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有人把天蔚公那穴地,叫佛祖坐米鬥,有人說佛祖抱堂,有人說叫佛祖寶座…這些說法都是一樣的,形容至尊至貴!因為那山的前後左右,都有近山遠山相抱,山上草木鬱鬱蔥蔥,山很平緩端正,它就像入廟裡,見到彌勒佛一樣,很圓潤豐滿,很平和,像一個大富長者!
而且最奇怪的,是山的正中央,有一個獨秀的群山!凡獨秀的群山,均勻端莊整齊的,我們稱之為‘龍樓’或‘鳳閣’,就是外山遠山很多來朝,最中間那個,就像龍樓鳳閣!我們就可以比喻,有些人有好多粉絲,但是粉絲的水平,都很普通,即使粉絲來朝也沒什麼;但是有些人,他的粉絲都是重量級的,都是極其尊貴的,一個人能帶一群的,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是宗師大德,至尊至貴的,這又不一樣!所以普通的人才,和宗師所感召的人,水平不一樣、等次不一樣!
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定課、晚課,太重要了!因為,我一直在養育著,寶塔頂尖那一層的人!我們的書,給大眾普及的讀物,已經足夠了,現在我最缺的,就是漸漸的,要帶出一批真修實幹弟子!萬緣放下,至心一道!學子與患者,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同心同德,同修妙法,同成大道!也就是像登塔一樣,越登到頂層,人就越少!像五經富周圍的虎山,好多人去過,而大嶂尖山之巔,一百個沒有一個人去的!
(圖25-26大嶂尖山之巔航拍 攝:曾佳俊於2022年1月2日與少年宮師友登頂)
有些人終其一生,像啟祥叔、大姨丈,都沒登過大嶂,也沒上去過。我見到朝山層層疊疊不計其數的地方,一個是南華寺,前面朝山如屏;另一個就是現在的,佛祖抱堂佛子嶺,佛子嶺很奇怪,就是平原裡,獨秀的一個山群,古人講:平地一凸最為奇,平地一山頂千峰!因為周圍都是平原,你突然突起一個百米的山,那山雖然不高,只有百米左右的海拔,它不是特高,但是它在周圍的位置裡,是極其不一樣的!
像那圩市,雖然很低,可是一到圩日那天,十里八鄉的人,會全部聚到那裡去,在那聚著。而佛子嶺,就好像一佛講法,群嶺來聽,群山俯首帖耳,都將最端莊的那一面,靠向佛子嶺!而且連綿起伏,沒有一處斷的!我們下午去,跟佳俊有一個體會,佛子嶺一望出去,群山像羅盤那樣,層層疊疊,沒有一處中斷!
有些地方還一直連珠,近的山就像七星連珠那樣,不斷連過去,這讓人震撼!能配得起靈珠108個連串,不間斷的,那就是寶器,廟宇之氣!有很多地方,雖然有山來朝,但是山不顯貴。而佛子嶺,那朝它的山會顯貴,大嶂尖山就在它的白虎片上清秀可見,如果不是剛下完雨,那麼我們可以拍得更清晰,但是朦朧有朦朧的美!我們將來,再去做一個溫故知新,做一個天氣最好的!
我學習了《佛子行三十七頌》,我就想我要為醫子,寫一些頌,所以我去泉源山也寫頌,到清涼山也寫頌,現在回憶老家也寫頌。我的目的,就是要去讚頌許多美,用僧贊僧的模式!如果堂口內,大家相互讚歎,作品會越來越完美,用讚歎代替批評,用讚歎來成就彼此!
下午我們一回來,我就講到這個加油,摩托車一壺油50塊左右,我叫佳俊出,那龍哥自己都拿錢,我說有年輕人在,不能讓老人出錢!我們的每一行,雖然有代價,但是我們很值得付出這些代價!因為我們有作品、有成果,將來還要收集入書,老師唯恐你們,將這些好資料遺漏!家林講到,不怕不完美,怕遺漏!
你看天蔚公,有一部分資料遺漏了,後代很痛心!我們這個年代,要吸取這個教訓,別在盛世太平的時候,遺漏了許多美好的文史!最動人的,唯有這些文史美德故事!一回來五點多了,我立馬到龍水瑤,村民回來路上,問我怎麼還去?這麼勤,逢下雨天,傍晚了還去。
我現在感受到了,雲水瑤是一個有力量的地方!你越用極致心去維護,使那裡越聖潔,你得到的力量越大!中正會修理護理,大家會拔草,舒佳晚上彙報到,拔草發現要有很多訣竅,沒錯!老師以前講過,凡一件事情做好,要有快準狠的精神!‘快’就是我們拔草,要求一個手上的靈活,別在那裡虛耗時間,邊拔邊想別的事情,那你幹活不會獲得很多力量,只會思則氣結傷!
第二就是要‘準’,拔斷過幾次,那你就要兩隻手配合,一隻手拿鉗子,石頭一拉開來,鉗子一下去,提出來石頭又塞回去,其實這就是配合。所以有些人越練越好,練出了靈敏,將來你要是有朝一日去學針灸,你把肌肉一按,針就下去,看都不用看,因為你的指勁、功夫已經上升了!看似沒練針灸,但是隻要一有那個機會,你會發現你把握得比誰都快!你就有那自信跟底氣,讓我學,我就像種菜鋤地一樣撿到,不費神不費勁!
第三就是要‘狠’,什麼狠?敢蹲,敢蹲久;敢跪,敢跪久!這就是狠,只要功夫深,鐵桿也能磨成針,這叫狠!像佳俊他會啊,他的使命就是要做視頻,他如果放棄了,留到第二天,不趁熱打鐵,一旦養成拖延症,自己會被懶字所累!細看萬事乾坤內,祗有懶子最為害。諸弟子,聽訓誨,日就月將莫懈怠。舉筆從頭寫一篇,貼向座右為警戒。人生要有座右,如出海須帶指南!座右銘,乃人生指南針!
曾鞏的故居里有這樣一句話,校書長愛階前月,品畫微聞座右香。老師現在的境界,好多已經到了,你看我們在田地裡幹活,腳板直下三千鏟,心中不沾半點塵!這就是一個快跟清淨,不做很多閒暇之想。下午除草,很多心決秘訣,你們要去悟!陳白沙講過,‘要從日用中,體會真理’這句話,我是從《陳白沙傳》裡看到的,意思就是仁智勇,你要在拔草、行路、種菜、剷土、挑水中,去體認!
我今天去遊了佛子嶺,敬仰了天蔚公的祖地,天蔚公的德行、家教、家風,他的裔孫,對五經富的貢獻,產生了濃厚的敬畏之心!我只想為祖地、為後人,傳講這些富有精神動力的故事!好多人都沒有集中,去講天蔚公後人的佳績,我有幸,遇到了唯一居適吾廬那些長老鄉賢們,他們也樂意跟我講,因為我要為前人續風采,我有這個願!
所以今天,我覺得很殊勝,有鄉賢特別將他的族譜送給我!說‘曾醫師,你都在發揚五經富的光,我們送給你’。兩本哦,這是不是七星伴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一本是景吾公的,本來我想去買的,另一本是炯院公的。或許真如格言上面講: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或者作善降之百祥,或者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我們去朝祖地,並不是去看封建迷信的風水寶地,是想著如何將墓主,祖公的這些德行,人性光輝,勤勉、勸學、教子等,通過祖地去傳講開來,使後代裔孫,更加敬重祖地,去朝拜祖地!這不就是祖上跟家族的靈光嗎?我今天還有幸去了好幾處,包括天蔚公夫人的,在馬尾山;還有下陂頭,殿前將軍何我旭古墓,在美德村的大坷湖,對面就是天台山;還去了中門惠襄公的祖地,也維修得很好,那些對聯很感人!
我都能夠從數十首對聯裡,看到有好幾個,我不認識的字,叫佳俊立馬查,他也是知道,我還沒叫前,他就去查了。現在凡看到不懂的,就立即去查,手機真正的作用在這裡,“有疑問,求確義”!然後,我們又到了雄牛出欄祖地,就是我們去鍋廠,廉裕公祠的,有四個兒子,他的長子叫雲公,和合蓮子塘創始人,他生了六個兒子,十六七個孫子!家族建了習傳書室,出了好多秀才,還出了鄉長,縣長、大醫、校長、書法家!
這些都是當地的名地有名望的,我們遊名地,目的在於發掘名賢精神,傳之習之,叫傳習吧。王陽明叫《傳習錄》,就是讓好的東西傳下去,再不斷的學習、練習,足矣!老師今天講這些,我這一行,真的很開心,跟著底層的有心人,去尋古蹟,訪故地講古之故事,以律今人以啟後賢!正如:欲知大道,先修文史,以往知來。這也是我們三大鄉土愛好:一遊名賢故居舊地,二遊祠堂、宮觀、廟宇,三遊對社會貢獻大的名人祖地,佳俊也爭氣,一回來兩個視頻也分享出來了,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