癆瘵(5) | 胸前飽悶,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時時溏瀉

《辨證錄》

 原文 

人有胸前飽悶,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時時溏瀉,肚痛腹脹,空則雷鳴,唇口焦乾,毛髮幹聳,面色黃黑,微微短氣怯難接續,便如黑汁,痰似綠涕,人以為脾經之勞瘵也,誰知是肝癆而傳於脾乎。

夫五臟之癆,傳入於脾,本不可救,不必更立救脾癆之法也。雖然人有胃氣一線未絕,無不可接續於須臾,脾與胃為表裡,胃絕則脾絕,萬無生理,脾絕而胃未絕尚有生機,正不可因其肝蟲之入脾,即諉於天命之絕也。

餘自行醫以來,曾救一婦人得此證,脈又細數,眾醫皆以癆病傳脾,為必死之證,其夫亦棄之不治。餘見飲食知味,謂其夫曰:尊正尚有一線可救,何忍看其死而不一援乎。其夫曰:眾醫皆棄而不治,非我不欲生之也。餘勸其單服二白散,用:

山藥 芡實(各等分,約各四斤) 萬年青(四大片)

各炒、磨為細末,入白糖一斤,滾水調服。

遇飢即用,無論數次。

其婦聞之,如法喜吞,頭一日即服五大碗。約五月,每日如此,脾氣漸服漸愈,竟得不死。問其前後所服幾何?約百斤也。後見餘稱謝。因備志之,以助行醫方法之窮。

二味既能健脾,尤能補腎,腎脾兼治,所以奏功。況萬年青殺蟲於無形,入之於二味之中,蟲亦不知其何以消滅於無蹤也。此方不特單治脾癆,但不可責其近功耳。若加入人參二兩以助胃氣,則胃氣更健,脾氣尤易援耳。

此證用援怯湯亦妙。

白朮 山藥(各一兩) 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 芡實(五錢) 白薇(一錢) 鰻魚骨末(五分) 肉桂(三分)

水煎調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