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順時養生,在適當的季節做適當的事,才有益身心健康,飲食亦是如此。
應季上市的荔枝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
荔枝雖好但性溫,容易上火的人不可多食,一天的食用量最好不超過200g。
荔枝鮮果可以即食,也可以佐菜烹飪。
建議和其他涼性果蔬搭配做成色拉、水果拼盤、水果茶等食用,可以有效防止因過多食用荔枝帶來的上火。
芒種時節的江南,楊梅多已成熟掛於枝頭。
酸甜可口的楊梅口感豐富,在夏天吃還能夠生津解渴,和胃消食。
楊梅可以直接食用,吃前要先用鹽水浸泡,鹽可以多放一點,然後再用清水洗淨後食用。
楊梅也可以用來泡酒,楊梅酒對於暑溼導致的腹瀉,有很好的止瀉作用。
此外還能預防中暑,具有養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進入芒種,也就到了小麥的收割期。
小麥除了是最普通的糧食,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小麥的種子,乾燥、輕浮、癟瘦者又叫浮小麥,其性涼、味甘,能除熱生津、益氣養心。
小麥可以直接用來煮雜糧粥,小麥粉可以用來製作各種麵點。
材料:烏梅50g、山楂15g、甘草2g、冰糖15g。
做法:上述加800ml水一同煮,晾涼後代茶飲。
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酸梅湯主要有解熱、止渴、防暑、殺菌的功效,在炎夏季節是倍受人們歡迎的飲料。
材料:醋炙五味子5g,枸杞子10g,白糖適量。
做法:將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再放入白糖,攪勻即可。
本茶可滋腎陰、助腎陽。適用於“夏虛”之症,是養生補益的有效之劑。
材料:綠豆煮熟取100g、玉米粒30g、生菜50g、大蔥25g、胡蘿蔔40g、紫甘藍80g、檸檬汁5g、橄欖油10ml、鹽0.5g。
做法:生菜、紫甘藍反覆沖洗,濾幹水分切成細絲,胡蘿蔔洗淨去皮刨成細絲;將檸檬汁、橄欖油、鹽混合調勻;將綠豆與蔬菜混合,再倒入步驟2中的調味汁拌勻即可。
材料:小麥60g、粳米150g、大棗5個。
做法:將小麥洗淨後,加水煮熟,撈去小麥取汁,再入粳米、大棗同煮;或先將小麥搗碎,同棗、米煮粥食用。
材料:香菇、雞湯、澱粉各適量,冬瓜300g,植物油、精鹽、姜、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香菇水發、洗淨,冬瓜去皮洗淨,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待用,姜洗淨切絲;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鐘後,倒入適量雞湯;煮開後,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材料:鮮藕500g,雞蛋2個,油少許,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雞蛋打入碗內調勻,將鮮藕榨成汁,與蛋液混合,加入少許油、鹽等調料味品,最後將盛有鮮藕雞蛋汁的碗放在蒸籠上,武火蒸10分鐘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虛渴、五心煩熱、血熱妄行、瘀血不散、產後血虛者。
材料:百合100g,鮮藕500g,蜂蜜適量。
做法:將藕與洗淨的百合放入鍋內加水同煮至爛熟,加入適量的蜂蜜既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慢性氣管炎、肺熱咳嗽、勞病咳血、及熱病後期餘熱未盡之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神智恍惚者,還可用於腳氣水腫者。
禁忌:百合為寒潤之品,脾虛便溏者慎食用。
材料:青頭鴨1只,草果5個,紅小豆200g,鹽、姜、蔥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鴨洗淨,去內臟,然後將草果、紅小豆、姜、鹽、蔥等放入鴨腹內,再放入鍋內,加水煮至鴨熟,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水腫腹滿、小便不利、小兒熱驚癇、瘡腫者。
禁忌:尿多者忌食
覺得此文不錯的朋友
記得點個【在看】
關注下方【養生家園】
養生金方免費看
👉芒種!警惕:三不吃三不做,懂得禁忌,為入伏做準備,不懂規矩要吃虧
👉今日芒種,這8種食物要常吃,健脾袪溼,清爽過夏~
👉每天8顆,男子吃出腎衰竭!很多人都在吃…
👉身體這2處發癢的人,肝都不太好!想要養肝護肝,記住6句話就夠了
👉2023最新最全《身體檢查表》,只發一次!您一定用得上,建議收藏!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康健知識庫:關愛身體,預防疾病,分享最優質的健康知識,您身邊的健康專家!
想看更多視頻,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
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養生、健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