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國際建築界公認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在 2023 年將這一殊榮頒給了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活動家戴衛·艾倫·奇普菲爾德爵士 CH。
獎項公佈後,許多人鬆下一口氣:“奇普菲爾德終於拿獎了”。
這位成長於高技派建築風靡的 70、80 年代的英國建築大師,在激進、複雜、個性化的建築熱潮中,卻如一汪流水,以低調寧靜的力量蜿蜒至城市生活的最細處。
即便你並不熟悉他的建築風格,但走過城市的街道,一個個宛如舊相識的“老建築”中就藏著他細緻如常的手筆。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逛一逛那些遍佈在中國城市之中的奇普菲爾德建築。
新時代下的建築風潮正在遠離只是不停建成的年代,逐漸轉向如何“維護”建築的生態。在奇普菲爾德看來,那些能夠反映城市演變豐富性的特點和特質,同樣需要保護。
圖片由 Fangfang Tian 提供
洛克·外灘源 6 號位於上海外灘歷史街區的交叉口,其原址是原美豐洋行。奇普菲爾德保留了東向與南向的兩個牆面,並將沿街的三層歷史建築立面進行修繕和翻新,在上面新建了十一層體量,拔高至60米的新建築,建築內部將被用作辦公用途。這座新的紅磚塔樓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標誌,將歷史悠久的城市肌理與遠處高樓林立的新城市融為一體。
奇普菲爾德還負責了這一系列租界建築中其它十座建築的修繕和改造,在歷史過程中建築物經歷的各種變化被除去,外立面經過仔細地清洗和修復,儘可能多地保留了原有的結構,併為某些建築的新功能增加了設施。重現歷史建築的尊嚴和風格。
新館建在坡地上,被一個巨大的自然公園的竹林環抱,遠眺低處山谷的田野。展廳堅實的建築形式嵌入在中央庭院和周圍公園的濃密景觀中,植被延伸至綠化屋頂。建築組群表面粉飾紅赭色塗料,與場地山坡上的黏土顏色相近,強化了建築和景觀之間的聯繫。
很多人說,奇普菲爾德沒有太過明確的建築風格,過於低調、內斂的建築語言,讓他在建築和城市中隱身。事實上,奇普菲爾德一直追求樸素的現代主義形式語言,在他看來,一位建築師最應該堅守的就是“建造”(Build)本身。設計的巧思和細節的營造,都是在“建造”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圖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西岸美術館位於上海黃浦江西北岸,佇立於8.5千米長的濱江帶上。美術館地塊呈三角形,位於寬闊的濱江綠化帶的最北端,龍耀路與黃浦江的交匯處。
圍繞該建築的地面廣場被抬升至洪泛區之上,黃浦江景緻一覽無餘。順著廣場東側邊緣的臺階而下,可至鄰近河岸的休息平臺。該建築不僅是矗立於項目基地上的一座獨立建築,也扮演優化基地與黃浦江、公園之間聯繫的公共角色。
在奇普菲爾德看來,建築師在應對環境危機時,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建造幾棟具有節能環保功效的房子,而應當將建築單體放置於街道、行人和整個城市之中切實思考一種可持續的現代城市生態系統。
在這個過度設計、過度商業化的時代,低調的奇普菲爾德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概念性、藝術化和設計感之前,他致力於呈現“建造”(Build)的本質。低調而充滿細節變化的建築語言、內斂而具備時間厚度的人文思考,以及他從英國、到日本、到德國再走向全球,時刻進行著的對“地方精神”的嚴肅思考,讓他在日趨全球化、多樣化的建築界,仍能保持住每一個城市的可持久面貌,真正讓建築成為一種永恆。
監製 / Vivian
編輯/ kkc
資料提供 / 普利茲克建築獎官方
無論你是自由設計師,還是設計工作室或機構,只要作品足夠精彩,有看點,通通砸過來!打包您的作品圖片+文字+聯繫方式,
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即可參與投稿!
// 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