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腰腿冷痛的千古名藥

治療腰腿冷痛的千古名藥

小編導讀

在日常烹飪時,生薑是一種必不可少的佐料,它可以給食材進行調味,給菜餚增香添彩,民間還有夏季吃薑的風俗。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薑經炮製後能成為另一味中藥,那就是乾薑。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是“溫中主藥”,《傷寒雜病論》中數十張名方都包含它。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

《神農本草經》載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澼,下利。生者尤良。

原文闡釋:

1.胸滿咳逆上氣:《難經》雲:“形寒飲冷則傷肺。”肺主宣發肅降,外感風寒,內傷冷飲,肺氣失於宣發、肅降,故見咳喘胸悶,乾薑溫化寒飲,常與細辛、半夏、五味子治療寒飲咳喘。

2.溫中止血:治療吐血、便血病證,乾薑味辛,性溫,入胃經,溫中散寒而止血,如張仲景《金匱要略》雲:“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

3.發汗:乾薑味辛,性溫,可助體內陽氣達表,乾薑守而不走,生薑走而不守,故生薑發汗能力強於乾薑。臨床多用生薑發汗。

4.逐風溼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乾薑溫升脾陽,溫化寒溼,可治療風寒溼痺。

5.腸澼下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乾薑溫運脾陽,以升清氣,從而治療腸澼下利。

張仲景對乾薑的運用

《傷寒論》中含“乾薑”的方劑有23方,《金匱要略》中含“乾薑”的方劑有23方,去掉重複的方劑,共39方。

1.咳喘病證:小柴胡湯的加減中有“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之言。“咳者”是寒飲犯肺的表現,乾薑溫肺以散停聚之飲。真武湯加減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一兩”,乾薑、細辛、五味子是張仲景治療寒飲咳喘主要配伍,此外還有苓甘五味姜辛湯、小青龍湯。

2.太陰中寒證:“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四逆輩者,指四逆湯、理中湯等;大建中湯證“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腹中寒”即脾胃陽氣衰弱,中焦陰寒內甚,寒氣上下攻衝,而產生劇烈腹痛;附子粳米湯證“腹中寒氣,雷鳴切痛”,方中均能體現乾薑溫中散寒功效。

3.少陰腎陽虛證:如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乾薑附子湯,回陽救逆。四逆湯是回陽救逆的代表方,《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方中乾薑辛溫,守而不走,長於溫中,乾薑與附子相伍,以助回陽救逆之功。

4.寒熱錯雜病證:以三瀉心湯證為代表(半夏瀉心湯證、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證),基本病機為胃熱脾寒、寒熱互結、氣機痞塞,臨床側重點不一。生薑瀉心湯治療兼有水飲、食滯;甘草瀉心湯治療中氣更虛,臨床均可表現為心下痞、嘔吐、腸鳴下利。方中黃芩、黃連清胃熱,乾薑、人參、甘草溫中健脾,半夏降逆止嘔,諸藥並用有辛開苦降甘調之功。此外治療寒熱錯雜久利的烏梅丸,方中也有乾薑。

5.噁心嘔吐:“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此為溫中散寒,蠲飲降逆之方。臨床用於妊娠惡阻,以嘔吐不止,吐出物清冷,舌淡白,苔白滑,脈沉遲。

6.胸痺心痛:“胸痺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人參湯即理中湯,病機為中焦虛寒,痰濁或陰寒實邪痺阻胸陽所致。人參湯即理中湯,重點為溫中通陽,以消陰翳,治療胸痺心痛。此外烏頭赤石脂丸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方中也有乾薑。

7.腎著病:“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該方有溫陽散寒、健脾除溼之功,主要通過補土製水、溫化寒溼而治療腎著病。

8.虛寒失血病證:治療便膿血桃紅湯證:“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脾腎陽虛,統攝無權,寒溼內阻,損傷脈絡,以致大腸滑脫不禁。桃花湯方中以赤石脂止瀉固脫,乾薑溫中散寒,粳米補脾益胃,共奏溫中澀腸之功。臨床可見下利日久不愈,便膿血,色暗不鮮,腹痛喜溫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此外尚有治療吐血的艾葉湯。

劉渡舟醫案

患者,男,50歲。

刻下腰痠,兩足痠痛,惡寒,行路則覺兩腿發沉。切其脈沉緩無力;視其舌碩大,苔則白滑。沉為陰脈,屬少陰陽氣虛也;緩為溼脈,屬太陰脾陽不振也。

本證為《金匱要略》所述“腎著”之病,為疏,處方:茯苓30g,白朮15g,乾薑14g,炙甘草10g。此方服至第12劑,則兩足變熱、惡寒與行路酸沉、疼痛之症皆愈。

按:本案腰痛腿沉怕冷,與“腎著病”相符。《金匱要略》說:“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本病病因為脾陽不運,寒溼痺著於腰部,病變部位並不在腎之本髒,而在腎之外腑。臨床以腰以下寒冷疼痛為特點。所以在治療上不必溫腎以祛寒,而應燠土以勝水。本方重用乾薑配甘草以溫中散寒,茯苓配白朮以健脾除溼。待脾健溼去寒解,經脈暢通,腎府不受寒溼所侵,則諸症自愈。(陳明,劉燕華,李方.劉渡舟驗案精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145.)

跟著經典學中藥

《神農本草經講堂實錄》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立足於《神農本草經》,對其原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並引證《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張仲景對《神農本草經》中藥物的運用,進一步介紹了每味藥的現代臨床應用(包括現行教材《中藥學》中的內容)及用藥注意事項。書中的亮點是介紹了多位現代名老中醫運用該藥的經驗,並突出該藥臨床應用的典型醫案,使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充分地體現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精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