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距離首陽已有半年之久,初夏時節,第二波重陽悄然來襲。
好在二陽的朋友普遍反饋,沒有第一次陽的那麼酸爽。但是也有人感覺,二陽之後更顯疲憊,精力不濟,總也緩不過來的感覺。
為什麼陽後會感覺疲憊
其實每生一次病,身體都經歷了一場與病邪較量的戰鬥。既然是戰鬥,哪能不疲憊?
我們體內的氣、血、津、液、細胞、臟腑都參與了或多或少的戰鬥,做出了或多或少的犧牲,有的臟腑直接把自己家貢獻出來做主戰場,比如呼吸道和肺臟。
都說戰爭沒有贏家,的確,別看最終人體正氣戰勝了邪氣,但是整個戰鬥過程中,人體的正氣也消耗了不少。
仲景在《傷寒論》中反覆強調,保衛氣存津液,用辛溫發散藥物時,一定要配以一些養陰甘緩酸收的藥物來佐制,以防人體津液耗散太過;
而且在使用辛溫發散藥時,還明確提出了很多禁忌,比如平素汗出太多、津虧血少的人群,淋家、血家、瘡家等,使用辛溫發散藥物時,都要謹慎再謹慎;
這一切都說明,在一場正邪交爭的戰場上,是非常消耗人體的能量儲備的,所以人體在退燒後,往往感覺氣虛乏力,有人汗出不止,有人心煩失眠,有人兩腿發軟,有人睏倦健忘,精力不濟……
這些都提示你,身體處在戰後重建,百廢待興的階段,各種虧虛,需要一段時間的自我恢復。
那麼究竟哪些地方虧虛了呢
1
氣陰兩虛
一般高燒都會煎灼體內津液,或者發燒時反覆發汗退熱,氣隨津脫,也會消耗氣陰,所以,退燒後人會感覺比較疲憊。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可以用西洋參3-6g煮水喝,益氣養陰,緩解氣陰不足帶來的疲憊感。
如果汗出過多,遲遲不能自我調節恢復,還可以用西洋參3g+五味子3g+麥冬3g,一起煮水喝。
一般連續喝上3-5天,就會感覺乏力疲憊有所緩解。
2
陽虛氣虛
有一些朋友會因為發燒期間,辨證不準確,過早使用了寒涼藥物,導致胃腸功能受影響,出現短暫性地腹脹、不消化、腹瀉等脾胃氣虛、陽虛的情況。
這個時候,由於脾胃運化失司,能量就供應不足,人體會因此感覺疲憊,而且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液時,溼困鬱遏陽氣,溼阻氣機,人也會感覺,精力不濟,頭昏沉欲睡。
可以用促進脾胃運化的,行氣健脾,溫陽化飲的藥食,來振奮脾胃氣機,恢復消化吸收的功能。
比如陳皮6g+黨參3g+茯苓6g+炒白扁豆20g,一起加在山藥白米粥裡面熬粥喝,慢慢地調理一下腸道功能,漸漸地消化吸收功能恢復了,人也會感覺有精力了,體力又回來了。
3
陽後恢復的兩點原則
基本上,一場感冒戰鬥下來,對於身體的損傷不會太大,畢竟沒有到了臟腑功能嚴重受損的階段,所以,只要我們給身體一些時間,身體是會自愈的。
那麼,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清淡飲食以及均衡的營養,對於陽後恢復很重要,一定要把握好這兩點。
如果的確存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氣陰兩虛,脾胃陽虛氣虛的話,可以按照推薦的藥食同源小方,試一試。
祝願大家早日滿血迴歸,畢竟三羊開不開泰,還得靠咱這一身正氣不是~
關於陽後的不舒服,你還有哪些困惑,歡迎留言給我們~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更多的人。你的轉發、點贊和評論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