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9歲那年,獨自琢磨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58歲破解了“孿生素數猜想”,突破了困擾數學界近兩個世紀的難題,一舉驚動了國際數學界。
今年4月,被稱為“國際數學界的掃地僧”的傳奇數學家張益唐,向全球的數學愛好者發出了一份特殊的邀請,不限年齡、不限國籍、不限職業,挑戰全球最大在線數學賽事——2023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今天,這場吸引了全球5萬多位數學高手報名的全球最大在線數學賽事,正式公佈了決賽名單:685人從5萬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入圍決賽。這些數學大神們將於10天后在線上持續答題8小時,進行終極角逐。
傳奇數學家張益唐向所有愛好者發出邀請
全球5萬多數學高手報名參加
和往年一樣,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如期啟動報名。除了邀請人張益唐,今年的大賽的命題組,由33位頂尖青年數學家組成,以兼具專業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的賽題,發掘具備創新能力和科研潛力的數學人才。
在大賽的設計上,組委會也別出心裁。比如向全社會公開了一道沒有答案、與晉級無關的賽題:“用數學方式講述你和數學的故事”,吸引了兩千多人答題。大家用各種奇思妙想來表達自己對數學的熱愛,腦洞大開。
大賽共設置了4個金獎(4萬美元/人)、6個銀獎(2萬美元/人),10個銅獎(1萬美元/人)和50個優秀獎(5000美元/人),年總獎金額超過400萬。
放眼全球範圍內的權威數學比賽及獎項,本次大賽的獎金顯得尤為沉甸甸,比如菲爾茲獎得主獎金的獎金為1.5萬加元,約1.1萬美元。
這場比賽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5萬多名數學愛好者報名,既有數學強校林立的歐美國家,也有日益重視數學基礎教育和基礎科研的亞洲國家,中國、新加坡、越南等亞洲7國均有選手晉級。

連續五年大手筆投入數學人才選擇和基礎科研
“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阿里巴巴公益、阿里達摩院發起,在數學界首開先河,不設報名門檻、全程在線比賽。自2018年以來,大賽已連續舉辦五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數學賽事。
連續五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資金,舉辦全球門檻最低、覆蓋面最廣、獎金最為豐厚的數學大賽,即使在全球互聯網巨頭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依然大手筆支持和舉辦數學大賽,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2018年秋天,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邀請11位來自中國、英國、俄羅斯、比利時、匈牙利等國的頂級數學家來到杭州,聊了一個半小時數學。他們討論的主題是——數學有用嗎?
跟數學家們腦爆了一晚上後,他們決定辦一場數學競賽。這是一場前所未有,被重新定義的數學競賽——完全以興趣為導向,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只要對數學感興趣,不管你身處何處,有沒有從事數學研究,甚至不在意是否出身數學專業,都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參與到比賽中來。
“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馬雲曾這麼定義數學,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
事實上,數學不僅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科技進步的強大引擎,雲計算、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
五屆大賽累計吸引25萬多人報名,來自於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佈全球六大洲,獲獎選手覆蓋了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巴黎高師等全球數學頂級高校。
每年都有一批數學界的未來之星在“阿賽”嶄露頭角——北大青年數學家韋東奕是首屆賽事的金獎得主之一;第四屆賽事的金獎得主姚遠和“00後”銀獎得主張盛桐,在本科階段就因解決數學問題“尋找高維空間中的等角線最大值”在數學界四大頂刊之一《數學年刊》發表論文。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是中國企業獨立舉辦的第一個數學大賽,對於激發大眾的數學熱情、推動數學教育和中國數學的發展會有重大作用。” 在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說。
每年的數學大賽選手來自千行百業,有刑警、編劇、律師、焊工、快遞員……比如報名參加今年比賽的天津快遞小哥孫金元,曾沉迷歐拉常數,在繁忙工作之餘,連續用兩週時間證明了與歐拉常數相關的13個公式。
文 | 沈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