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堂堂課《金爐集》015上下求索(農書有一句話 人生在勤 不索何得 一個人不上下求索 如何能有收穫)||學堂日報03.11

中醫堂堂課——《金爐集》015上下求索

2.2
師:今天有什麼?
舒佳:老師前兩天請了一本《掃除力》在堂口,我這幾天粗略的過了一遍,老師說書要反覆看,才能真正體會到裡面是在寫什麼。有一些東西,是在讀第二遍時,才真的看到了。
第一個是它這本書的排版,是現代人比較接受的方式,字句比較簡短,適合大部分人閱讀的習慣。這本書的主題:早晨+1%法則+掃除力。1%的法則就是一天24小時的1%,也就是15分鐘,用15分鐘專注的做一些掃除,它這裡的掃除不是常規的掃除,就是在打造一個正能量磁場,打造的地方是作者最重視的地方。
然後要做到能打造出正能量磁場,最關鍵的是要早睡早起,自然清醒非常舒服的狀態,才可以達到效果。裡面講了早晨的效率比較高、雜念少、注意力比較集中,早上的效率是中午的2倍左右,是晚上4~5倍左右,愛惜時間的人,心胸會變得寬廣。這些都是第二遍時的收穫,雖然還沒讀幾章,但是就收穫了這麼多。
師:《掃除力》這本書是好書,世界暢銷。可是在中國裡,也有這種題法,而且比這本書早了幾百年《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像有時小梅、九麗有時候沒顧到外面,窗外面偶爾也要搞一下,窗明几淨,要眼中有活,人才會利索、才會消掉我們的懶根與推脫。
有句話‘開卷有益’又有句話‘所見即師長’,無論是人、物還是書、報,打開來就是師長。老師認為快樂讀書、享受讀書,那才是最成功的人。天心最重讀書人!去到書房門打開、茶泡上、書打開開始讀,筆記就開始做。我們堂口如果有這樣的存在,多麼讓人開心啊!
當時我與創濤在東莞讀書、抄書,靜室唯聞抄書聲,如蠶食桑葉,好聽極了。我今天的主題:上下求索。初中、高中語文課本都有,屈原那首《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首先講一個創濤發來的消息,是柯舜華又名木槿花神,他是東華寺裡的干將,負責文宣傳媒方面的,和我們結緣於年前,他為父求醫不遠千里!學習按腳,把老爸的梗塞、癱萎之際,通過點按恢復。家人很開心,家裡近海,就給我們準備一批海產品紫菜這些,作為回報。
大家都驚訝,怎麼一個點按術這麼好?但是很多人都學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為什麼?餘老師在《萬病從根治》這本書講了:有個人心慌胸悶,另一個人用指甲給她掐勞宮穴,後來好了。
那個人就去研究指甲,這指甲是不是很好、很重要?餘老師說:方向沒有找準,你應該去研究勞宮這個穴用法,而不是研究指甲。所以,大家要看到,有些人通過我們點按術按好了,要研究的是經絡穴位,還有按摩的時間火候。自古傳功不傳火,火候到了滯塞通。
這方面老楊、中正以前都做過癱瘓患者,輪椅上按著按著就站起來,在中和墟那邊;夜尿有十來八次的,按完剩一兩次,家人驚訝來報喜、來送禮、來報恩感謝。靜脈曲張,按一週便消下去。但是我們當時沒有這種視頻記錄的迫切感,接下來大家要有。
舜華介紹有一個17歲的孩子,說要過來學醫。怎麼辦?舜華介紹不少緣過來,都是優先問我們,我先講一下今晚這個話題:上下求索。
聽完今晚的課,我覺得大家拜師都有更好的進步。我在去任之堂拜餘浩老師之前,做了點工作,首先問餘浩老師師承何方?餘浩老師是湖北中醫藥大學出來的,他的太爺是地方德高望重的郎中,傳了很多非常好的經驗:
金櫻子幫助收尿;
柿蒂幫助止嘔;
竹心幫助治療煩躁失眠;
龍眼肉治療心肌缺血、心慌、心悸;
小伸筋草治療抽筋等等的,這都是太爺在民間裡的草藥妙方。所以,我就把《一個傳統中醫成長旅程》讀了三遍,做了一本筆記本,特開心!我們做一頁筆記,有時候半個小時就做好了,看到好的就抄抄抄,像蠶吃桑葉一樣,特快意!
想拜一個老師,要先了解這個老師,最好的瞭解路徑就是通過著作,有些老師沒有著作就通過他的學生。很多人都說要來中醫普及學堂、要來五經富、要見曾老師、要拜曾老師為師。我說別忙,今年疫情放開,好多人會盲目過來,不好!
第一步,值得我們拜的老師,你應該要徹底瞭解,師之行願,師之著作。像《程門立雪》的典故,也是在瞭解老師的品德、學術,才在大雪裡站了那麼久。所以,第一件事情先上網,將老師與老師的師父書籍,不過幾百上千塊,先買回來仔細品讀,認真做筆記,有疑惑的就提在那裡,像備課那樣,認認真真有備無患。事從認真處作出,功自吃苦裡煉來。
老師以前想寫一本書《有備無患》,想要無病患、無患者,前期養生、鍛鍊要怎麼做?怎麼準備?有哪些注意的東西?這年代多寫一些養生書籍也很重要,‘養生之道,眠食而已’就是調整行為起居、飲食作息這麼簡單而已。
你看我對舜華印象很好,他是大師父身邊很器重的弟子,幹活很拼,常年在廟裡無私奉獻,擅長用網絡時代與時俱進,用視頻來弘法利生,一聽到父母有疾病,不遠千里都要來求醫求法,而且非常虔誠,只要有一技長於我,雙膝都可以跪下、頭可以磕下去。這樣的人受人尊重、敬重!即印師的‘上敬下和’。
藥王孫思邈: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舜華他為什麼叫舜華?為什麼叫木槿花神?當時我就疑惑他為什麼會起這個名字,你們很多人就沒去研究,今天的‘上下求索’,你即便不是研究生,也要有研究精神!大家要記住,學歷雖重要,但是研究精神才是文化的核心!
有一個典故:上古時期四大凶獸混沌、窮奇、檮杌和饕餮,看到木槿很漂亮,都想據為己有,打起架來,後來木槿枯萎了,四大凶獸都沒得到就走了。舜看到枯萎的木槿花,就把它移回家裡種,用孝順之心,結果種活了。木槿花幻化成仙女,說我們木槿花從此就改名字為舜華。因為大舜救了我們,我們才有機會再綻放光彩,所以改名舜華。跟恩公同姓!
這是木槿花的神話故事,神話故事有很多寓意。我們五經富也有很多,道路、學校都種有,大紅大紅很漂亮,一開放連接不斷、生生不息,木槿花神就是報恩的化身。
‘薛仁貴傳奇’大家不知道看過沒有?有一次唐太宗、程咬金、徐茂功被包圍,唐太宗說:有人救我唐玄宗,江山對半分;程咬金:有人救我程咬金,你為君來我為臣。薛仁貴白衣大馬救駕成功,被封為大將。
講這些道理,是花都知道報恩謝恩。所以,舜華這個名字,因為木槿花神的典故,感動了我!他應該是修報恩心的,也時時刻刻念著父母恩、師傅恩、家國恩等等。你們看,要了解一個人,是不是要上下求索啊?
我估計舜華周圍的朋友,都不一定了解這個典故,老師也是去搜資料知道的,因為我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會去查,查了就會拓寬知識領域,人的知識要飛躍,得經歷5個階段,記好:
第一你要知道:不懂就去查,你就知道了;
第二你要寫到:學到的東西要能寫出來,形成文字才不會忘了;
第三你要講到:東西學到了不講到,你就很難靈活運用,所以老師不怕你們嘴拙,就怕你們沒認識到,組織語言彙報講解的重要!當年我們在醫院裡,都是彙報案例成就口才的,主任一來:昨天晚上收了哪些病患?一個個滴滴答答就彙報起來了。如果你彙報打頓或不夠精準,會被劈頭蓋臉訓一頓。而彙報的、被訓的,進步都很大!就像打鐵一樣,淬火成鋼嘛,打得猛雜質出得多,猛火出好鋼,所以這一條是要能講到。
第四要能用到:平時生活要把典故用上,才是你的、才會活;
第五要能傳道:知識到你這裡,能夠產生的價值,能夠傳播,像播種機那樣去播種。
像這樣你敢去輕視嗎?不敢!就像今天老師講的,你們能不能夠靜下來,復講一遍?這就是上下求索精神,就像木槿花,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它是感恩花、報恩花,而且是生生不息、紅紅火火的花,是一開放就精進的花!
韓愈去到潮州,給潮州帶來文興,潮州人的山叫韓山、水叫韓江、書院叫韓山書院、祠堂叫韓祠等等,潮州那麼多的姓氏宗族,為什麼山水都跟韓愈姓?因為,天地君親師,師恩浩蕩啊!韓愈為國培才,文風化潮!拔秀於潮,功莫大焉!
你點亮了我們當地文風,使我們文人、俊秀勃發,那我們就要把你奉為至高至上的地位!這就是潮人的精神!潮人能夠在外面開創兩個詞‘尊師、知恩’!
我對於如何跟診,我今天再來講一遍,我們上次受邀到千佛塔寺義講,講中醫、講養生、講按摩等等,後來得到寺裡師父的共同評價:我們塔寺來了幾十批次講中醫、講養生的,但是像曾老師這樣受歡迎的,為第一個。帶這麼多土辦法,簡便又不花錢還有明顯效果,《赤腳功》、《拍打》、《按摩》、《推拿》、《煉功》、《拇指樁》等等,從頭到腳都是寶,曾老師帶來的療效,讓我們刮目相看,有很多案例因此成功轉變!
過獎了。我聽了很開心,我上千佛塔寺之前,你知道我做了什麼工作嗎?首先,我讀了明慧師父的書,她出有詩集。再看明慧師父的師父是誰,佛源老師父。佛源老師父是虛雲老師父的文筆,而明慧師父也是佛源老師父身邊的一支筆,記錄這些廟宇歷史、文書的工作!
她們共同都有一個特點:文書成就。非常重視文書!所以,我一到千佛塔寺,首先就叫創濤到經書流通處,將老師父的傳記、文書、墨寶請回堂口。為什麼?上下求索四個字。
我們要去千佛塔寺,要看誰居功最偉?明慧師父。明慧師父的師父是誰?佛源老師父。佛源老師父的師父又是誰?虛雲老師父。這一條線傳下來,他們中興不少廟宇,他們是文書成就,一支筆。我就看到這點,當時寺廟出土一些碑、匾,佛源老師父馬上叫明慧師父去記錄、做拓本、寫書信往來等等。
所以,明慧師父做了很多對聯,她做的對聯,是佛廟裡一朵燦爛的蓮花!我們上去也有幸得到大師父的墨寶,至今懸掛在少年宮。梅州一行可謂是皆大歡喜、滿載而歸,也在那裡奉獻,留下一個美好的緣、一個美好的記憶。
我將這一段,就是想告訴來學醫的孩子,要上下求索,你們要先了解老師,上就是先從瞭解他的書開始、先了解他師父的書開始!上就是他師父有哪些耀眼的行事?下就是他的弟子出來有什麼成就?像潤雅、婉瑜有沒有著作?有代表性的就拿來看看。
‘上下求索’就是跟師前必須做的,和人交流也是,像我要了解東華寺的萬行師父,我們去年連續收到幾次東華寺寄來的禮物,非常的感動。舜華師友也給我們寄了不少法寶,老師為東華寺寫了首聯句:
東方日暖春光到,
華寺人安福慧來。
你們都不記得、不重視,老師才半個月前講到的,現在就忘了!以前這樣忘記是要站窗戶的,什麼叫站窗戶?你想在堂口內跪著聽課?別想了。趕到窗戶下去,你只有偷聽的資格,因為講過的東西沒記住,或者把你趕到田地種地培福。
看似對你不利,實則對你好,像令狐沖被罰到思過崖。手機、電腦都給你沒收了,給你送飯吃,乖乖在那裡靜思、思過!
‘東方日暖春光到’上聯東方講天象,春光講節慶喜氣。東方紫氣東來,太陽照射暖洋洋,‘向陽花木易逢春’古人告訴我們心中要陽光、嚮往陽光春光就先到。‘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南面的枝條先抽芽,北面的就晚一些,就像人的心,能夠緊緊向著經典、師長,這樣的弟子肯定能先拔尖、先出塵!也代表東方破曉,萬丈光芒!
‘華寺人安福慧來’下聯講使命,人安是因,福慧是果,欲得福慧之果,必種安心之因。萬行師父建築東華寺的心願,是‘建寺安僧,弘宗衍教’就這八個字,建廟宇是僧才成就,將宗教弘揚起來,使國家興旺、文化興盛繁榮。所以,華寺人安,安既定也,定能生慧,福慧具足是人生最滿意的追求,福在知足知不足,慧在能夠看破放下!
這是老師很開心、歡喜,為東華寺作的新春聯,致敬東華寺。舜華師友送來系列大師父的書籍,我也認認真真的拜讀、抄寫。只覺得遠遠不夠,能夠安靜下來抄書,真是太享受了。有好書讀,才在福中。
記住一句話,我們堂口將來是學生的,他第一步要能夠享受你所做的事!掃地也好、種菜也好、寫字也好、聽課也好、按摩也好,等等的如果做不到樂受,我告訴大家,這樣的人生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讀書如果真的很痛苦,那誰再去堅持?耕讀有些人說苦,那是因為勞其筋骨,過後他更快樂,有的人當下就快樂,像我們去農場就很快樂,老師以前把農場叫‘開心農場’,這就是上下求索。
正月十五鬧元宵,猜燈謎熱熱鬧鬧,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中國人的春節應該從初一到十五,這是國外對春節的認識,其實就應該這樣。在海南還是其他地方,據說十五前要開工,會受到員工及其家人嚴重牴觸。因為,那是他們團聚的時候。
元就是圓,要在家裡好好團聚,不要打破這個,這十五天都是在充電,跟家人團聚,族人鄰居交流!年前後這段時間是整年之中,從地理學說來看地球離太陽最遠,溫度是一年最冷的。也是老人過世比例最高的時間,這時家裡就需要對聯紅的、鞭炮熱的、煙花有光的、舞獅熱熱鬧鬧、元宵迎花燈,蠟燭等等,全是喜氣洋洋的聚集在一起。
所以,我敢說未來世界要過中國年,那些所謂聖誕,絕對沒有中國味那麼濃!中國年裡要文華有文化,對聯裡包含了喜慶詞、書法、藝術等等,好兆頭詞彙全在門面上,中華門面文化就是對聯!
如果你以為老師只是讓中正寫寫對聯,我說中正,你眼光不要只看三寸遠,你能不能看到未來?老師那些國外的粉絲,大學裡的教授,拿著攝影器材到五經富來採訪、記錄老師,那大家拿什麼給他們看?你要想到這點‘上下求索’,上到勤求古訓,下呢是未來中醫走向世界,世界有一些粉絲,要來中國取經,首先就是進入廣東這個門戶,讀了我們的書受益了,要來我們五經富。
到時候黑人、白人這些五顏六色的都會過來,還要帶翻譯過來,拿什麼給他們?展示中國書法、展示中醫處方的魅力、展示單方草藥的神奇!你如果想都想不到這裡,你的行為怎麼能夠到這裡?
三年前,金寶在的時候,就有法國一些教授過來,還有新加坡、美國的,早期就有了,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所以,剛才講到中國的對聯文化、舞獅文化,那是勇武的體現。
還有五經富元宵的迎燈和燒龍文化,整個揭西來說都是頂呱呱的!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你很少地方的山,有五經富的山這麼奇特,一盆山水,中間一條龍江。所以,當時的夜空,從大寮、陳江村都可以看到,迎燈上大嶂山、尖峰山。誰講的呢?啟祥叔講的,他說在五經富就可以看到,一條火龍繞上尖峰大嶂。
以前,家家戶戶有燈籠,沒燈籠會被人笑,再窮不能窮一個燈籠!燈一代表溫暖,二代表點亮傳承,三代表人丁!丁就是燈,叫人丁興旺。我想把今年的夜課、堂課叫《金爐集》與《玉盞集》,代表傳承、傳薪!
金爐不斷千年火,
玉盞長明萬代燈!
所以,元宵節這個燈文化,太重要了!為什麼猜燈謎?都圍繞著燈,寫在燈上。所以,在以前五經富家家戶戶都有燈掛在大門口,一個燈籠而不是一對。
啟祥叔說:這燈有兩大作用,一是元宵迎燈,晚上七點左右出發,十點左右回來,全家團結整齊有序出動,在虎山腳下會發一種餅,叫雞叫餅,雞就是掃除力的代表,它的腳鋼能掃,又是最早起,叫醒大家的,這種餅每年要買一兩百斤,去的人都發一個,孩子們都很開心。這邊迎燈是從冷水坑宮上去,到黃龍寺下來,那條古路還寫著迎丁路。可惜當時沒有航拍,不然迎燈上大嶂尖山的,一條火龍最氣派!
此燈第二大作用:清明上墳拜祖,一定要帶過去,帶去時沒點燈,拜祖時把燈點著帶回家,寓意帶丁回家,財丁興旺!這是燈文化傳承。所以,老師寫《五經富風采》第三部分列為傳承!
我知道這些文化,也是快到元宵了,到啟祥叔家問,五經富民間有什麼出彩、出色的地方。他說就是迎老爺、迎燈、做福(到廟裡拜了把糖果帶回家),最氣派的就是迎燈上大嶂尖山,火龍環繞上山,太美了!
這是民俗文化,諾貝爾得獎者莫言講過一句話:說以前離開家鄉的時候,幾乎是想逃離似的快點離開。但是後來到外面拿起筆來創作,全是家鄉的記憶,也是因為家鄉的印記、民俗,讓他創作之筆如泉源湧出!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大家將鄉土文化做好,好好看《我們五經富》、《中國五經富》,這些精神的力量,會給你家庭、人生帶來更多的光芒!
跟診從瞭解老師開始,拜師從瞭解老師著作開始,就這句話。所以,感謝舜華師友這麼有心,這是今天的課題‘上下求索’。
農書有一句話:人生在勤,不索何得!一個人不上下求索,如何能有收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