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跟小編分享自己經常反應遲鈍、一頭霧水的情況。
類似於凌晨睡眠正酣時被人叫醒,此時大腦還處於不清醒、稀裡糊塗,好像腦子隔了一層霧,有種“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朦朧感。
大腦難以形成清晰的思維和記憶,無法像以往一樣順利思考。
前段時間,很多人都大病了一場。
正邪較量消耗了太多氣血,導致氣血虧虛,身心疲乏虛弱,會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腦霧”症狀。
中國醫師協會在2022年8月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後認知障礙診治和管理共識》,提出新冠感染後認知減退發生率可達22%-35%。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如果能好好休息,調理得當,大部分的腦霧症狀會在1月~1年左右逐步緩解、消失。
但職責所在,大部分人都是剛轉陰就繼續上班了,身體並沒有機會得到充分休養。疲勞通常會加重腦霧,這意味著人越疲勞,就越會感到思考困難。
長期的氣血虧虛和焦慮很可能會導致失眠,睡眠不好,大腦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修復,將進一步加劇“腦霧”,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撥開雲霧見天日”,儘快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呢?
從中醫角度來說,腦霧中的記憶力減退、愛忘事、思維遲鈍、不連貫,是與心相關的。
中醫的心,是包括大腦功能的,但中醫不說大腦,而說“心”。“心神不定”“心想事成”“心知肚明”,就是人的心有感知、思考、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心主血,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中醫常用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方法來調理,平時可以多吃補心養血的食物,比如桂圓、百合、酸棗仁等,有助於修復病毒對腦神經、血管損傷。
-
加淮小麥、燈芯草,可調理更年期失眠、盜汗; -
加浮小麥、麻黃根,對盜汗的症狀有明顯作用; -
加蓮子心、燈芯草,能很好地平復焦慮、煩躁: -
心慌有早搏現象,配伍麥門冬、五味子可調理。
-
酸棗仁,養肝血、生心血,收斂安神; -
百合、茯苓,清心安神,滋陰除熱,助酸棗仁除煩安神; -
枸杞、黃精,幫助滋補肝腎,養元益氣; -
芡實、山藥,健脾養胃,收藏補益之力; -
龍眼肉、大棗、桑葚,補益心脾,補血養血,血得養燥自降。
平時常有心悸失眠、心神不安、頭目眩暈、腦力減退、咽乾口乾、夜晚盜汗、驚悸多夢等表現的人,都可用酸棗仁百合茶來調理,養生又養心。
頭頂百會穴,是和天地交通的穴位。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