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三列火車在奧迪沙邦相撞,已造成300多人遇難。
印度舉國悲痛,各國紛紛表示慰問。但德國媒體報道此事,不怎麼尊重,挖苦印度技術落後,惹毛了三哥,遭到印度網民反唇相譏,狂懟德國人。
印度的鐵路設施確實比較老舊,加之人口眾多,歷來事故不少。然而印度的人均GDP是2379美元(2022年),我們是12814美元,德國是48636美元,可見德國人均是印度的20幾倍,印度的基礎設施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印度人不服,除了人均GDP之外,他們認為發達國家照樣有列車脫軌事故。從東德西德合併到現在,我們來看看發達國家超過100人遇難的列車事故。
圖-德國的列車事故
1998年,從慕尼黑開往漢堡的列車脫軌,造成101人遇難。在漢諾威停靠後,列車繼續向北行駛,距漢堡約 130 公里,列車脫軌。當時列車以200 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
圖-奧地利登山列車軌道
2000年,奧地利登山列車發生大火,155人遇難。失事列車路線為往返於卡普倫與基斯坦洪峰,列車駛進隧道內時,位於車尾端的駕駛室內電暖器起火,隧道內濃煙滾滾,乘客大多因濃煙窒息或直接燒死。這是一起國際事故,遇難乘客包括奧地利103人,德國 37人,日本 10人,美國 4人,英國 1人。
圖-日本列車事故拐彎處
2005年,日本兵庫縣尼崎市,快速電車脫軌撞擊路旁公寓大樓,107人遇難。肇事電車以時速116公里通過失事彎道,這裡限速70公里。一號車廂翻倒撞進鐵路旁公寓大樓一樓的立體停車場中,二號車廂橫撞上建築物卡在外壁上,被隨後追撞上來的三號車廂擠壓成“L”字形。後來事發路段最高時速從120公里降至95公里,事故的急彎速限則由70公里降為50公里。
印度的基礎設施肯定比不上德國、奧地利、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都無法避免100人以上遇難的大事故,何況印度呢。印度人認為西方國家對自己無比寬容,對印度無比苛刻,當然是不服的。
前陣子,一列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比亞郡東巴勒斯坦的鐵路上脫軌,美國人點燃氯乙烯等物質,大火燒了數天,大把毒氣和液體進入空氣、土壤和水中。毒火車事件後,黑煙直衝雲霄,烏雲蓋頂。
100公里範圍內的溪流中有部分魚類死亡,部分家禽也或病或死,酸雨甚至腐蝕了汽車。這樣的事情,怎麼沒見到德國媒體跟進報道,更沒有冷嘲熱諷。
等印度出了事情, 德國人就出來陰陽怪氣,這不是明顯的雙標嗎。印度人憤怒,其實前段時間德國人就招惹了他們,結下了樑子。
今年印度人口首次超過中國,德國媒體畫了一幅漫畫:印度的老式列車冒著滾滾濃煙前進,上面掛滿了人。中國的高鐵充滿科技感,與印度列車形成鮮明對比。
印度人看來這幅漫畫,玻璃心碎了一地,在部分印度人心中,孟買的城市建設,領先上海三十年,德國人這是不說實話。有些印度人雖然知道中國比印度先進,但經不住德國漫畫這麼赤裸裸的表達,民族自豪感被擊得粉碎。
孟買(Mumbai),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2018年,孟買都會區人口已達2364萬,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168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其總部從蘇拉特遷到孟買。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孟買港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成為阿拉伯海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在德國人看來,印度除了人口數量,其他方面大多不如中國,尤其是基礎建設和科技方面。三哥不服,狂怒,呼籲抵制“德國製造”。
印度不服德國,有他們的角度。2022年各國GDP總量,德國第四,印度超越英國來到第五。印度已經超越前宗主國英國,連英國首相都是印度後裔,超越德國也是遲早的事,印度人怎會服氣?
文:姜狼,著《五代十國風雲錄》《三國原來是這樣》《血濺江東》《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榮是個好皇帝》等二十餘部歷史書籍,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