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風雅之士文武兼修,說文,必談到書。現在人們多見的是書店,但大凡文人墨客,都會給自己的書房或者畫室起個雅名,亦謂之“齋號”。取“齋號”名,是很有意思的事兒。千百年來,大家都字斟句酌,很是用心的推敲。簡與繁、穩與浮、雅與俗、深與淺,寥寥幾字,意義深邃。有的會選用一個字的:如堂、室、屋、齋、樓、館、閣、軒、舍、居、洞、廬、庵、亭、簃(yí)、庋(guǐ)、牖(yǒu)、廛(chán)、榭、園、巖、巢、村、蓬、窩等。有的則喜歡兩個字的:如山莊、草堂、山房、精舍等,以示雅緻。
這是中國流傳了數千年的文化現象,背後蘊含的故事妙趣橫生,眼辨真假,心知古今,且聽三位買舊書、藏舊書,又願售舊書的店主分享。
途山悅書房,位於6號線上新街軌道站旁。書房主人是妙青,農學研究生畢業。
這家書房可以說非常年輕,雖然去年才開業,但藏舊書不少,種類也豐富:文史資料、方略研究、地方誌、回憶錄、年鑑、老檔案、老照片、老棋盤等,還有不期而遇的:立鶴的小石頭、畫人物的摺扇、插了小花的花瓶、非遺芝麻酥、手工咖啡、剛斷奶的小貓團團……
妙青說:“我店內這些都是書友贈送的,花是,扇子是,就連門口的‘社區圖書館’五個字匾,都是朋友——軍哥書屋的老闆軍哥手工刻的。他用了別人丟棄不用的老櫃門,花了一個禮拜左右的晚上空閒時間,字體專門挑選的漢儀粗宋簡。”
妙青說,自己跟著軍哥學,也會手工刻竹和木。因為途山悅書房是社區圖書館,軍哥刻的匾又有意義,所以大門口就掛的這個。妙青還說:“途山悅書房,也有書法,那是酉陽的先生書屋主人戚玉龍寫的,暫未刻字。之所以取名途山悅書房,是因為書屋開在塗山旁。跨過徵‘途’,翻越高‘山’(攀登書籍的山、人生的山),遇見喜‘悅’(人與人,人與書,中間銜接的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書房則是本來地方小,和住家的感覺一樣,希望更親民一些。我的店有的時候人不在,都是書友自助取飲料,甚至按標價買喜歡的東西,比如小吃、茶、書、筆等。”
確實,重慶晚報記者聽一個小姐姐說店裡的花生好吃,就買了兩袋。那個小姐姐還幫忙算賬。記者問這是請來幫忙的?聞言店內熟悉的人都笑了,妙青說,都是書友,熟了就把這裡當家了,比較隨意。未來除了茶、咖啡、果汁和小吃,還考慮上餃子或者湯圓。因為有的書友看書著迷了,就不想走也不想出去吃。
那書房裡有特別推薦的舊書嗎?妙青拿了凳子,登高取了幾本百年左右的辭典,特別提到了1923年的《地名大辭典》,今年剛好一百年。
妙青說:“這些是一位長者贈送給書房的。長輩贈書,既是對後輩的鼓勵,也是希望好書有傳承,讓需要看的人看到。你看裡面有好些人的藏書章,說明被珍視,且流傳有序。”
在送的書中,除了辭典,還有另外一本宋刻影印的書——《孫可之文集》,註解的筆記都有至少3種顏色,可知看書的人之用心,註解的人也可能不止一個。
妙青說,本科學的是園林景觀設計,所以會畫畫,店裡的百合(畫)是自己畫的。此外,因為研究生學的農學,畢業後在南川承包了一匹山,種綠茶和花生。還在事業努力期,希望未來有收穫。
軍哥書屋,之前在鐵路旁。老闆名叫苟軍,人稱軍哥。他說:
當初我就知道可能搬遷,所以本來有取鐵路書屋之類名字的想法,就作罷了。乾脆就用自己的名字,書屋走哪裡安家落戶都可以。
軍哥書屋的四字匾,是朋友馬老師手寫的字,宋體,然後軍哥自己動手雕刻的,前後刻了20多天。
軍哥說:“朋友多了就是好。現在軍哥書屋的許多文創,馬老師都參與。我和妙青也經常一起去淘舊書。此外,收藏家王世襄是我的偶像,我經常看他寫的書。我有空時,就會用竹子或者木頭雕刻。我喜歡用別人丟棄不用的舊竹、木,也會買一些好料子如小葉紫檀,黃楊木等。雕刻的作品有的自留,有的售賣,有的則送朋友。這個門牌自己雕刻,更有意義。”
軍哥現在藏的舊書很多,有的書都還在庫房裡,沒有整理出來。
他說:“我賣舊書,也收舊書。有的時候都來不及仔細翻閱,先買下再分類整理。就怕我慢一步,有價值的舊書可能就被送去回收站了,真是可惜和遺憾。”
軍哥喜歡雕刻,也喜歡收藏。除了書,他之前也收藏門牌號、杯子等,還收藏地圖。他說自己的隱藏技能大概是:有時候自己會補一下地圖。
含章書局的老闆,叫韓旭,“80後”。
他說:“匾算是半手工——先手工雕的,陰刻,再用砂輪打磨,用的是榆木的本色,沒有描金。因為我是魯迅的粉絲,所以集了魯迅的字,用當年他的書法字,做的刻字模板。”
那含章是什麼意思呢?韓旭笑著說:“來此的朋友問的很多,目前只有一個好友‘易山先生’,不問就知道我取名的含義——含章可貞,或可王事。這是周易裡的卦辭,與謙卦有關。含章的平仄與書局和得上,更押韻,所以就用的書局。”
韓旭還提醒來購買舊書的朋友:
“收藏是個人的事情,但事實上,人類的文明就在這個過程中薪火相傳,帶著先輩們的夢想,一路前行。《道德經》中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我買舊書,藏舊書,也會把舊書賣給喜歡它的有緣人。但喜歡舊書是好事,需量力而行,過猶不及。你錯過的書,或許有更適合的人得到,也不要遺憾。還有的自藏書,可分享,不賣。”
韓旭說,除了刻匾,他其實還會刻印章,制印泥。收藏書的同時,也會修補古籍,修鋼筆等。
名人的書齋…
屋,本義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頂部,漢代起引申為房屋。如鄭板橋的“青藤書屋”,張岱之的“梅花書屋”。
齋,據史料記載,齋號起源晉唐,盛行明清。如王安石的“昭文齋”,蒲松齡的“聊齋”。
堂,殿也,高大、寬敞、明亮,如今還有學堂之意。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張大千的“大風堂”。
閣,也有“樓”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閣”,吳青霞的“篆香閣”。
軒,現在多指有窗戶的長廊或小屋。如辛棄疾的“稼軒”。
居,如葉聖陶的“未厭居”,沈鈞儒的“與石居”。
室,如劉禹錫的“陋室”。
庵,如陸游的“老學庵”。
局,唐宋用書肆、書棧、書鋪、書林、書坊等較多。肆,有學者認為書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記載始於西漢。到了近代,很多書店喜歡用局。如新華書店、三聯書店,鏡今書局、中華書局。
(毛宇劍亦對本文有貢獻,一併感謝)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楊雪
責 編:蔡 靜
主 編:羅再芳
總值班:嚴一格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