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華 | 太原學院
(本文原載《中國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導讀】據媒體報道,近期廣東一位15歲女孩減肥去世,身高165公分的她體重僅24.8kg,生前近50天沒吃過東西。很多人感到痛心,更產生疑問,為何節食減肥、身材焦慮的現象已滲入中小學群體?很多人明顯不胖,為什麼卻也不健康地節食?
本文分析了支配青年女性減重的具體心理,探討“瘦理想”盛行的原因。很多女性不滿意自己的身體,而媒體、廣告中的修圖現象不僅激勵女性減輕體重,更促成一種以“勵瘦”(thinspiration)為驅動的生活方式。這種“形象至上”的信息將“美好體貌”與“強大競爭力”相關聯,不僅導致形體認知功能失衡,也促使瘦身者採取更嚴苛的體重控制行為。
具體來說,“瘦理想”盛行的原因有:(1)追求健康,獲得積極評價,因為瘦的形象在現代社會被視為具有自覺自律、合理飲食等良好品質。(2)提升魅力,兩性群體間基於身材而產生的社會互動,促使女性不自覺地將“瘦”納為身材管理的首要標準。(3)審美之變,身體完美和物質生活美好成為衡量“個體幸福感”的標準,並呈現一定的階層優越感;(4)身體規訓,特別在家庭中,父母身材價值觀對女兒的身材管理起著導向作用:“別把胃口撐大了,吃那麼胖讓別人怎麼看你?”(5)媒體造勢,遮蔽了身體改造的風險,塑造“瘦到誇張”的女性形象。
作者指出,“瘦理想”在偏離中逐步發生異化,變為單純的“以瘦為標”,部分人甚至表現出審美標準畸變的傾向。如何塑造和傳播科學的身材理想,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
本文原載《中國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原題為《美好與偏離:青年女性瘦身心理的質性分析》。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供諸君參考。
美好與偏離:
青年女性瘦身心理的質性分析
我的衣服基本網購,那些賣家秀真的就是“圖騙”!……腿都跟棍兒一樣……不過,確實好看哪!哪像我這腿這麼粗,想穿高筒靴都穿不出效果,我要那麼瘦多好!
我現在做瑜伽特別注意腿部塑形,總想自己也瘦一點多好,瘦了怎麼穿都好看。有幾條褲子拍(指網購)瘦了也懶得退,正好鞭策自己減肥。
說實在的,我一開始就喝過減肥咖啡的,兩個月瘦了10斤—瘦下來的感覺就是好,跑兩步都覺得輕快得很,後來不喝了,怕(對)身體不好……就想報個健身班,有教練督促的話我各種作業完成得還算積極,看見鏡子裡的自己特別精神,公司的小套裝(穿上)也很有感覺。我這(身材)保持了有一年多了,我覺得我能堅持下去。
長得好看就是競爭力,領導帶出去(見客戶)的,那(形象)都差不了,而且也是給公司長臉啊!幹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長得好不好。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我覺得身材更重要,臉又沒多大,而且可以(憑藉)化妝(顯得漂亮),但身材差了穿衣服就太醜了。
……要是顏值不行還再胖點,那簡直是噩夢,沒法出門,特別沒自信,就算別人不說你,你自己也覺得難受,一胖毀所有,多絕望!所以我每天不吃晚飯,不敢讓自己吃胖,胖了別說影響你畢了業找工作,連對象都不好找。
“美好體貌”與“強大競爭力”之間的邏輯聯繫詮釋了社會文化對女性身體意義的解讀,這種解讀不僅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劇了對瘦理想的追求,也進一步弱化了女性的社會作用,忽視其真正的社會價值與自身能力—越來越被置於他者的境地。女性逐漸習慣用審視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體,自我客體化深入意識,從而導致自我概念的不健康發展。
身體不滿(body dissatisfaction)包括個人體重和體型的認知功能失調以及因此產生的消極信念與感受,是個體身體意向失調(body intentiond isorder)的表現,也是個體關於身體滿意度的一種負面表達。身體不滿是受訪者普遍感受深刻的體驗。
由於自然接觸各種途徑的、展現瘦理想的形象,女性與瘦形象的社會比較已然是自動發生的過程:隨時地、不斷地、不自覺地將身體與理想體型對比。如果未能滿足理想中的標準,則自我評價為“不符合社會審美期望”,從而導致身體不滿,遭遇“因體型焦慮引起的消極自我感知與情緒低落”。
我舍友腿細身材好,每次她買了衣服(在宿舍)試,我們就說她拉仇恨,人家瘦,穿啥都好看。
抖音上有個視頻:一個女孩上體重秤,體重剛顯示,她一腳踩住那個數字,太胖了不想看嘛……我們也差不多那樣,特別怕胖……和閨密視頻,她每次肯定是先問我“我胖沒”,就想聽我說她瘦了。
我對自己的體重特別敏感,每天都要稱,輕了會小歡喜,重了就有點鬱悶,哪怕是(重了)兩斤……家裡催我要孩子,一想到生完孩子(身材)就走樣了,怪擔心的。
我腰上有“游泳圈”(指肚子的脂肪,形容人胖),關鍵我還不高,每天鬱悶得我。
A4腰挑戰將女性的腰部與A4紙的短邊(21釐米)進行比較的活動]是近年來流行於我國青年女性群體中的一種“理想與實際身材對比”的方式,曾掀起一股炫瘦熱潮。相較於平均身材的女性,擁有A4腰的極瘦女性整體身體意象更積極一些,這意味著未能“達標”的女性可能體驗到不同程度的身體不滿。
也確有研究表明,對於自己的身體,女性群體“存在一種普遍性不滿”,極少有人認為自己“瘦到達標”。這種消極體驗可能導致女性“通過手術達到理想身材標準的行為”,使一種“病理化的女性身體概念得以強化,即美不必是天生的,美可以通過消費與醫療介入而獲得”。
之前流行什麼A4腰、iPhone6腿(將iPhone6手機橫著放在膝蓋上,若能被手機遮住膝蓋即為“iPhone6腿”)那會兒,我們也在宿舍自己比畫,說是(那標準)太誇張,大家也就開心鬧著玩,不會太在意,可肯定還是(離標準)越接近越好嘛,鎖骨鏈就是得有(明顯)鎖骨戴上才好看!(No.2)有關體型體重與飲食習慣方面的言語互動加劇了個體身體不滿的體驗,例如外表調侃或戲弄以及對節食行為的理解。研究發現,女性友誼團體中經常發生的肥胖談論“具有自我貶損的性質”,經常參與肥胖談論會“增進女性身體不滿的負面體驗”,高度影響著她們的體重控制行為。
去年冬天我去外地參加培訓……大家寒暄的話題無非是穿什麼好看、怎麼穿好看,大家要麼各種夸人、要麼各種自黑……你看我這腿粗的,還不直……人家那瘦人的(衣服)我都穿不上……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大家各種試(衣服)各種調侃(身材),我感覺也不是當時笑一笑就過去了,對自己還是有影響的,然後今年我就辦了一張健身卡,想瘦點,另外飲食上也在調整,晚上只吃水果或是喝點代餐粉。
各社交網站為瘦形象方便快捷地傳播提供了便利。主動地、頻繁地將自己的實際身材與他人修飾過的身材進行上行比較(指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會導致個體更加關注自己身體上的不足,產生“別人身材都比我好”的消極想法,進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
現在這社會沒個好形象可不自信呢……我長得還不至於醜,但是我不能胖,胖了太影響形象了!剛上大學那會兒,(學業)一下子輕鬆許多,跟著室友們學著美一美,也粉(流行語,指關注)一些時尚的博主,特別羨慕人家的好身材,膚白貌美大長腿,然後自己一照鏡子就特絕望,覺得命運對自己真是不友好”。
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指紊亂的飲食習慣和不恰當控制體重的行為,它最初通常表現為刻意節食。媒體向大眾展現了許多具有瘦形象的成功女性,對此心生羨慕的女性,往往通過節食來重建自己的形象。在那些“自認為體重過重而體重指數卻在正常範圍內的女性中,以節食控制體重者也並不少見”。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等疾病的風險”。
要是出去約飯回來(一稱)重了,我就會懲罰自己、餓自己一頓兩頓瘦下來。
我同學吃飯就吃一丟丟,我們說她太過分了,那(飯量)根本就是貓食,她居然還挺開心,說吃這點也不餓,說明胃口沒撐大。
減肥這個事我刻骨銘心。兩三年前我想減肥,就開始吃(減肥)藥加節食,很快瘦下來了,同事調侃說:“你不是總下決心要瘦成一道閃電嘛,這你可是如願以償了。”一開始我也開心啊,各種挑戰那些挑身材的衣服,但是慢慢我發現不對勁了—就是我沒食慾、不覺得餓,然後瘦了有快20斤了,還在繼續瘦!整個人氣色也不對,去醫院醫生說我是厭食症,就是減肥減的,說我這樣減下去就把命減沒了,還說現在減肥減出病來的女孩子可不少。現在我會現身說法勸說那些盲目節食的女孩子,健康了自然是美的。
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指紊亂的飲食習慣和不恰當控制體重的行為,它最初通常表現為刻意節食。媒體向大眾展現了許多具有瘦形象的成功女性,對此心生羨慕的女性,往往通過節食來重建自己的形象。在那些“自認為體重過重而體重指數卻在正常範圍內的女性中,以節食控制體重者也並不少見”。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等疾病的風險”。
▍瘦理想盛行的原因
基於對數據的處理,本文以所屬角度為根據,將瘦理想盛行的原因主要分為個體與環境兩大類,進一步可細分為追求健康的需要、提升魅力的欲求、審美文化的導向、身體規訓的約束與媒體傳播的助力。
(一)追求健康的需要
最初,肥胖程度與社會地位有密切關係。在食物稀缺的文化中,肥胖意味著財富,而在食物豐富的文化中恰恰相反—“富人通過苗條健美的身材來顯示與他人的區別”,同時,也反映出健康的身體狀態。現代社會中食物的充足豐富與飲食文化的飛速發展令愈來愈多的人腰圍見長,而肥胖對身體有害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相比社會地位,如今人們更關注健康。瘦與健康,就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形成基本的因果關係—人們努力保持瘦的身材以獲得健康的身體。
要想瘦,“管住嘴、邁開腿”。不論男女,瘦的形象也逐漸標誌著自覺自律、合理飲食、堅持鍛鍊等良好品質,不僅使個體的良好形象能得以保持,也更代表了年輕和健康,並獲得積極評價。因此,“瘦”就成為青年女性身材管理的理想與目標,成為當代女性的身材價值觀。
胖了何止不好看,更重要的是不健康。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她體重要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患)慢性病一類的,那個時候就不是要美而是要命了。為了身體健康控制體重,必須的!
我喜歡游泳……我的泳衣是上下兩截的……我很自信我有馬甲線,別人也羨慕我,這可不是天生的,是天天堅持卷腹練出來的。
(二)提升魅力的欲求
人類自古以來就將女性外貌置於價值的高臺,這種認識與人類的進化歷程有關。進化心理學認為,大多數文化下的一夫一妻制限制了男性在婚姻中只能有一個配偶,因此,男性非常敏感於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他們會竭盡全力選擇具有最佳生育能力的女性。在這種目標前提下,“表現出生育能力相關特質的女性會格外引起男性關注,其中最明顯的特質之一即是美好的外貌”。對街頭博客(Streetstyle Blogs)的研究表明,“男性因其智力而受到重視,而女性則因其形象受到重視”。“瘦”作為美好外貌的指標之一,自然受到青年女性群體的青睞。
身材好又顏值高的女生,誰不喜歡多看幾眼?別說男生喜歡看,我們女生也愛看……各種衣服都是為瘦人做的,如果不夠瘦,連美麗的資格都沒有,看著喜歡可是穿不上啊!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為了美,必須瘦!要麼瘦要麼死。
“瘦”可以幫助青年女性提升外表吸引力以博得異性讚賞,滿足其期待異性關注的心理需要,兩性群體間這種基於身材而產生、的社會互動也促使女性不自覺地將“瘦”納為身材管理的首要標準。
(三)審美文化的引領
身體兼具自然與社會屬性。個體是身體的主人,但個體是在社會審美文化的範疇下管理著身體,因此身體也傳達出很多潛在的文化規範,成為審美文化的載體之一。自本世紀初以來,物質主義價值取向悄然興起,它通過金錢、財富和悅目的視覺,向人們傳達了社會期望的信息,即鼓勵財富、地位與奢華,並將產品代言人的瘦形象與高吸引力等同起來。所有代表美好生活的產品—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產品,均藉以擁有瘦形象的代言人呈現於大眾。身材與物質持續發生著積極而強烈的聯繫,並且逐漸成為主流認知為青年女性所接受。圍繞“身材”與“物質”,漸漸形成了“審美文化的兩個突出理念——身材完美和物質生活美好,二者共同影響著個體幸福感”,這也必然推升著瘦理想在女性心目中的內化水平。
這個時代就是以瘦為美……身材糟糕的女生根本就穿不出衣服的感覺……談不上什麼美感,會讓人覺得她生活很潦草,很沒品。
我覺得這個(指“為什麼大家都想瘦一些或者顯瘦一些”)就是社會趨勢吧,大家都這麼認為、都這樣穿,你可能不那麼追隨,但是不可能完全遺世獨立,因為你畢竟在(這個)社會中嘛!
關於身材的審美文化還體現出一定程度的階層性,例如,不同經濟背景家庭的個體對身體管理方式的差異。這種由“身材審美觀”衍生而來的心理衝擊也於無形中促進著女性進行“以瘦為標”的身材管理。
我們室友(身材好),我們都很羨慕她。她吃得特別精緻,沒見她吃過什麼雞米花麻辣香鍋的,說是容易吃胖。我就沒這意識,也難怪,她家很小資,喜歡吃精緻日料,她身材好肯定和飲食習慣有關係。我一年兩年是趕不上的,以後慢慢來吧。
(四)身體規訓的約束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曾詳細闡述權力作用於身體的微觀過程與細緻方式,他認為,這種過程與方式是通過對身體的“規訓”來呈現的,“規訓的目的是讓身體更符合社會規範”。猶如毛細血管一般,權力極具滲透性,落實到個體上,即表現為“徹頭徹尾地控制生命—通過制度化的設計與技術化的方式塑造‘聽話的身體’”。規訓方式可能是否定性的,如對身體的妨礙與侵犯,也可能是積極的甚至是有序的,如身體管理。
我之前是藝考生,學舞蹈,我們必須控制體重,不然做出動作來特別難看,不用別人說你,你自己看著鏡子做動作(的時候),就知道瘦是必須的,因為你帶給別人的是美感。我們對身材都很在意,(管理)也很自覺。
家庭作為身體規訓主體的代表,完成了審美文化到個體的“最後一公里”距離。對青年女性來說,來自家庭的身體規訓更具啟蒙性、更為直接與具體,同時也更具效力。家庭從身體意象認知與身材管理技術兩方面對青年女性的身體進行著雙重規訓:身體意向的標準認知即為“瘦”;身材管理的可操作選項主要有飲食與鍛鍊。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的身材價值觀對青年女性的身材管理起著導向性作用。
我媽媽年輕(那會兒)是個美女,現在也很有範兒,她每天飯菜講究搭配,每星期還在旗袍隊練形體,看(她)背影就像小姑娘。她有個論調叫“女孩子有個好身材就是資本,別人看著舒服自己也覺得自信”。我從小就受她影響,“飲食有節、作息有度”。
我媽就天天說我,女孩子要精幹點才好,別把胃口撐大了,吃那麼胖讓別人怎麼看你?……放假回家,我弟總鄙視我說我吃得小心,說我裝,倒是我媽支持我,怕我(胖了)太難看嫁不出去。
(五)媒體傳播的助力
瘦的形象通過各類媒體呈現於女性群體,無處不在。這些圖像不僅定義了身體的美學標準,也建構著社會關於身體的“美麗神話”,“加劇了青年女性的身體焦慮,激發著她們改造身體的慾望”。圖像傳達出的並非傳統的“以瘦為美”,而是“以瘦為標”,美不美且不去思考,先瘦了再說,媒體圖像遮蔽了身體改造的風險。
我看(明星)百度百科都要留意這個人多高多重,以前不知道,在這(加入)會員了之後,才知道她們的BMI(指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計算公式為:BMI=體重/身高的平方)沒有一個達標的,都是瘦骨嶙峋,只是臉還說得過去、飽滿一點……明星綜藝裡,那些個美女對身材的管理簡直誇張到變態,大S的體重控制還精確到小數點(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大S”徐熙媛按照工作類型調整體重:拍電影時,控制在42kg;拍電視劇或主持節目時,就調整到44.4kg)!社會就這樣倡導嘛,誰都想瘦點。俱樂部前陣子做推廣發彩頁,什麼三月不減肥,六七八月徒傷悲。就往附近大學城發,這對小姑娘們肯定有影響。
在技術的助力下,瘦的形象還有“愈瘦愈烈”的趨勢—在圖像的後期處理上,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掩蓋了原本存在的正常瑕疵,賦予了女性形象“瘦到誇張”的人體比例。新媒體平臺作為傳統媒體的升級版,其即時性、便攜性的優勢更是促進了瘦理想的傳播。
(賣家秀)又瘦又直大長腿,很養眼很好看……腿都跟棍兒一樣,……有的(圖)修得鞋都變形了。
小紅書(一個以分享文字、圖片與視頻筆記為主的時尚網絡社區)上就有教人“顯瘦的穿搭”(的內容),大家津津樂道、都很感興趣,知道點兒就是不一樣,(我)比以前是會穿衣服了。
瘦甚至極瘦的女性形象以及關於體重控制、顯瘦穿搭等周邊信息充斥在青年女性群體的生活圈,逐漸進入個體的內隱記憶系統,“以瘦為標”就這樣統領了女性的身材價值觀。其中,“偏瘦女性對瘦理想缺乏理性的盲目追逐表現得更為明顯”,越瘦越想瘦,瘦到停不下來,大大增加了疾病風險。
我有同學本來就瘦,還必穿顯瘦的打底,而且晚上只是代餐粉,說是怕胖。
我現在心態還好吧,反正想瘦也瘦不下來,倒是那些本來就瘦的,天天吵吵怕胖,真是瘦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