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朝活了190歲,卻不在二十四史中

這個王朝活了190歲,卻不在二十四史中

宋太祖

01

建隆三年(962年)四月二十一日,早朝,宋太祖趙匡胤笑得後槽牙都露出兩棵。
因為他收到一份禮物,定難節度使李彝興(本名彝殷,避趙匡胤老爹趙弘殷諱改名彝興)派使臣進貢300匹戰馬。
戰馬是好東西,但也不至於讓宋太祖如此放蕩形骸。
比戰馬更珍貴的是心意——李彝興這老小子終於臣服大宋了。
趙匡胤親自向使臣詢問李彝興的腰圍尺寸,並親自監工,讓玉工連夜做了一條玉帶,第一時間派人送給李彝興,以示恩寵。
趙匡胤幹嘛對一個節度使這麼客氣?
因為李彝興身份不一般,他不是漢臣,而是党項人!
党項人是羌人的後裔(党項羌)
十六國時期,羌人領袖姚萇佔據關中,建立後秦,稱霸一方。

384年形勢圖-後秦起於北地

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後秦被劉裕所滅。羌人四散奔逃,活躍在青海一帶,後來融合了很多民族,混血成了党項人。
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党項人主要分成了八部(拓跋、野利、細封、費聽、往利、頗超、米擒),八部以自稱北魏皇室後裔的拓跋部實力最強。


02

但青海這地方實在太窮了,想發達也沒條件,党項人的日子越過越憋屈。
什麼人都敢來欺負他,尤其是吐蕃人,逮著党項人就往死裡揍,視若奴隸,生殺一言而決。
党項人被迫與吐谷渾聯姻,共同抵抗吐蕃人,不斷遷往隴東、寧夏和陝北一帶。
貞觀九年(635年),拓跋部首領拓跋赤辭歸附唐朝。
安史之亂後,党項人被唐朝遷到了銀州(今陝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以東一帶。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李彝興的遠祖),因為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封為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襲罔替,並賜國姓李。
黃巢起義後,大唐王朝就剩半口氣了,藩鎮割據,軍閥混戰,天下大亂。
李思恭悶聲發大財,趁機割據一方,以夏州為大本營,逐漸擴充勢力,佔據了夏州、銀州、綏州(今陝西綏德)、靜州(今陝西米脂)、宥州(今陝西靖邊)河西五州。
地盤有了,但沒實力不允許作妖,党項人就乖乖地給各位老大當小弟。
兩頭下注,和遼國勾勾搭搭,左右逢源。
靠著這份機靈勁,党項人躲過了中原戰火,小日子過得逍遙自在極了。
這不,看趙匡胤搞定了李筠、李重進叛亂,擺平了手下一幫兄弟(杯酒釋兵權),徹底坐穩皇位,大局已定,党項當家人李彝興就果斷送來禮物,表示徹底臣服大宋。
兩家處得相當的愉快。


03

直到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繼筠(李彝興的孫子)病逝,弟弟李繼捧繼位。
李繼捧才18歲,毛都沒長齊,底下一幫人不服他,時不時跳出來鬧事。
李繼捧如坐針氈:這破位子沒什麼好坐的,犯不著把自己的小命搭上。
於是,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五月十三日,李繼捧主動來到開封朝覲宋太宗,將夏銀綏靜宥五州打包送給大宋。
宋太宗嘴都笑歪了,封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留在身邊當差。


宋太宗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所以才能讓党項人舉族歸附,直接派官員接管五州,並且讓李繼捧把五服之內的族人全送來開封,一勞永逸,徹底掌控五州。
想得太美了。
宋太宗命令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了——
1、
李繼捧的賣家行為,党項權貴本就群情激憤。
宋太宗把李繼捧留在開封,直接造成河西党項權力空虛,沒了忠於宋朝的勢力。
2、
李繼捧確實是真心歸附,得了高官厚祿。
可那幫党項權貴什麼好處都沒得到,還要到開封當人質?
不過,大宋派軍隊來了,党項權貴萬般不願,也不敢造次。
除了一人……


04

這個人是李繼捧的堂弟——李繼遷。

李繼遷雕像

據說,李繼遷生下來就長滿牙齒。
有勇有謀,“擅騎射,饒智數”,12歲就統帥一個部。
李繼遷此時19歲,但年紀小,心眼多。
李繼遷比誰都清楚,自己一旦進了開封城,就會淪為板上魚肉,任人宰割。
一定要逃出去,不逃出去就完了!
當宋朝使臣來接收銀州時,他打著出城為奶媽下葬的幌子,騙過宋軍,成功出城,一口氣跑了三百里,逃到地斤澤(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
接著,馬不停蹄地聯絡党項權貴,反覆勸說,絕對不能向宋朝人投降。
只可惜,李繼遷勢單力薄,誰也不敢跟他一起反抗強大的宋朝。
李繼遷掛出祖宗李思忠(李思恭之弟)畫像,痛哭流涕:
“諸位叔叔伯伯,你們能眼睜睜看著祖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就這麼敗在在我們手裡?宋人沒什麼可怕,只要我們團結一致……”
最終,党項權貴們頓時熱血沸騰:“19歲的小娃娃尚且有這樣的覺悟,我們還怕個球,幹了!”


05

這年十二月,李繼遷正式起兵,走上抗宋自立之路。
可宋朝有如龐然大物,真和宋朝翻臉,毫無勝算。
李繼遷很聰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三月,派人出使開封,向宋太宗表態:官家,我願為您鎮守邊疆,給個機會唄。
宋太宗回信:你們家世世代代對中原王朝忠心耿耿,朕是知道的,只要你迷途知返,來開封覲見,朕可以既往不咎,還保你高官厚祿……
李繼遷不好糊弄,根本不吃這套:手裡有兵才是王道,想讓我自投羅網,門都沒有,有本事,你來抓我啊。
終究還是刀槍說了算。
五月,宋太宗派大將田欽祚、袁繼忠到河西慢慢蠶食,壓縮李繼遷活動空間。
李繼遷主動發起攻擊,結果輸了個稀里嘩啦,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兵馬基本全輸沒了。
雍熙元年(984年)九月,夏州知州尹憲派兵偷塔成功,俘虜了李繼遷的老孃和老婆,李繼遷僅以身免。
之後,李繼遷隨即與宋朝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
老李家割據五州百年,人心思李,只要李繼遷還有口氣在,就能迅速回血回藍,捲土重來。
老婆沒了,野利部就送個老婆給他;兵馬沒了,河西豪族馬上補充。
可李繼遷實力太過弱小,打消耗戰,他根本吃不消。
怎麼辦?
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繼遷帶著親弟弟,主動向宋軍主帥曹光實投降。


“曹將軍,我不行了,能投降嗎?”
曹光實不疑有詐,點齊且100多騎兵,在李繼遷兄弟倆帶領下去接收李繼遷的部隊。
剛走到葭蘆川,李繼遷一聲令下,萬箭齊發……
曹光實被射成了刺蝟,宋軍全部陣亡。
李繼遷扒下宋軍的衣服,原路返回,一舉攻克銀州,瞬間滿血。


06

宋太宗大怒,派名將田仁朗、李繼隆、王侁,去揍李繼遷。
三月,李繼遷在會州(今甘肅靖遠縣)大敗;
四月,李繼遷在綏州濁輪川再次慘敗。
六月,李繼遷在銀州城被王侁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入茫茫的戈壁荒原。
沒多久,在蕃族的支持下,李繼遷又變得生龍活虎。
雍熙四年(987年)二月,李繼遷再次攻打夏州。
可這一次,李繼遷輸得更慘,又被攆回沙漠深處。
十一月,李繼遷遭遇部下背叛,鼻子中箭,血流如注。
可就是死不了……


07

宋太宗很鬱悶,每次都是飛龍騎臉的局,怎麼就打成了這揍性?
端拱元年(988年),宋太宗終於回過味來,對李繼遷就得釜底抽薪,斷他的根——截斷河西豪蕃和党項人對他的支持。
怎麼截斷呢?
宋太宗讓李繼捧重新擔任定難節度使,任務只有一個,搞定李繼遷。
還別說,這招挺毒,直中李繼遷要害。
党項正牌當家人一出馬,支持李繼遷的人越來越少。
李繼遷也反過味來——打了這麼多年,終究是自己太弱了,要想以弱勝強,必須找外援。
誰呢?
遼國!
此時,宋太宗已經兩次(979年、986年)北伐遼國失敗。
宋遼早就撕破了臉皮。
宋朝和党項人掐架,契丹人隔岸觀火,巴不得兩人打得昏天暗地,打得越慘,對遼國越有好處。
端拱二年(989年)三月,遼聖宗將義成公主嫁給了李繼遷,並賜給李繼遷3000匹戰馬。
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遼聖宗冊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有了契丹女婿的身份,李繼遷身價暴漲,河西各族紛紛投奔。
李繼遷一下子壯了不少。
淳化二年(991年)七月,李繼遷接連攻克銀州、綏州。


08

更噁心人的是,李繼遷見好就收,嚐到甜頭,馬上向請求歸附宋朝。
宋太宗噁心壞了:“打了這麼久,你說歸附就歸附?”
宋太宗下意識想拒絕,可是不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遼國的小算盤,宋太宗心知肚明。
在遼國巨大的邊境壓力威脅下,宋太宗被迫接受李繼遷的歸附,封他為“銀州觀察使”,賜名趙保吉。
十年,整整打了十年。
宋太宗還是低下了他那顆高貴的頭顱。
但所有人都知道,無論是李繼遷,還是宋太宗,這都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大戰終會來臨。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點我關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