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由於天蔚公所葬的地方叫佛子嶺,他的後人,有修《佛子行三十七頌》的,這三十七首偈子,每一首都是頂級的智慧所化!講到一些利他、忍辱、慈愛、戒貪、精進、降服傲慢等等,有哪些作為聖者要修的行為,這三十七首都講到了。我在七八年前,就把它全部抄了,所以我一到佛子嶺,腦子就冒出《佛子行三十七頌》。
就像學中醫,要先幹什麼?先讀《大醫精誠》,就是大醫的行為在哪裡,要學醫的規範;要修佛,就要知道佛的行為是什麼!我曾經對學生講,誰能夠背會《佛子行三十七頌》,老師第一個教他。就是這三十七首詩,智慧相當高!我今天講這些,目的還有一個,從遊山玩水之中,這些山的名稱,我就知道,以前古人命名這些山林,除了它的形象外,還寄託了一些智慧,它希望後人去修!
名藏修法,像佛子嶺,希望後人出更多,能自利利他的人天聖賢活菩薩!因為大家,在水深火熱的舊社會里,最希望得到救助,那求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七佛之母。好多人都要祈求祈福觀音送子,所以天蔚公,祖地叫佛子山,就有送子的美意,觀音菩薩在佛門裡,代表觀音送子。
好多人去大雄寶殿,那大雄寶殿後面,常常有一尊觀音送子,這是寺廟,一些基本設計,因為觀音菩薩是七佛之母。如果大家去天蔚公那裡,知道那裡叫佛子嶺,有萬山來朝,後靠白象前臨香爐,左右擁抱,尖山大嶂很明顯就出現,你到那裡會神清氣爽,我覺得我不只去一次那裡,我還會返回去,甚至公益的,去劈開草維護。
因為天蔚公的子孫,為五經富做了很多貢獻,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抬高了五經富的地位!他出了許多精英人物,使外人看五經富都不一樣了!比如說,揭西現在編縣誌,那縣誌由誰來做序?天蔚公的子孫曾姓的。整個縣編縣誌,要請曾姓來做縣誌序言的寫作,大家說,整個揭西縣那麼大,這個榮耀是不是很值得,講給我們的後人聽呢?
天蔚公的後人,還在番禺開了素食館,而且幫到很多人,還做了經書流通處。所以我那天很有感,鎮江橋那條路,叫經富大道,對面就是石印,叫石印路,我就各取一個字,一個印字,一個經字,突然間靈感頓發,叫印經!現在我們的同春樓,是在石印村那邊,是一個印字,進入經富大道,是一個經字,那就是有一個美意,大家要在印經、研經、抄經、讀經、誦經、背經、傳經中,多下點心!
你即使對經文領悟不高,那你也要將這種讚歎傳播出去,像我爺爺,他讀的書少,他也不懂什麼叫做《佛子行》,也不知道什麼《大醫精誠》,也不知道古文觀止,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一點知道,哪一點?就是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好好讀書,就能有好命好運!爺爺常提:天地間詩書最貴,家庭內和睦為先!因此我們的家風便是尊重讀書人!後來才知,親近有德者,是為最吉祥!我小時候,跟爺爺去種姜,去拔花生草,當時還小,細皮嫩肉的,真的很難忍啊,曬太陽拔草,被那螞蟻咬了就跳起來了,汗出淋漓啊!
就在那片松林,以前種過花生,我爺爺就講:將來讀不好書,會比現在拔草,還要多十倍的苦,讀好了書,就會比吃蜜糖還甜百倍,一生安樂。他就講了這個重要性,而不會唱衰,不會說那種讀書無用論!老人一生,有時候並沒有傳下什麼寶貴的箴言,可是他自身,卻做到勤勞節儉,所以我評價:老人勤勞傳世,儉樸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