法是節奏,曆法講的就是四季的陰陽起伏的變化。法是節奏,是能量的控制和釋放。術是具體的人的操作。器是操作用的工具。這是遞減的。君子不器就是我不屑於做最低級的事。如果沒有對天道、地理、人德的把握,做那些技術活兒就有可能是在害人。講出我們厚朴的校訓跟大家共勉。也是我學習南老的東西,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心得。

END

(為保證文章易讀性,文章對徐老師的發言做了部分修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