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問:孩子來月經,主要是怕孩子腹痛、腰痠、情緒無法自控以及精神無法集中,這幾樣是吧?
家長說,是的,不過就算沒有這些症狀,淅淅瀝瀝的,也不會舒服啊,寫著卷子呢,突然嘩啦一下,怎麼集中精神呢?
說實在話,問我有沒有中醫的辦法讓月經延後再來,我是實實在在的做不到。
臨床上我見過,有因為感冒月經突然不來,有因為家庭、工作、情感變化產生焦慮而不來,有因為過度劇烈運動而不來,有因為某種原因流掉兩百到四百毫升血後而不來,但對於健康人服中藥令其不來的,我沒有專門試過。
我只做過,月經來了不止的,用中醫的辦法把血收回去的案例。
一、針對痛經、腰痠、易怒、精神不振,這些我都有辦法
1、提前服用中成藥,如元胡止痛片+人參養榮丸(或烏雞白鳳丸)+小柴胡顆粒,每天一到兩次。
2、懸灸關元穴、子宮穴、腎俞穴、次髎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每日每次每穴懸灸三到五分鐘。
3、非正式攪海,用舌頭舔著牙齒的外側轉圈圈,每天轉40圈左右,如視頻所示(順時針逆時針均可,怎麼舒服怎麼來)。
5、用耳豆,貼在血海穴上,每天按壓6次(兩小時按壓一次),每次20下。
做完以上,如果正好高考期間來月經,那麼應該也不會太難受,就是在考試時,一定要提前墊好衛生巾,不過天氣太熱了,有點悶。
萬一要是悶出陰道炎了,可以備好婦科千金片+烏雞白鳳丸,吃上就可以了。
1、其實我可能會堅持你們去找西醫,他們有一些性激素藥可以用。
但這個方子,我從來沒有用過,不知道實際用處,只能說給予分享參考
續斷3克 蒲黃3克 瓜蔞仁3克 枳殼3克 檀香3克 滑石3克
在月經前三天開始煮水服用,就用普通煮中藥的方法就可以了。
不過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加上大劑量的黃芪,或許能將經血提托起來,如加上黃芪60克,可是又怕黃芪量大了喝了睡不著,真是麻煩哦。


臨床上,有些人來調經,確實有服完中藥後,推遲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來月經的,我翻了一下我給這些患者開的藥,發現壯腎健脾補氣血的啥樣的都有,不好總結經驗,咋整?
我只能讓提前來月經的(小於24天),儘量迴歸於28-30天來一次月經;讓大於35天以上的,儘量迴歸到28-30天。
就是很難讓正常月經週期為28-30天的,往後推或往前移,咋整?
我覺得儘量按我列的第一條經驗來整著吧,讓來得不難受就好了。
21年10月,我出了一本書,這本書是從我公號裡收錄的一些內容,雜七雜八,什麼樣的都有,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沒有主題就很麻煩,就不知道取什麼書名好。
最後我敲定了《做自己的中醫》,因為我公眾號的內容,大多時候,只要有心,還是能學到東西的,是吧?
一,我就是我,我是老範,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中醫,從不在乎別人在背後嚼我的舌根,因為絕大數時候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沒有討論的必要。
二,讀者就是讀者,希望讀者能在我的書裡找到一些啟發,做好自己,懂點中醫。
這個書出來後,也確實挺好賣的,甚至還出現了一些跟風的書名。
你們如果仔細去閱讀這本書,其實能發現,看著這個目錄來,是有一個框架在的,按著外感來,官竅來,心肝脾肺腎,婦科,皮肝,疼痛,氣血津液,這些來的,那既然搭好了框架,就可以一直按著框架來更新內容。
如果更新夠了一定的內容,就可以繼續再出一本書是不?
一開始,編輯不同意用《做自己的中醫2》,說怕讀者分不清楚,我覺得怎麼可能,喜歡第一部的人,無論如何也會追第二部的。
但是編輯當初想用個書名《常見病中醫療法早知道》,我一聽,打死也不同意,明明是一樣的題綱,為什麼要另起爐灶,我不同意,而且,我本人其實最討厭長書名了,像《痰溼一去百病消》這個書名我是不怎麼喜歡的,要按我的意思來,就叫《痰溼清除手冊》多好。
總之後來,在我以“絕交”的脅迫下,用回了《做自己的中醫2》
裡面的內容,大家也可以先讀讀目錄,跟第一部內容完全沒有重合,全新內容,也非常好看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