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設計師趙晨曦,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設計專業,於2019年成立品牌fabric qorn。大花襖、“辦證”小廣告、“本山賣柺”…… 這些帶有濃厚中國市井鄉土氣息的意象,都是趙晨曦的靈感來源。
他曾攜fabric qorn參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男裝展會Pitti Uomo,被福布斯評為:“此次「China Energy」中最具幽默感的品牌。”
彷彿穿越回八九十年代,他像一個世外高人,在自己的天地裡偷偷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一出山,就引起江湖震盪。
本期時髦玩家,就讓我們跟隨趙晨曦來一場酣暢淋漓地沉浸式「頭腦風暴」,在他構建出的矛盾又和諧的現實烏托邦裡一探究竟。
FZ: 擁有美國時尚教育背景,你為什麼要將中國市井氣息作為品牌的美學基因?
趙: 我是16歲出國留學的,這是我個人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定型的一個階段。對我個人來講,美國和中國文化對我影響的比例是三七分,美國三分、中國七分。
趙晨曦在fabric qorn AW23秀場
趙: 在美國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身邊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提及中國文化或者與之相關的東西時,都有一些不自信。我自己也有一些好像根植在部分留學生內心的、集體潛意識裡的文化自卑。
當我以留學生的身份再次回到中國時,我發現在國內的國人其實也有這種文化自卑。我們喜歡穿有英文logo的T恤,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只要是英文,大家就覺得高級。
其實我是理解的,畢竟自洋務運動以來,中國一直都在向西方學習、向先進文化學習。但我覺得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丟掉了一些自己的東西,讓我覺得蠻可惜的。
左滑查看更多
趙: 然後我就想通過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東西找回來。我結合了中西方的視角,想講一些我能看到的獨特視角的中國故事,激起我們對自己文化的熱情和信心,讓外國人看到更真實的中國。
因為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其實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他們)覺得中國還是很落後。我覺得其實不是這樣的,我想通過自己的方式讓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能看到。
FZ: 你的品牌為什麼叫fabric qorn面料激情,這和品牌美學有什麼關聯嗎?
趙: 其實一開始不叫qorn。一開始這個“q”是“p”,但是因為沒有辦法註冊,所以現在叫fabric qorn,但是讀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讀成fabric porn。
趙: 這個名字其實有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很簡單,就是我覺得這兩個單詞組合在一起產生了矛盾感、比較有趣,讓我看到這個品牌名字就會想去了解關於這個品牌更多的內容。
fabric qorn AW23 左滑查看更多
趙: 然後第二個解釋,就是我感覺到我們品牌除了去發現一些中國社會里面的、被大家忽略和看不見的美之外,其實也會用辯證的方式和角度去看一些「受傷的問題」。
比如說我覺得中國社會其實是一個談性色變的社會,我們的性教育其實是特別缺失的,然後因為性教育的缺失,其實產生了一些受傷的問題。我覺得大家都還是對這些問題避而不見,與其藏藏掖掖地不要討論,那我們不如就把這個問題擺在檯面上講,我覺得這個名字背後其實還有這個含義。
FZ: 你的品牌在國內設計師品牌中的定位是什麼?和其他設計師品牌相比,fabric qorn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趙: 和其他新中式品牌不一樣,我們更關注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元素。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講故事的角度是比較獨有的,然後我們在海外市場是比較受歡迎的,我們是比較適合出海的一個品牌。
「MAKE CHINA LIT AGAIN」鴨舌帽
FZ: 可以具體講講fabric qorn在海外市場如何受歡迎嗎?
趙晨曦和其他品牌主理人在Pitti Uomo
趙: 19年我有參加參加意大利的Pitti Uomo和法國巴黎的showroom,我得到了一些反饋,說我們在意大利受到很多媒體的關注,包括福布斯在內的一些媒體都對我們做了報道。在巴黎showroom有很多的日本買手,包括歐洲買手,都對我們品牌背後的文化根基有很強的興趣。
FZ: 你如何看待時尚中所謂的“土”和“高級”?
趙: 土和高級一般形容的都是風格或者調性,這背後其實是一種價值觀。
我覺得所謂的高級和時髦應該更符合當下,時尚就是這個世界主流價值觀的一種風格,但是我覺得這個風格也是一直在改變的,比如今天是高級的,明天可能就是土的了。
fabric qorn 蚌埠連帽衛衣
趙: 但我其實會故意把一些大家當下認為土的東西用高級的方式呈現,我喜歡呈現這種比較矛盾的感覺。
FZ: 在每一季的呈現中,你似乎都加入了文化幽默,比如在秀場發雞蛋,又比如將《月亮之上》作為秀場BGM。通過這些幽默,你想傳遞什麼?
fabric qorn AW23 模特在大秀現場發雞蛋
趙: 這些表現方式都是社會下層或中層的一些文化向社會上層輻射的一個能量和狀態。我其實有一點不喜歡傳統的時裝,因為它是從社會上層向下層輻射的,一開始的高定、大的時裝屋什麼的,都是為富人、貴族服務的。
但我其實對這些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這其實跟街頭文化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是從社會底層和下層的文化去向上輻射,歸根結底我在講的是一個平等。我其實還蠻“紅”的,我是一個辯證的馬克思主義者,我覺得。
結合自己的視角,但又不囿於自己的經歷,做出的作品才更有包容性,因為看到真實的世界,是很難的。拋開「何不食肉糜」的優越感,相信生根底層、摧枯拉朽的力量,歡迎光臨,這是趙晨曦帶你看到的真實世界。
策劃:FASHION ZOO編輯部
編輯、採訪、撰文:Kekko
圖片來源於fabric q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