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炎熱,兩廣福建一帶已是火爐一般。人們貪食冷飲、瓜果等寒涼食物,不知不覺間損耗著脾陽之氣。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所有生命活動都有賴於脾胃的運行。
若脾胃受損,人就會體弱多病。小到感冒、大到腫瘤,都與它有關。
不但能補脾胃正氣,還可以溫和地修復胃黏膜、防止泛酸。方中的四味藥配伍,簡單但作用全面,且為藥食同源。
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以補虛為長,能提高脾胃運化功能,強壯脾胃正氣,補而不滯;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以去溼見長,可以將身體內的廢水、溼氣垃圾一點點地滲透出去;
蓮子,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可以通過收澀健脾來祛溼止瀉,還有養心安神的效果;
薏米仁,利水滲溼,健脾止瀉,可將體內溼氣從小便排出體外,增加化溼熱之效。
全方有補有收,補得進也收得住,且補而不助溼,這樣才可以實現“有效補脾”。
四神湯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有胃炎、胃潰瘍的人用來調理。
平時胃口差、溼氣重、大便不成型、容易拉肚子、面黃肌瘦、或者虛腫肥胖、易疲勞犯懶、舌邊上齒痕多者,也可以常用養護脾胃。
注意:便秘嚴重者慎用。
中醫認為,散劑的有效成分析出快,更易吸收、更護胃。散劑既方便沖泡,也便於食用,還可用來煲湯。
戳上圖,入手四神湯散👆
淡淡的穀物香氣,能天然喚醒脾胃。適度的顆粒感,口感軟糯清甜,長期食用也容易堅持。
胃潰瘍,胃反酸、胃疼的時候,熱水衝一杯,暖暖地喝下去,不適很快會得到緩解。
八珍湯,是明代大醫陳實功創下的經典方,稱其“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清宮御用的八珍粉,就是從八珍湯化裁而來。八珍粉就是做八珍糕的原料,久服可強健脾胃、固本培元。
乾隆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所用八珍粉,主要包括茯苓、白扁豆、蓮子、薏仁、懷山藥、芡實等食材。隨著年齡增長,氣血漸弱,後期又加了人參,目的是補益元氣。
無論是做成番茄雞蛋麵、茄汁黃魚面還是五香牛肉麵,都非常好吃。而且它富含膳食纖維,很好消化,不易積食。
有胃病的人,對食物添加劑很敏感,吃到有添加劑配方點食物很容易會反酸。而八珍面無任何添加,不會泛酸,充飢養胃一舉兩得。
戳上圖,入手八珍面👆
咱們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天長日久,也能把脾胃養好。
中醫泰斗張錫純先生的《醫學衷中參西錄》裡,有一張“期頤餅”的經典方。
“期頤”——百歲為期頤之年,起這個名字,也有常吃期頤餅,延年益壽、百歲可期的美意。
原方記載:
生芡實(六兩) 生雞內金(三兩) 白麵(半斤) 白沙糖(不拘多少)和作極薄小餅,烙成焦黃色,隨意食之。
雞內金疏通積滯,最消食、化痰;懷山藥培土益氣,養護脾胃基底;
二者一剛一柔,消補結合,既能減輕脾胃負擔,又給脾胃以動力;
茯苓,能淡滲利溼、健脾養胃,最能除痰溼;最後加入黑白芝麻,補腎益脾。
除此外再沒別的添加物了,配料就是這麼天然乾淨。
戳上圖,入手雞內金茯苓餅👆
每一張小餅,都是用柴火+純手工+慢火炕出來的,薄如紙張,焦香入脾。微微鹹、脆脆的,讓人食慾滿滿,很是養人。
咬上一口焦薄酥脆,越嚼越香。消食和健脾都照顧到了,不必擔心吃多了傷脾胃。
平時當作下午茶,晚上全家看電視的時候,可以當作零嘴吃,愜意非常。外出遊玩時,帶幾包在身上,健康又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