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如期來臨,草木蔥鬱的氣息拂過青春的朝氣,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考試畢業季。有些同學可能會因為考試而緊張、焦慮,時常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減退。接下來,就讓我們學習一則治癒健忘的醫案,同時悅讀中醫也祝各位同學們旗開得勝,心想事成!
現病史:患者兩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記憶力減退,常忘帶物品或忘事,影響工作、生活,患者甚苦於此,遂尋方治療。
刻下證:記憶力減退,忘事、忘物頻繁,1日內忘4~5次,納可,眠稍差,夢多,頭髮全白,大便1次/日,成形。

方證辨證:《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好忘第七》說:“好忘。”筆者臨床體會到開心散的方證是:記憶力差,健忘。《嚴氏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說:“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筆者臨床體會到歸脾湯的方證是:有思慮過度病史,健忘,乏力,心悸,失眠,便血,崩漏,舌淡苔薄,脈細。本案患者記憶力下降,健忘,做會計工作,思慮過多,符合開心散方證、歸脾湯方證,故方證辨證為開心散證、歸脾湯證。
石菖蒲15g,遠志15g,黨參15g,茯苓28g,白朮10g,生黃芪10g,龍眼肉10g,酸棗仁20g,木香5g,生甘草5g,柴胡20g,龜甲15g。
5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早、中、晚飯後半個小時溫服。

二診(2020年3月20日):患者訴健忘改善不明顯,仍有1日內忘事3~4次,睡眠改善,起夜後可迅速入眠,做夢減少,大便1次/日,成形。舌淡,苔薄白。
治療:原方改茯苓為茯神30g,酸棗仁加量至60g,5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早、中、晚飯後半個小時溫服。
三診(2020年3月25日):患者訴訴已無明顯健忘,原有工作時心中煩躁,不想工作,現工作中內心平靜,大便1次/日,成形。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好忘第七》說:“好忘。菖蒲一兩,遠志四分,人參四分,茯苓二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嚴氏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說:“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白朮、茯神(去木)、黃芪(去蘆)、龍眼肉、酸棗仁(炒,去殼)各一兩,人參、木香(不見火)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上嘆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明代龔廷賢在《壽世保元·卷五·健忘》中說:“蓋心之官則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慮過矣。傷於心,則血耗散,神不守舍,傷於脾,則胃氣衰憊,而慮愈深,二者皆令人事則卒然而忘也……治之,必須養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劑以調理。”龔氏認為,心、脾二髒皆主思,思慮過度則耗散心血,以致神不守舍,耗損胃氣,氣機升降失常,思慮結氣更甚,用藥應當補心血、益脾胃、定心神為主。
患者為筆者繼母,長期從事會計工作,思慮過多,滿頭白髮,健忘頻繁,回家進門後常連連懊惱忘帶某物,囑咐其做事亦時常忘記,考慮其勞傷心脾,故予開心散合歸脾湯治療。
開心散中菖蒲辛香通竅,遠志補腎益智,人參、茯苓健脾,歸脾湯中人參、茯苓、黃芪、白朮、甘草補益脾胃,龍眼肉、酸棗仁、當歸養心血,木香調暢氣機。取藥後,筆者為其煎藥,前5劑無甚效,恐補益力量小,酸棗仁大膽加至60g。煎藥時發現,後5劑煎出湯藥較濃,藥質懸濁於水中,不似前5劑可透光。後5劑服畢,健忘痊癒,工作中煩躁亦除,故可知仲景酸棗仁湯用大劑酸棗仁益心肝之陰,補虛勞,安虛煩之意。
為醫者不僅要知處方開藥,還需知到手之藥斤兩多少,煎煮後湯液之形質。此方到手後每劑也僅雙掌可包握,有人說酸棗仁太多,多乎哉?不多也。清代喻嘉言《醫門法律·卷六·虛勞門·虛勞脈論》說:“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黏膩之物填之,不能實也。精血枯涸,非滋膩之物濡之,不能潤也。”非此重劑則煎不出濃稠湯液,清湯寡水何以能補益心血?
本書是著名經方家何慶勇教授及其學生團隊的聯合著作。本書上篇為何慶勇及其碩士、博士、徒弟運用《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治療臨床疑難病的醫案實錄。下篇為何慶勇的學生介紹其運用甘草乾薑湯、茯苓杏仁甘草湯、黃土湯的臨床經驗。何慶勇學術團隊執經方妙法,以簡馭繁,臨床療效顯著。
高考可謂是全社會最近都在關注的“熱點”,又一批青年學子將迎來一次重大考驗,而在高考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報考院校和專業的選擇。本月粉絲福利日,就請大家以#推薦中醫藥專業的N個理由#為話題,為我們的青年學子們推薦中醫藥相關的好學校、好專業或好導師,一起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繼承發揚中醫藥事業!
老規矩,留言點贊最多的3位粉絲和隨機抽取的5位幸運粉絲將每人得到1本我們送出的中醫好書!
活動時間:2023年6月8日11:30至6月12日12:00。
本週末,“王晞星國醫大師學術傳承班”將在北京開班,悅讀中醫為粉絲們爭取到了5個價值500元的免費學習名額!
想要參加的粉絲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悅讀中醫客服微信,發送暗號“我想聽講座”,即可獲取報名途徑。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授課時間:6月10日、11日
授課地點:北京·北苑大酒店
授課主題:“和法”探究及臨床應用
授課內容:
1.和法探究及臨床新用——王晞星
2.“履中蹈和”思想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經驗分享——李廷荃
3.和法指導下中醫藥的腫瘤臨床實踐——郭智
4.腫瘤併發症的中醫外治——劉麗坤
5.四逆散臨床新用與創新——郝淑蘭
報名截止時間:6月8日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