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道光壬寅(1842年)英軍圍困南京,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此圖繪的正是當時的英國女王(威多烈)維多利亞,跋文稱“其主人極英明,年僅廿一歲(實則二十三歲),擇國人子雅那博為婿。”
對照1843年英國本國留存的其油畫像,此畫頗有幾分神似,身材短小,微胖,是以中國畫方式繪製的寫實肖像畫
zhihu.com/question/22157777/answer/457967489
主要的原因並非中國傳統有多好,而是在西方長大的他看來,西方跟東方一樣爛,卻在根本不存在的道德高地指責東方人野蠻落後。
英國何嘗不是在南非建集中營、在愛爾蘭製造大饑荒,蘇州城中慘死的長毛和在巴黎屍積成山的公社社員、沙皇屠刀下的灰色牲口、死在普魯士人鐵蹄下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有區別嗎
那英女皇、曾經的法皇、還有德皇、奧皇、沙皇,他們抿心自問他們就比大清皇帝高尚到哪裡去嗎
對於辜鴻銘來說,東方和西方就像兩坨屎,同樣臭不可聞。
但是至少在東方,他發現一種自省的精神,一種對“世風日下”的痛心疾首和批判(儘管這是由東方的衰落帶來的)。
所以他果斷投入到東方的懷抱中,並且本能抗拒一切西化的特徵。
“你們並不比中國人高尚一絲一毫,甚至更加野蠻和肆無忌憚,你們只不過是擁有機槍和大炮罷了。”
在辜鴻銘的世界裡,西方人指責東方人野蠻,恰恰是因為東方人沒有西方人那麼野蠻。
所以辜鴻銘才會刻意留著辮子,他拒絕向他認為醜惡而墮落的西方做任何妥協。
他自己留著辮子,是因為如果他剪了辮子,等同於向“西化”妥協。
如果中國為了超越西方變成了西方,那麼在他看來這就如同勇者為了打敗惡龍而變成惡龍一般令人扼腕。
至少那裡有中國先賢打造的,仁義禮智信的和諧的幸福的國度。
即使你覺得辜鴻銘是個瘋子,也去探討一下他是為什麼瘋的。
越對比就越發現,辜鴻銘的那些批評者們比他本人“中國化”多得多,因為一個人的底層邏輯確實還是很大程度上受教育方式影響的。
這話可以對因反戰被學校開除的羅素去說,對認為“德意志所到之處文化即被敗壞”並且狂熱愛著被自己祖國打的一敗塗地的法蘭西的尼采去說。
雖然辜鴻銘狂熱的愛著中國的一切以至於矯枉過正,他還是證明了自己洗不掉他維多利亞知識分子的本色。
對於辜鴻銘來說,沒有比這兩者之間的鴻溝,更滑稽的喜劇,更痛苦的悲劇了。
“洋人不會因為我們割去髮辮,穿上西裝就會對我們稍加尊敬的,我可以完全肯定,當我們中國人變成西化者,洋鬼子時,歐美人只會對我們更加蔑視。事實上,只有當歐美人瞭解到真正的中國人——一種有著與他們截然不同卻絲毫不遜色於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他對我們才會有所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