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醫藥在治療腎病方面確有其長處,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不同類型的腎病可分別屬於中醫“水腫”“虛勞”“腰痛”等範疇。米伯讓老先生行醫臨證數十載,對腎病的治療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接下來就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李某,男,47歲,農民。
以全身腫脹10天,陰囊腫脹6天於1959年6月16日入院。入院後西醫診為“急性腎炎”,請米老診治。症見面色蒼白,形體腫脹,頭暈咳喘,全身浮腫,陰囊腫大,尿少。舌苔白膩,脈沉緩。
中醫診斷:水腫(石水)。證屬陰水,水溼浸漬。
治宜溫腎健脾,宣肺通陽利水。
方選真武湯加細辛、五味子5劑。
處方:茯苓35g,炒白朮10.5g,杭白芍14g,生薑10.5g,附子21g(先煎),細辛10.5g,五味子7g。
忌菸、酒、勞累等。
服藥後咳喘消失,水腫消退,原方去細辛、五味子,繼服2劑。查尿常規示尿蛋白微量,紅細胞0~1個/HPF。
改用六君子湯。
處方:黨參17.5g,白朮14g,茯苓17.5g,炙甘草10.5g,陳皮10.5g,姜半夏10.5g,生薑7g,大棗2枚。
服藥3劑後浮腫消退,化驗檢查全部正常。帶上方3劑出院。
陳某,男,12歲。
以全身浮腫近半月於1959年6月22日入院。西醫診為“急性腎炎”,經西醫治療未見好轉,請米老診治。症見精神欠佳,面色蒼白,全身浮腫,陰囊水腫,頭暈氣喘,腹部腫脹,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浮滑。
中醫診斷:水腫(陽水),風水氾濫證。
治宜散風清熱,宣肺利水。
方選越婢加術湯。
處方:麻黃14g,生石膏28g(先煎),炙甘草10.5g,生薑10.5g,大棗4枚,炒白朮14g。
服藥7劑後浮腫完全消退,仍感頭暈,心悸,腹脹,大便每日2~3次,稀便,舌苔白膩,脈沉細。屬脾腎陽虛。
緩則治其本,以溫腎健脾利溼為主,方選真武湯。處方:茯苓35g,炒白朮14g,杭白芍10.5g,附子7g(先煎),生薑10.5g。
服藥2劑後諸症消失,繼服六君子湯3劑以調理脾胃,促進恢復。此時化驗報告正常,血壓正常,帶補中益氣丸2盒,出院繼服。
本病屬於中醫“水腫”“臌脹”“虛勞”“腰痛病”之範疇。其治法論述頗多,米老臨床常用治則有四:開鬼門、潔淨府、實脾土、溫腎陽。開鬼門者,即用汗法使病邪從肌表排出;潔淨府者,即用通利法以消逐水氣;實脾土者,即用培補脾胃法使脾土健旺而散精於肺,此謂“培土生金”之法,復肺之宣發肅降之能,從而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淫氣於經,散精於脈;溫腎陽者,即用溫補腎陽法使水有所主而不妄行。水腫病有陽水與陰水之分,陽水證宜開鬼門、潔淨府,陰水證宜實脾土、溫腎陽。臨證中,急性腎炎浮腫多屬陽水證,因病程短、預後尚可,宜採用發汗逐水之方藥。常用方以越婢湯、越婢加術湯、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和五皮飲加減,方中均重用麻黃。慢性腎炎浮腫多屬陰水證,宜採用實脾土、溫腎陽之方藥。常用方以胃苓湯、六君子湯、真武湯、濟生腎氣湯和甘草附子湯之類。凡諸水腫,皆佐利溼之五苓散。
米老在治療腎病時,重視麻黃與附子的靈活運用。在治療急性腎炎中,均以麻黃為君藥,用量多在14~28g,小兒亦用至17.5g。在治療慢性腎炎中,均以附子為君藥,用量多在28~70g。麻黃與附子均具毒性,文獻亦有中毒病例報告,米老在臨床中用量較大,但未出現中毒現象,且治癒率較高,主要因素有二:①配伍得當。麻黃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平喘,消腫利尿之功。麻黃髮汗雖強,但方中常配大寒的石膏以制之,補脾的白朮以扶之,甘草、姜、棗以和營衛,故汗出不多。米老通過反覆臨床驗證,認為運用麻黃應不分冬夏,關鍵在於辨證確切,配伍得當。若誤用於虛人或虛證,加之配伍不當,可出現大汗亡陽之危證。
②深研藥理。附子辛熱燥烈,有助心腎之陽、扶陽利水、回陽救脫之功,常用於陰水證,適應症為形寒肢冷,腰腿痠困,面色白,小便清長,大便溏洩,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等命門火衰之候。附子的主要毒性成分是烏頭鹼,但經炮製加工後,大量烏頭鹼被破壞,加之附子排洩較快,無蓄積作用,故臨床大劑量使用無中毒現象。
米老精於辨證,注重調補脾胃。他認為腎病“其本在腎”,但主要表現是肺、脾、腎功能失調所致。腎病患者凡水腫消失,恢復期均用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健脾養胃,昇陽益氣。因“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氣虛則不能固攝精微,溫煦脾土,導致脾失健運,化源不足;脾氣不運則精微下注,臟腑失養,腎氣虧虛。腎氣愈虛則病久不愈,因此,治療必須注重補脾土,益化源,才能使本病完全恢復,此乃先後天關係所定。
《米伯讓醫案》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共收載著名中醫臨床家米伯讓先生醫案114例,涉及溫熱病、內科、婦科及疑難雜病,反映了米伯讓先生治療急性傳染病、地方病及疑難雜病的醫療經驗、臨證思路與治療方法。書中第一部分為溫熱病醫案,疾病以“溫病時疫”居多,先生按衛、氣、營、血辨證論治,多獲良效;第二部分為雜病醫案,包括了內科、婦科與急症等數種疾病;第三部分為信函、會診病案,多為重症難症,體現了先生臨證思維縝密,經驗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