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醫堂堂課《金爐集》春分006文化振興:大眾燻修是正道
||學堂日報05.29
006文化振興:大眾燻修是正道
以前有一個戲班,這戲班的師父姓於,他有功夫也有大愛,就是那些在家裡教不會的孩子,他們好多父母,都選擇送到戲班,叫‘代為管教’,起碼有碗飯吃。剛開始一兩個的時候難教,結果一二十個的時候,就好教了!因為眾人話題多,煉功有氣勢,這個戲班,從此出了一批動作巨星。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戲班淘汰了,拍電影卻成為了主題。我告訴大家,你學的職業,可能會隨時代的變化,或被淘汰,但是你煉的功夫不會!技藝有侷限,認真的精神沒有侷限!這裡面有兩個話題,一個就是帶語欣,我們要拓寬帶人領域,像耕田種地一樣,多樣化,人氣足。
餘師常說要人氣足,所以餘師的願,平常去到山莊,都是有數十位學子,濟濟一堂。老師這個氣場比較小,所以沒有像餘師那樣,做那麼多事業,身邊只帶十數個。我希望你們,更能帶十數個,我們一批人帶十數個,那十批、百批,就是論萬個。
第二個話題,就是大眾燻修,才是正道!大眾燻修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雲門總不言!最後那個靜默的人贏了。練到功夫,是自己一生可靠的,而這個過程,小梅也要努力學習,你要努力學習當一個傳統文化老師,我還有一些條件,可以創造給你去學習,因為古代叫‘賢妻良母’,這種賢良文化,現在斷傳承了許多。
社會生活方式在變化,現在的孩子,也不用很多體力勞動,導致身體很弱,我看語欣不一樣了,她下來的時候,小梅已經帶出氣場了,站在那裡,有一股氣頂上來了,挺起來了,這讓我看到了小梅帶教的成果!她的氣正了直了,其他方面的變化,都會往好的方面走。剛來時,雙手不可提一桶水;現在,一手提一桶!力一上來,身就壯!
老師出去朝祖、遊訪,也是給大家考驗!大家的水平,就是私下的了,老師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出大家水平!就是放開來了,你自己能否獨立?像當時慧遠大師,跟道安師父學藝,道安師父對所有人叮囑,唯獨沒有對慧遠大師叮囑。慧遠大師就含著眼淚說:難道我這麼不堪?老師都不叫我嗎?道安師父說:所有人我都放心不下,就你我放心的下!你是唯一一個不用叮囑的。慧遠大師這才放心。
從此他到廬山,開闢了蓮宗,他做到35年,隱不下山,即不入俗,但是因他而成就的,有一百二十三個!陶淵明跟他關係特別好,謝靈運也是他的座上文友,而我們後世的印光大師,就是學慧遠大師,是蓮池初祖,學他自閉關房,在靈巖山,除了書信交通外,其他通通截斷!他真正做到截斷世緣,而做的東西,全部寫成文字,這是廬山慧遠大師。
帶教過程中,需要有文教,像我今天發的一條,是鄉鎮府的信,我給大家看,是鄉鎮府疫情放開來,要振興了,邀請鄉賢齊聚政府五樓,共商振興鄉村大計!鄉村的振興,有人才、技術、組織、生態產業等等,但核心的在哪裡?在人才!留得住人,才旺得了村,繁榮得了鎮。
我們鄉村,有好多值得講的故事,講好鄉村故事,卻被掩埋了,或者掩蓋了…因為我們身在這麼好的時代,出版書方便,寫文章發表方便,公眾號容易做,視頻也不難,要這些成就鄉村美也不難,鄉村裡有人建起了公園;有人建起了祈福的廟宇;有人復興了紅色薪火搖籃;有人拜祖幾十年牽頭,風雨無阻,雖遠必赴!
有人建設祖地,花了三十年,為數萬後世的裔孫,修建一處可以飲水思源,知恩報本的公園紀念館;有人編輯族譜,從退休編輯到近百歲,編了幾十年!這些都在五經富歷史裡,留下璀璨的一筆;有人編教會史,重現五經富百年前的盛世;有人做地方文史收集,從青春一直收集到耄耋…年年都有稿件積累,歲歲都沒有懈怠放逸!至使家中文史、美德故事,盈窗塞案…
有人做修橋補路的事,不求聞達;有人設立了獎學金,只希望優秀的弟子,能得到更好的資源;有人還為家鄉建立宗祠,他的目的不是個人名譽,而是去激起更多人回饋家鄉!有人還將外面學到的技術,帶到家鄉,教孩子琴棋書畫;有人將全國遊訪學習到的,這些養生功法,拍打、甩手、赤腳…帶到五經富,傳給鄉人!
有人將外面學到的數學,帶到家鄉,在學校講論,激勵學子們更上一層樓!有人暗暗的護持文教事業;還有人無償的去捐獻、奉獻鄉村建設…好多好多!我講這麼多,沒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但是很多人,他都知道這些,因為我們不同程度的,都把它寫到《我們五經富》裡面,就是說鄉村的建設,怎麼能少得了記錄見證?記錄筆頭可美鄉!
我們五經富,曾經有十六秀才下潮州,目的是什麼?就是取回那些家禮文化,來解文化沙漠的燃眉之急!從此五經富,這些民俗,多了些文教。因為有人到外面取經,這雖然對於整個歷史來說,是極小的事,但是這種自覺向外面取經,帶回家鄉的這個舉動,卻是意義深遠!
有人在外面賺了大錢,然後一丁一點,都拿到家鄉辦學校!還有華僑,捐款小學。百年前,兆春先生努力完成他的夢,讓家鄉赤腳者,皆可以讀得起書來!建成了北山中學,成為學子搖籃!這些人的事蹟,需要平臺去說,需要人去傳!所以在我看來,五經富很需要、非常需要、迫切需要一個,傳播鄉村美德故事的平臺!
講好鄉村故事,先要從收集開始,有了收集才有講,今天我跟大家講一下,因為後天要清明瞭,清明那一天拜完祖,我們要再,上江西,拜我們的舊公,有五百多公里。舊公是三十四世唐朝人,他是唐朝的大夫、進士,他的孫子國俊公,也是唐朝的進士,爺孫雙進士。所以我們五經富人,可以驕傲的說,我們是進士後人!
拜祖的時候,我們要寫祭文,這種古代的祭文。有時我們拜祖時,鄉民會說聽不懂祭文,這不是壞事,聽不懂了,知不足才去學!有一首通用祭文,就是可以讓祭祀,多了文化、文學的味道,這首祭文載於《寧化祠堂大觀》,我跟佳俊買到這本書時,看到這祭文,我就覺得值了!
這首祭文,就是百字祭文,如果有心的人,他就會注每一個字詞,瞭解它的意思,像洪少枝,讀到一兩句不懂的,她就會提出來。你們學習時,看到疑惑,不要跳過,要去求索!屈原偉大之處,不單在於他的節氣忠貞,還在於他遇到事情,知道去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精神可貴!我們農耕,無論有沒有收穫,我們有在不斷的把它完善,去把它做得更好,這就是求索精神!人生在勤,不索何獲。不求索,何來收穫,這種精神,能帶上一生!
伏翼先考妣之英靈,來臨來格來嘗,保佑子孫後福,永熾永昌。伏惟尚享。
‘恭維先祖考妣’非常恭敬的,站在先祖考妣的面前,過世的男的稱‘考’,女的稱‘妣’;‘積德流光’因為祖上積了道德。所以光澤一直流到我們現在,照耀著我們!我們能夠前路光明,別忘了祖上積德,叫積德流光。有些人會迷茫,我們就可以用積德流光,有光明。
‘承先啟後’拜祖真正的意義,就在這四個字,承前賢的美好品質,啟發後人敬仰先賢,學習先賢,這是拜祖的意義!‘偉業輝煌’那先賢有什麼偉業,我們要一一口述給兒孫聽,叫偉業輝煌。
‘展宏圖於昔日’前輩們在那個年代,披荊斬棘以有尺寸之地,容易嗎?不容易!來之不易!創業維艱,吾祖倍嘗艱苦。守成不易,吾兒力戒奢華!他們過去大展宏圖,面對困難的態度,是克服!像愚公移山那樣;‘人繁衍於四方’像我們曾家,從山東到江西,再到福建,再到梅州,再到五經富,就是人丁興旺的繁衍!現在國家面臨人口負增長的問題,許多人都出謀劃策,國家也給了很多好的紅利,其實鄉村有一樣東西,是可以助力人丁繁衍的,就是宗祠文化!
宗祠文化,就是一種精英文化、團結文化和人丁文化的集中體現!‘宗’就是宗枝,詞宇千秋盛,宗枝百世昌。所以那些參加過宗祠拜祭活動的人,或者見過宗祠族譜文化的人,他會非常重視家教、人丁發展還有這種傳承!
我在百川老師那裡,看百川老師修族譜,他講一句話,我觸動最大,他說:修族譜讀族譜,不單是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同時還是在考慮如何將家族做大、做強、做久!所以修譜的意義,是相當深遠的!
‘紹駿業於先代,桂秀蘭芳’就是將前賢這些偉大的事業,傳下來,從此人傑地靈,蛟騰鳳起,桂馥蘭馨,像一些世家,有些可傳承的事業,杏林世家或者書香門第,它都有代代相傳的家文化、家訓文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它只要有一個家文化傳承,他無論在哪裡,國外還是外地都好,他都能過得繪聲繪色,其樂融融!就是家訓家道很重要!家學淵源,幼承庭訓,都在講培蘭育桂!
‘瞻衣冠兮濟美,聽鐘鼓兮鏗鏘’就是人的衣冠,會堂堂正正,‘濟美’是鳳毛濟美,意思是父親厲害,兒子也厲害!鐘鼓的鏗鏘聲,就是一個家庭有氣象!像《滕王閣序》上面講到,鐘鳴鼎食之家。就是比較有文化底蘊的。
‘聊陳醴酒,薄具牲觴’就是呈上普通的酒,具這些薄禮,來敬謝先人;‘伏翼先考妣之英靈’跪伏下來,希望祖上的英靈;‘來臨來格來嘗’降臨吧!‘保佑子孫後福,永熾永昌。伏惟尚享’保佑子孫後代,代代有福。
如果你要寫古文,我建議要背一篇祭文,因為人皆有祖!清明,就是最好背祭文的時候,因此這個清明前,我就講這個祭文文化,選了一篇最精簡的祭文,既表達了祖上的願望,也傳達了子孫奮鬥的目標!
好,清明如果說有作業,就是大家要為祖上,寫一篇祭文!不懂可以去查百度,為家中已經過世的親人,或者清明要拜的祖先,為他們寫一篇祭文,做到文化拜祖,源遠流長,以文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