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 WGO )創始人 Henry Cohen 博士提出,5月29日這一天,將永久的成為“世界腸道健康日”。在2010年,“世界腸道健康日”這個概念被引入中國,旨在提升人們群眾的腸道健康意識。
今年的主題為多點“腸”識,健康“腸”伴! 朋友們,快來一起了解“腸”識,關心您的腸道健康吧!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掌管著70%以上的免疫細胞,是人體健康的一道屏障,同時它又是人體最繁忙的器官,它執行著365天全年無休,全天24小時工作制,為人體提供養分。
腸道還是我們的“第二大腦”,腸道健康會對心理健康產生連鎖的影響,腸道細菌有能力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向我們大腦發送信息,腸道和大腦的這種交流被稱為“腸-腦軸”,是功能性胃腸病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
正因如此,稍不當心,就很容易給腸道帶來“工傷”,影響全身健康。大腸負責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小腸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
如何保護腸道健康
1.避免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及油膩辛辣食物,減輕腸道負擔。調整飲食結構參照飲食金字塔的規定,多素少肉,增加膳食纖維、粗糧、蔬菜瓜果的攝入,減少紅肉等肉食的攝入。少吃醃製、燻烤、油炸類食物。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定時定期的排便習慣。不規律的排便習慣,如廁時玩手機、看書,從而導致如廁時間過長等做法,會增加腸道內廢物毒素在體內蓄積時間過長,打亂腸道自身的節律。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早睡早起。同時多進行體育運動以增強腸道蠕動。學會自我調節心態,減輕生活和學習壓力,保持良好的精神和積極生活的態度。
3.重視腸道健康,定期體檢,完善結腸鏡檢查。雖然大腸癌屬於惡性腫瘤,但是隻要飲食和生活習慣良好,重視體檢及結腸鏡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不必擔心大腸癌會眷顧你。
腸道傳染病的症狀
主要臨床表現為消化道症狀,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腹瀉就是我們老百姓常說的"拉肚子",腹瀉的糞便可以是為黃色水樣便、膿血便、粘液便等多種性狀;發生嘔吐時,嘔吐物主要是胃內容物。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以腹瀉為主;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此外,有的病例還會有一些其他症狀,如發熱、乏力、頭痛等。
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傳播途徑主要是經糞口傳播,患者或病原體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可能汙染食物、水源、餐具、周圍環境等,從而導致其他人群的感染。
此外,病原體還可以經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如社會交往中手上沾上了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再接觸其他人的手,如果在這時候不洗手直接抓取食物食用,則可能導致感染腸道傳染病。
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
1、勤洗手是最重要的個體預防措施。如工作結束、外出回家、飯前便後等情況,一定要勤洗手,將手上大部分的病原體清洗乾淨,減少感染機會。
2、要喝煮沸的開水,不喝生水,不要用不乾淨的水洗手、刷牙、洗餐具等。
3、注意飲食衛生,瓜果儘量在剝皮後食用,如需生食,要用清潔水多次沖洗及徹底洗乾淨;儘量少吃涼拌菜,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避免生食海水產品,如貝類、螃蟹等,食用時要煮熟蒸透。
4、烹飪時,生熟食品用的炊具(如刀具、菜板等)要分開,避免混用。
5、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生活垃圾,消滅蒼蠅、蚊子、蟑螂等可能攜帶腸道病原體的媒介。
6、酵素可以調節腸胃。酵素可直接參與飲食營養的消化,提升胃動力。可以清除體內毒素,並且形成粘膜免疫屏障,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對食物抗原的抵抗力,促使胃腸粘膜得到恢復,起到調理腸胃的作用。酵素可以直接作用於胃腸道的炎症部位,清除炎症因子,修復受損細胞。平時可以飯後喝一杯,促進食物的吸收消化,有利於調節腸胃。
堅持養生,時間會報答你!
對我們公眾號有什麼好的建議 歡迎直接在後臺留言O(∩_∩)O~
想了解更多酵素秘籍等資訊?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