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配圖與文無關
一大幫太監歡送他們的戰鬥雞——左衛大將軍大太監仇士良,光榮退休,
“老大,您這就要回老家了,臨別有什麼好經驗,給小弟們指點指點?”
仇士良想了想,說:“最關鍵的一點,要讓皇上每一天都有的玩,蹴鞠、打獵、歌舞音樂、美女醇酒,一項接著一項,讓他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句話,不能讓他閒著。”
他進一步解釋:“皇上一閒下來,就會讀書,就會找讀書人聊天,瞭解歷史的興亡,明白治國的方針,有文化,咱們這些人就靠邊站嘍!”
中唐以後,皇帝外懼藩鎮的強大,內厭儒臣的多嘴,最被皇帝信任的人,是從小陪在身邊玩兒的太監們。
在皇帝的重用中,太監漸漸掌握了實權,成為呼風喚雨的硬角色。
他進宮是服侍太子的,和太子的兒子更是親暱的發小好朋友,太孫繼位成為唐憲宗,仇士良的職務叫“內外五坊使”。
這個機構最善於敲詐勒索,打著為皇帝尋飛鷹走狗的名目,在民間巧取豪奪。
仇士良格外詐得狠,敲得盆滿缽滿,有錢有勢力,是內廷排得上名次的太監之一。
更有打馬球的技術相當高明,射箭也數一數二,最善於陪著皇帝玩,皇帝非常喜歡他。
太監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分成好幾個派系,都有自己的親王和班子,都在盤算著如何把自己手上的“寶”,推送到龍椅上去。
寶曆二年(826年),太監劉克明等殺掉皇帝唐敬宗,要立親王李悟為帝;
另一幫太監王守澄、梁守謙搶先動手,殺掉他們,推立江王李昂為帝,就是唐文宗。
文宗上位,當然不滿被王守澄等人控制,於是重用仇士良這一派,用太監對付太監,以毒攻毒。
搞了個明升暗降的招數,把王守澄的兵權支空,以仇士良為左神策軍中尉,魚弘志為右神策軍中尉,掌握了神策軍的軍權。
仇士良、魚弘志也不是善茬,兇暴比先前的太監過之而無不及,文宗計劃要把這些太監一網打盡,收回權力。
可惜兩個人之間還勾心鬥角,書生造反,三年不成講得一點不錯。
直到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李訓才撇開鄭注,自己帶親信拿出一個行動——
左金吾大將軍韓約奏道:“昨晚在左金吾衙門後院幾顆石榴樹上,發現甘露降臨,這是個大吉兆。”
正副宰相李訓、舒元輿等率百官向皇帝慶賀,請文宗前去觀看。
文宗同意,又到含元殿開會,派宰相帶著一批官員先去參觀。
大半天回來,李訓奏報:“我們看了一下,好像不是真正的甘露,請陛下不要匆忙向全國宣佈。”
於是叫仇士良、魚弘志帶著一幫太監頭目:“你們也去看看。”
仇士良等到了左金吾衙門,走進院子,韓約迎接,卻緊張地說不出話,汗流滿面。
仇士良是個警惕的人,仔細一聽,後院好像有兵器的撞擊聲,好死不死,一陣大風吹來,把院子裡的帷暮吹了起來,看到一批手執兵器的士兵!
仇士良等大驚,轉身就走,門邊幾個士兵想關門,仇士良大喝道:“大膽!”
跑到含元殿大叫:“陛下快快進宮!情況緊急,有人叛亂。”
李訓一看不對,邊叫士兵上前“保護皇上”,邊拉住轎子:“陛下不能進宮,我的問題還沒彙報好呢!”
士兵們衝上來,追殺太監,剎那間砍倒十幾個,仇士良更加緊催促太監們往前跑。
李訓還拉著軟轎,驚慌失措的文宗卻斥責起李訓來,轎子傍邊的太監揮起拳頭,咣地一拳把他打倒在地。
李訓目瞪口呆,知道完蛋,想不出下一步反擊方案,轉身換了衣服就跑。
發動政變的李訓跑了,皇帝被宦官拉走,含元殿上亂成一團,不明就裡的百官四處散走。
沒有不漏風的牆,仇士良還是知道文宗參與了李訓的計謀,惡狠狠地羞辱著文宗,文宗又愧又怕,不敢作聲。
仇士良立即派左右神策軍各五百人,衝上大殿,大砍大殺,中央各部官員拼命外跑,被殺了六百多人,到處是鮮血和屍體。
神策軍四處出動,到處抓人殺人,官員百姓,大肆搶劫,流氓地痞地殺人放火。
李訓跑到終南山投奔道士朋友,沒人敢收留他,被抓,要免去受辱,讓人割下腦袋去請賞。
舒元輿和另外兩個宰相,一起被殺,四個宰相,全部成為太監刀下鬼。
沒參加政變的鄭注,照殺不誤,直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參與政變的大臣全部抄家滅族,不明真相的也誤殺了不少。
文宗皇帝完全被仇士良為首的太監集團掌握,受氣受苦。
憋屈之極的文宗,問大臣周墀:“你看看,我比得上歷史上的哪個君王?”
文宗嘆口氣:“哪能這麼比啊!能比得上漢獻帝就不錯了!他還是受制於強臣,我卻受制於家奴!”
儒家思想造就的讀書人,迂腐的有,狐狸精的有,好好先生的有,但硬骨頭的也不少。
仇士良討厭文宗,一次把學士崔慎由叫來,聲稱太后有詔,讓他起草個詔書,換皇帝。
老崔明白人,直白地說:“這是天大的事情!我家兄弟親屬三百多人,族人上千。這種滅族的事,你殺了我也不幹!”
老仇沉默了,把老崔帶到文宗面前,數落皇帝:“要不是崔學士,你還想坐這個位子嗎?”
甘露之變後,新宰相李石,反問仇士良:“你說李訓、鄭注他們是奸臣,他們是誰推薦的?”
老仇這臉被打得紅了,派人暗殺李石,李石逃了一條命,到地方去任職。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和李訓、王涯是好朋友,上書替他們叫冤:
即使大臣有罪,也要交司法部門審查,怎麼就這樣亂殺?
仇士良眼見情況不妙,自己也六十多了,申請退休回老家。

PS:
古代軍營性/生活是怎樣的?
姦淫之禁,賊(太平軍)令甚嚴……然男子強姦、和姦之案,則從無犯者。蓋賊多無賴惡少,此風最甚,凡見俊美子弟如獲至寶,或認為公子,或帶為老弟,同居一室,雖有分床之令,更深夜靜,其誰察之?況夫比比皆然,互相迴護耶?
人心不同各如面,水炮不如銅鼓便。招邀遊蕩兩雄便,玉貌朱唇大線辮。噫嘻!老兄弟,帶娃崽,甘言誘,娃崽悔。少年莫逞好顏色,城外兵如城裡賊。
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陵搜得,皆劍斬之。