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原始社會並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飢則求食,飽則棄餘”,定時吃飯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一日三餐由先秦時期的“兩餐”演化而來,後來逐漸由富貴人家傳播到一般人家。直到宋代,我國才正式確立了一日三餐的習慣。但現在大城市很多上班族三餐不規律,給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為什麼大城市的上班族
三餐不規律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觀念的改變,三餐的習慣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對於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上班族來說,上班花費的時間經常超過1小時,除非特別早起床,否則根本沒時間吃早飯。午休時間短,午飯可能就隨便扒拉兩口。到了晚上經常需要加班,下班後可能還得加餐。宵夜似乎成為釋放壓力、補充能量的必備一餐。長時間日常飲食不規律的代價已經出現,那就是胃出了問題。
三餐不規律
有哪些危害
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三餐飲食不均衡或暴飲暴食等,均有損於健康。胃腸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節律,且每天的節律相對固定,會在相應的進食時間分泌大量消化液,最主要成分就是胃酸。這些消化液可以刺激胃黏膜,產生飢餓感。同時,膽囊裡的膽汁也需要按時排放用於消化食物。如果不按時進食,大量胃酸就有可能造成胃黏膜損傷,導致胃潰瘍。如果胃潰瘍長期不能修復,就有可能發生癌變,胃癌便由此而來。
三餐不規律還可能引起營養失衡。由於飲食不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飲食不均衡,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皮膚乾燥、貧血、衰老等營養缺乏的症狀。研究表明,有飲食不規律不良習慣的人,骨密度遠低於規律飲食的人。對已發生骨質疏鬆的人來說,飲食不規律是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三餐定時的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腸-胃反射,可使二便規律,有利於身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如果飲食不規律,可造成腸-胃反射作用失調,產生便秘等問題。身體排毒不暢還容易引起痤瘡等皮膚問題。
三餐不規律者
應該如何做
1.規律飲食:科學的飲食規律即定時、定量進食,少吃零食。
2.科學分配三餐熱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有專家建議正常人一天飲食的能量分配為早餐佔比50%,午餐30%,晚餐20%。
3.注意飲食均衡:因為不合理、不科學的飲食或營養結構會導致肥胖。
4.飲食與運動相結合:進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胃,你好嗎》
著 者:田豔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