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父親虛寒痰多,近年我常為他曬陳皮。暖陽得照射下,廳堂陽臺曬滿柑皮,柑香襲人,滿屋生香。前陣子又有朋友邀我去新會摘柑,我問:“去東甲嗎?”答曰:“不去東甲,去梅江。”
東甲柑、梅江柑都是曬陳皮的上品,到達新會那天天氣很好,暖陽高照,路兩旁的柑皮被曬得白肚翻起,香氣撲鼻。在連片的柑田中,數萬株綠油油的柑樹,正掛滿數不清的油亮油亮的青柑。我所去的初冬,是摘青柑的最佳季節。我們幾個人紛紛進柑田採摘,1小時後,果場的人已摘好2000斤油光潤澤的青柑。
新會陳皮早在宋代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後來更是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新會陳皮所散發的撲鼻香味,是其獨有的。據說曾有華僑攜帶新會陳皮乘船出國下南洋,隨著氣溫上升,行李中的陳皮愈發芳香四溢,無法掩蓋。陳皮的藥效來源於柑皮囊的柑油,青柑皮囊充滿柑油且皮薄,曬出的陳皮容易收藏。過早的話柑沒長成,柑油不多,藥效不大,而成熟的紅柑,柑油雖多但皮厚,在曬的過程中容易發黴,儲藏起來易生蟲。
陳皮是保健佳品,凡脾胃氣滯溼阻及痰溼壅盛之症,陳皮均為要藥。它具有行氣健脾、燥溼化痰、降氣止嘔等功效。西漢劉向所撰的《列仙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相傳西漢文帝時,有一個名叫蘇耽的人,篤好神仙養生之術,在他得道成仙之際,蘇耽對他的母親說,明年天下將疾疫,取家中井中之水一升,院內簷邊橘葉一枚,可治一人。果然,次年疫病流行,蘇母用此方治癒了很多病人。橘井後來變成了中醫的代稱,這個故事更說明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會用柑橘來治病。在新會,人們將陳皮的藥用保健功能融於美食中,形成了獨特的陳皮食養文化。幾乎任何一種與新會陳皮配伍的食品,均與治療和保健有關。
朋友是某廠主管,每年她必來新會買柑分發給員工曬陳皮作為福利,就是衝著陳皮的功效去的。她說每當自己看著大家心滿意足的樣子,心內就充滿了成就感。裝完車後,她還會帶大家去品品柑普洱茶。
在陳皮村一個精緻的店鋪裡,女店主為我們泡上了一壺柑普洱茶,茶水中洋溢著濃濃的陳皮香。陳皮展廳裡擺滿各種陳皮副產品,其中九制陳皮、陳皮粉和柑普洱茶最受大眾歡迎。柑普洱茶葉清香甘爽,它有疏肝潤肺、消積化滯、宣通五臟的功效,維生素含量豐富,能潤肺、健胃、降脂、解酒、解煙毒、減肥。朋友邀我週末到他家裡細品柑普洱,我每次都欣然而往,三五茶友圍坐品茗高談,快意灑脫,養生與適意結合,細斟慢品最是寫意人生。
現在固本培元的養生方式得到人們的青睞,養生用陳皮也有奇效。我給患肺氣腫而虛寒久咳多年的老父親買了半斤八年陳皮,這暖胃、止咳、化痰的陳皮成了他每日的副食。《紅樓夢》中妙玉煮雪泡茶,說是用從梅花上收來的雪,在地下藏個三五年,再拿出來煮沸泡茶,算是極講究的了。在南粵,取雪不易,人們喜歡取山泉水泡柑茶,味道也還不錯,現在這個連跑步都覺得慢的時代,品茶成了奢侈,但不可否認品茶是養生中最雅緻的方式,忙忙碌碌的人生中,不如留出片刻來品嚐柑普洱茶,沒準可讓人雜念全消,偷得半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